如今的汽車行業,正在經歷着缺芯、缺原材料的時代;燃油車還好,只是芯片單方面制約,新能源則是雙重影響。
也就因為原材料供應不足,導致了新能源“集體漲價”,也有像歐拉黑貓、白貓這樣停止接單的;而在今年一季度停止接單時,歐拉黑貓、白貓的未交付訂單還有2萬多台。停止接單的原因,我認為有兩個目的,第一確實是因為芯片問題影響、第二減少進一步虧損。
在4月中旬,歐拉汽車的黑貓、白貓宣佈生產146台,又是什麼意思?
歐拉黑貓、白貓停止接單,不難理解歐拉黑貓、白貓都屬於微型電動車,和五菱宏光MINI EV級別一樣的產品,這種產品近幾年特別火。去年微型電動車前三名總共貢獻了約56萬台的銷量,分別是五菱宏光MINI EV的42.6萬輛、奇瑞小螞蟻的7.7萬輛、長安奔奔E-Star的7.6萬輛。
微型電動車市場還有一定的增量空間,那為何歐拉黑貓、白貓會選擇停止接單?
不可否認黑貓、白貓都曾是歐拉的拳頭產品,主打7萬元左右的精品微型純電動車市場,黑貓也曾單月銷量破萬成為歐拉旗下貢獻銷量最大的單品。但近兩年隨着成本上漲,銷量越高意味着面臨的虧損也就越高,曾經以低價策略獲得了市場份額的黑貓、白貓如果終端進行調價,消費者可能很難接受,因此車企無法把成本轉嫁反而選擇自己消化成本上漲的壓力。
首先得承認微型電動車市場,不太容易賺錢,價格稍微調高在市場上就難有作為,例如五菱向上探索的KIWI EV、Nano EV等多款新能源車。所以很好理解歐拉黑貓、白貓停止接單的舉措,現有市場能接受的價格就是4萬元左右,再往上很難突破,而且原材料上漲、芯片供應不足,廠商的盈利空間微乎其微。另外,微型純電動車的侷限性決定它很難走進政策導向的限牌城市。
而歐拉汽車今年的規劃又要投放很多新車,包括閃電貓、芭蕾貓、朋克貓以及櫻桃貓;歐拉在未來推出的車型將覆蓋A00級到B級的細分市場,重心會轉移到10-20萬元市場。
在微型電動車轉為存量市場、無法向高價突破的大環境下,再結合原材料資源緊缺價格貴的因素,歐拉把兩款車型停止接單,就不難理解了。
排產積壓訂單,履約代價很高?我相信沒有人比歐拉汽車更想趕快消化掉待產的黑貓、好貓訂單,歐拉汽車在4月中旬先是公佈了一批排產146台的公告,爭取到供應商現存零部件支持15-16日兩天的生產,其中 305km 豪華型 97 台,預計交付 11 月 23 日前的大部分訂單;360km 豪華型(小野貓版)49 台,預計交付 11 月 14 日前的大部分訂單。
之後在4月18日,又有一份關於排產395台的公告。黑貓320台、白貓75台,分別交付11月16日、25日,1月26日、2月13日之前的訂單。
可以肯定的是歐拉目前只是在生產之前積壓的訂單,新訂單還是停止接單狀態。關於此時,長城汽車內部人員給出了幾個肯定,排產積壓訂單與好貓沒有直接關係、確實是從供應商手中爭取到的庫存。
試想一下,在芯片這麼緊缺的當下,從供應商手中爭取到的庫存相比“代價”一定很大。在歐拉汽車內部,黑貓、白貓前期所積壓的訂單有一個最晚的排產時間節點,但現在由於芯片供應受到進一步影響,這個日期也會繼續後延。但我們從排產146台開始,能看得出歐拉汽車沒有把這個高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沒有做出像特斯拉一樣的“成本轉嫁”。
説一個消費者關心的問題,歐拉汽車是否還會陸續開始排產黑貓、白貓?隨着供應商庫存到位,歐拉還會陸續開放排產,現在的大部分壓力源自於芯片供應;也就能理解,為什麼歐拉分別在4月15-16日和4月18-20日排產積壓訂單。
146+395台,歐拉汽車的兩次排產數量都不大,但車企仍需要啓動整條生產線來供應生產,為什麼不攢夠一定數量之後再集體排產?還能減少生產線的使用成本。我個人認為,歐拉汽車這麼做的原因是想增強消費者信心,通過陸續排產儘可能的讓消費者儘早提到新車,這也側面映射出歐拉汽車的履約能力。
當然,這也透露出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歐拉汽車核心零部件仍然會受到外部供應商的制約。或許可以加速提升資源整合效率鋪新品類,雖然長城汽車目前沒有自研芯片,但已經入局芯片與半導體行業,不久的將來這類問題應該會得到很大改善。
總結從歐拉汽車在2月份停止黑貓、白貓的新訂單過後,經歷了不到2個月的時間,開始排產積壓訂單。話又説回來,雖然兩次排產總共500多台新車對於前期積壓的訂單來説杯水車薪,但是不錯的履約能力,或多或少能給消費者建立起一定的信心。
歐拉汽車想要完全解決好黑貓、白貓所有訂單,還需要在芯片供應鏈+生產模式上做出一定調整,不然這兩台車的成本將會越來越高。例如,集中訂單生產、對終端退訂有一定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