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西秦嶺大山守護鐵路信號的“90後”異鄉娃

  大雪時節,一列列火車猶如條條巨龍,穿梭在黃土高原和西秦嶺山區內。蘭渝鐵路線蜿蜒於巍巍羣嶺之中,鐵路信號燈在深山溝壑中顯得格外透亮。

  鐵路信號如同鐵道線的神經樞紐,時刻傳遞着火車安全運行的控制指令,它是火車運行的“指揮官”,也是線路安全的“警示牌”。

  自蘭渝線開通以來,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電務段成立了三個信號車間,負責全線信號設備維修養護,而這羣人中絕大部分都是“90後”。

  “我們工區平均年齡只有25歲,但我們負責着哈達鋪、臨江鋪兩個站及區間31組道岔、304個軌道區段、125架信號機、1038條信號電纜的維修任務,責任非常重大!”談起管轄的設備,哈達鋪信號檢修工區工長孟木林如數家珍。

  孟木林所在的班組有16名職工,14名是“90後”,來自河北、山西、陝西等地。

  哈達鋪地處岷山山系和西秦嶺延伸部分交錯地帶,周圍環境多山少川,區間鐵路信號設備有的在幾十米高的大橋上,有的在幾公里長的隧道里,上山下河,上橋進隧,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説是家常便飯。

  26歲的尤瑩瑩,老家在河北石家莊,剛來蘭渝鐵路的時候,她很不適應。“那時候蘭渝鐵路還未正式開通,基礎設施都還不完善,連洗澡的地方都沒有。”回想起剛剛參加工作時的場景,尤瑩瑩説。

  慢慢地,班組居住和工作環境得到了改善,小工區如同“小家”一樣温馨和諧,年長的照顧年齡小的,離家近的關照離家遠的,“異鄉娃”回家探親的時間也多了。這羣“90後”適應了這裏,選擇了大山。

  人心齊,幹活也起勁兒!進入冬季,鐵路運輸量大幅提高,隨着車次增多,“天窗”檢修時間變短。這羣“90後”不顧嚴寒,認真檢查調試每一台設備,堅持不放過一顆螺絲,不漏掉一處隱患,全力保障着鐵路信號設備的安全穩定。

  在距哈達鋪車站180公里之外的桔柑信號工區,也是典型的青年班組。6名“90後”成員老家在山東、陝西等地。

  駱曉晨和範美潔是對小夫妻,同在這個班組,家在陝西渭南。2020年春節前兩人舉辦完婚禮,打算一起回陝西老家過年。疫情來襲,加上班組作業量大、人手緊張,夫妻倆主動請纓,選擇在工區一起值班,一守就是70多天,每天除了要完成設備的巡視檢查分析,還要做好消毒防疫工作,這期間只能通過手機與家人相互問候。

  “我們一同在這大山中守護着信號設備,就當度了一次別樣的蜜月。”丈夫駱曉晨説。

  山大溝深,給這羣年輕人的出行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但就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守護着32公里的信號設備。蘭渝線第一長隧——西秦嶺隧道內的信號設備,就歸他們負責維修。

  做好西秦嶺隧道內的信號設備檢修工作,成了這羣年輕人的一大難事。遇有信號設備出現異常時,他們必須花費3個小時,來回步行16公里才能完成隧道內信號設備的檢修。一年下來,這條隧道他們要走上40餘趟。

  天氣對信號設備影響很大,桔柑站四周高山環繞,濕潤多雨。今年雨季降水量大,班組管內的趙家壩隧道、范家坪隧道有泥石流中斷行車的影響。在接到險情後,他們6個小時內冒雨出巡4次,對管內設備進行認真巡查,確保信號設備安全。自蘭渝鐵路開通至今,桔柑信號工區的這羣“90後”創造了1000天無設備責任故障的安全成績。

  這些“90後”鐵路信號工把青春獻給蘭渝鐵路,他們紮根大山、樸實平凡,用責任與擔當守護着“隴蜀鋼鐵大道”的暢通無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琛奇 通訊員 黃貴彬 李振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4 字。

轉載請註明: 紮根西秦嶺大山守護鐵路信號的“90後”異鄉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