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的黃河水文測報:從蹲點監測到“無人值守”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發自陝西榆林】;

即使晴朗無風的日子,在無定河上空的吊廂內進行水文監測,對於初次體驗者而言也是一次充滿刺激的經歷:索道將吊廂移到河道中央,身體要克服晃動保持平穩,把測深杆插入河底還要手快眼疾快速讀數兩次取均值。

今非昔比的黃河水文測報:從蹲點監測到“無人值守”

測報員白偉偉正在吊廂上進行水文測驗。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圖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簡稱黃委)丁家溝水文站監測站站長惠豐在無定河上往往返返重複這些動作十年了,汛期,一旦遇到暴雨、洪水,操作這些動作更增添了新的難度。

站在河邊,惠豐手指着與吊廂索道並行的鋼測橋説,2019年底,黃委投資200多萬元的水文測橋在丁家溝水文站建成,測橋上安裝了RG-30非接觸式雷達測流系統,水位、流量現在可以直接在電腦上在線監測,等到同位素測沙儀安裝後,這些新儀器、新設備將取代人工測報,水文站將逐步實現“有人看管,無人值守”的新型測驗管理模式。

9月9日,惠豐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認為,非接觸式監測是水文測報能力現代化建設最理想的發展方向,而水文測報能力和管理模式的提升,必將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為巨大的支撐作用。

水文測報的今非昔比

在陝北,無定河是當地最大的河流,它流經定邊、靖邊、米脂、綏德和清澗縣,由西北向東南注入黃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

在陝西省榆林市綏德縣名州鎮二十里鋪村,1958年設立的丁家溝水文站坐落於此。它是黃委中游水文水資源局(簡稱黃委中游水文局)下轄的45個水文站之一,是國家基本站、黃河重要報汛站,也是黃委中游水文局下轄的副處級單位榆林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簡稱榆林水文勘測局)測區範圍內無定河的控制站。

走進測報站房,“水文是防汛的尖兵耳目”幾個大字映入眼簾。常年外業工作,黝黑的皮膚是測報員們的標配,惠豐也不例外。在丁家溝站23422平方公里的集水面積內,測報員要進行降水、水位、流量、泥沙、輸沙率、顆分、冰情等水文測驗,時刻關注河道水文變化情況,特別是在汛期,這些測驗數據的上報對於黃河流域防汛至關重要。

9月9日,記者踏上吊廂體驗了一次水文測驗過程。惠豐告訴記者,現在的測報條件已經比此前好了太多:“以前測報員上吊廂需要兩岸人工拉回來扯回去,吊廂的升降也是靠人工的,2000年以後陸續變成了電機,一下子解放了勞動力,每做一次水文測報的時間從原來的一個多小時縮短到半個小時。”

惠豐是水文測報“二代”,他的父親惠富有從1976年參加工作就分配到了黃委中游局,到2014年退休前一直從事水文測報工作。惠豐很小就耳濡目染父輩們做水文測報時的艱苦,每逢雨天母親也總會念叨:“今晚你爸又要忙了。”

夜雨,對水文監測人員是最大的挑戰,那時惠豐總會看到測報人員在雨裏拿着手電蹲在河邊一邊測一邊記錄,耗時很長。遭遇惡劣天氣,水文測報員不慎落水的情況也曾出現。他説:“我爸年輕的時候就有一次掉進了河裏,漂流了十幾公里,最後趴在岸邊被老鄉救起一個多禮拜後才自己走回來。”

2010年工作至今,惠豐經歷了無定河流域汛期發生的幾次強降雨過程和相繼出現的“2017.7.26”“2018.8.12”“2019.8.04”較大洪水過程,尤其是“2017.7.26”洪水。

2017年,無定河發生歷史最大洪水,在突發異常大洪水面前,在急風、暴雨、停電等惡劣情況下,丁家溝水文站測報人員與上游青陽岔水文站、小理河李家河水文站、岔巴溝曹坪水文站等,第一時間將準確的水文數據報告有關地方政府防汛部門,為子洲、綏德兩縣防汛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贏得了寶貴時間,減少了洪災損失。為此,陝西省委省政府特授予榆林水文勘測局“7.26”洪水榆林抗洪搶險救災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今年8月5日,無定河發生入汛以來第4場洪水,丁家溝水文站測報人員8月4日-8月7日持續監測,向各級防汛部門發送100餘份報汛信息,為防汛科學決策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支撐。

惠豐認為,水文數據在國計民生中的基礎作用不僅體現在為地方水利建設提供基礎服務,為黃河和地方防汛抗旱、減災興利提供水文技術支撐,還體現在為黃河流域和地方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支撐上。

“搞好水資源管理調度,科學分配和高效利用水資源,既要保護好區域生態環境,又要保持經濟民生建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水文的基礎技術支撐。”據惠豐介紹,持續的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丁家溝水文站年徑流總量、輸沙總量、年最大含沙量均呈現出明顯下降態勢。王圪堵水庫開始運行以來,對無定河水量調節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尤其在枯水季節,水庫積極調蓄水量,保證了下游人民生產生活用水需求,也滿足了生態環境水量調節需要。

新型測驗管理模式正在建立

今非昔比的黃河水文測報:從蹲點監測到“無人值守”

無定河上,黃委丁家溝水文站2019年底新建的鋼測橋

水文測報工作雖然艱苦,但惠豐覺得,現在的測報條件比起父輩們真是進步太多:測報站房進行了翻修,工作、生活條得到改善,讓他安心的是水文站配了一名專職廚師,在汛期忙碌的時候,測報員可以不用再餓肚子了;測報技術的發展也日新月異,幾年前測報員上吊廂還需要兩岸人工拉扯,現在變成了電機操作,而且隨着鋼測橋的建成,各種先進儀器的搭載,汛期的洪水測報坐在機房裏對着電腦操作就可以完成了。

近年來,隨着國家對水文現代化建設的投入,黃委對水文測報能力提升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黃委中游水文局副局長陳鴻説,2019年,黃委中游水文局新建4站測流槽並配套建設自記水位計,與原有4站已建測流槽,實現8站低水水位流量單值化;新建5站RG-30非接觸式雷達測流系統、3站同位素泥沙在線系統、6站氣象六要素、4站稱重式雨雪量計、3站自動蒸發場。投產後各站將實現各項水文數據的在線監測,水文站也將逐步實現“有人看管,無人值守”的新型測驗管理模式。

中游局下屬的榆林水文勘測局已經這樣做了。在榆林水文勘測局已建成的水文測控中心,澎湃新聞記者看到,視頻監控系統成為測站運行的“眼睛”,電子屏上顯示了榆林測區內遠程監測到的11個水文站的水位、流量、雨量等各項水文數據。榆林水文勘測局局長蘇念良介紹説,目前榆林測區水位、雨量、蒸發實現了在線觀測,部分先進儀器、設備正在進行比測,等到各種新儀器、新設備正式投產後,“有人看管,無人值守”的新模式將成為現實。

今非昔比的黃河水文測報:從蹲點監測到“無人值守”

榆林水文勘測局水文測控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演示鉛魚自動測驗系統的測驗過程

丁家溝水文站自2017年配置了雷達測速儀、微波流速儀之後,2020年5月又配備了雷達流量在線監測系統,還建造了標準化泥沙室,正準備引進同位素測沙儀,目前已安裝好軌道。

“從保障人員安全的角度而言,非接觸式監測一定是水文測報能力現代化建設最理想的發展方向。”惠豐堅信,水文測報能力和管理模式的提升,也必將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的支撐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66 字。

轉載請註明: 今非昔比的黃河水文測報:從蹲點監測到“無人值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