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萬存款不翼而飛,銀行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會面臨怎樣處罰?

如果自己手裏有大筆資金,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將錢款存入銀行,不僅安全而且還有不菲的利息收入。但是,將錢存入銀行就能保證穩賺不賠萬無一失嗎?據《每日經濟新聞》9月25日報道,家住遼寧瀋陽的李女士就遇到了一件怪事,她將1000萬元人民幣存入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市利雅灣分行,同銀行約好存款期限為半年,結果4個月過後她的這筆錢卻憑空消失了。在得到自己的存款莫名消失後,李女士憤而將該銀行告上法庭。

1000萬存款不翼而飛,銀行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會面臨怎樣處罰?
 

據中國判決文書網在近日公佈的消息顯示,80年出生的李女士在將自己的1000萬元人民幣存入中國建設銀行旗下分行,4個月之後這筆存款竟“不翼而飛”。法院終審判決公佈,令該支行賠償李女士450萬元和這筆存在在期限內的存款利息。

1000萬存款不翼而飛,銀行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會面臨怎樣處罰?
 

而此前法院在一審時卻認定李女士個人在交易過程中存在泄露個人賬户等信息的行為,因此給犯罪嫌疑人提供了進行扣款操作的機會。對於該建設銀行支行,法院認定它在辦理借記卡和扣款交易的過程當中正確履行了自己應盡的義務,並不存在相應過錯,所以該銀行並沒有違約等行為。而在2020年9月16日的終審時,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該銀行有違儲蓄合同中應負有的資金安全保障等義務,對於李女士的損失存在一定過錯,因此該銀行與李女士應該按照各自的錯誤承擔損失。關於李某的實際損失,李某在將款項存入指定的銀行後,雙方均確認已經收到中間人韋凱伊轉付款項62萬元。另,一審刑事判決判令公安機關扣押吳某的40萬元發還被害人李某,即待該案判決:生效後,李某可以收到退贓款40萬元。因此,李某現實際存在的損失為898萬元。

1000萬存款不翼而飛,銀行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會面臨怎樣處罰?
 

基於案件的基本事實,法院最終判處中國建設銀行利雅灣支行為李女士的損失賠償450萬元,並且償還李女士1000萬存款在存期內的利息。經過這起案件的教訓,相信李女士和廣大人民羣眾會慎重考慮自己的資金存儲方式,對自己的個人信息和賬户等私密信息也會多加小心,絕對不能輕易泄露給外人,謹防上當受騙和造成個人財產損失。

作者:趙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03 字。

轉載請註明: 1000萬存款不翼而飛,銀行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會面臨怎樣處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