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電池故障無法根治,領導班子頻繁更換,北汽廢了?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綜合

現在正是汽車行業向新能源領域轉型的重要時期,不僅有大量的新生勢力趁着這個機會湧入汽車行業,而且傳統車企也在緊鑼密鼓地佈局,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實力也是越來越強,逐漸受到更多消費者的喜愛。在新能源汽車剛開始進入大家視野時,消費者對於這樣一種新興產物還持有懷疑態度,不過新能源車在當時確實沒有太強的產品力,自燃、無法充電、動力中斷等故障屢見不鮮,但因為當時國家給予了新能源車極其優厚的政策補貼,使得新能源車的銷量逐步提升,但也有不少廠家藉機騙補,造出許多質量不合格的車來誆騙消費者,比如北汽新能源。

從雲端到谷底

北汽新能源深陷囫圇

如果對汽車銷量有所研究,就應該知道北汽新能源近兩年的銷量一直在走下坡路,但北汽新能源也曾有過輝煌時期。在2020年之前,北汽新能源取得了連續7年位列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榜第一的好成績,但在2020年開始出現“斷崖式”的下跌,年銷量僅有25914台,同比上一年累計下滑82.79%,而且從此一蹶不振,落敗只在頃刻之間。對於北汽新能源的潰敗,車叔認為主要原因有兩點。

首先,北汽新能源旗下產品定位普遍較低,銷量主要集中在B端,也就是出租車、網約車、租賃,只有30%是私人購買的,主要原因就是北汽新能源在技術層面並沒有明顯優勢,相比於比亞迪這樣的新能源車企來説不具備太強的競爭力,如果沒有政府高額補貼為其輸血,恐怕北汽新能源早已淪為ST股,但是現在補貼力度已經減小,北汽新能源目前所面臨的局勢十分嚴峻;其次,北汽新能源旗下產品質量極為糟糕,下方有一張投訴表,從中可以看到北汽新能源產品主要存在的故障有動力蓄電池故障、行駛途中突然斷電、驅動電機過熱自動熄火,而且涵蓋北汽新能源旗下眾多車型,畢竟誰也不想買個“電動爹”,所以銷量低迷也在情理之中。

領導班子頻繁變動

北汽新能源亂成一鍋粥

作為一家企業的領袖,高層領導一般不會頻繁變動,但是北汽新能源卻不是這樣。自時任北汽藍谷董事、總經理的鄭剛於2019年2月辭職後,這一職位就從來沒有穩定過,後來又有馬仿列和姜得儀相繼就職和離職,直到劉宇接任。主帥變動如此頻繁,看似是在大刀闊斧地改革,實則是束手束腳,中低層員工還沒有理解上一任領導的理念,新的領導又傳達了新的思想,整個企業無法做到團結一致,説是“混亂至極”也還不為過。

雖然產品不怎麼樣,但北汽新能源的領導一向很“剛”。眾所周知,北汽新能源旗下有一個名為“極狐”的高端品牌,該品牌的總裁名為“於立國”,一位名為“蔣保信”的用户曾在社交平台上發文吐槽極狐汽車保養細節以及極狐APP社區運營問題,並提到“優質內容不給加精華,有一些極狐領導無病呻吟的文章就給加精華”,於立國對此表示“我估計蔣保信講的無病呻吟的極狐領導應該不是我,我給他個膽他也不敢講我,一來我們還是不錯的朋友,二來保信曾經是我部下的部下的部下,在北京收拾蔣保信對我來講還是跟玩一樣,當然我也不能收拾他,都是哥們。”

雖然於立國後來因此事而公開道歉,但説出去的話就像是潑出去的水,即使道歉也不能抹去他曾經口出狂言的事實,任誰也不會想到如此出格的言論出自一位車企領導之口,怕不是《古惑仔》看多了。另外據車叔瞭解,在《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中明確註明,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處以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以五百元以下罰款。可能五百元人民幣對於於立國來説不算什麼,但在社交平台公然對用户進行恐嚇的違法行為,對品牌造成的負面影響可是無法估量的。

第三季度淨虧8億

北汽藍谷難逃ST?

10月27日,北汽藍谷發佈的2021年前三季度財報中顯示,公司實現營收60.98億元,同比增長55.49%,淨利潤虧損26.44億元,其中第三季度淨虧損8.31億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北汽藍谷在2020年的淨虧損達到了64.82億元,今年大概率也是虧損的,在連續兩年虧損的情況下,北汽藍谷明年或將面臨退市風險預警。

車叔總結

如今消費者的眼光變得異常毒辣,產品力到底如何消費者也會有自己的判斷,正所謂銷量好的產品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但銷量差的產品一定沒有明顯優勢,同時還存在致命缺陷,北汽新能源擁有哪些核心技術呢?如果真的想要挽救北汽新能源,那就需要從產品力和性價比層面出發,做國民真正需要的電動車,而不是痴迷於營銷炒作,否則只會讓“ST”到來的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