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陳智卿成為冬奧火炬手:榮譽屬於全體職工
“作為北京冬奧火炬手,我十分自豪,這份榮譽屬於塞罕壩全體幹部職工。”在張家口賽區火炬接力第5個點位張家口大境門,塞罕壩機械林場場長陳智卿是最後一位火炬手。他説,“天氣是冷的,但我們的心是火熱的。塞罕壩三代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我也會把奧林匹克精神帶回塞罕壩,為生態建設再作新貢獻。”
塞罕壩位於河北省北部的承德市,曾經由於過度砍伐黃沙漫天。風一起,漫天黃沙奔着京津吹去,人們常用“屋頂揚沙”形容這樣的情景。“1964年春,全場幹部職工齊聚馬蹄坑開展會戰,開創了國內機械種植針葉林的先河。”陳智卿説,全體幹部團結一心,頂風冒雪、反覆試驗,終於取得造林的決定性勝利。
陳智卿於20世紀90年代來到塞罕壩,27年來始終堅守在高寒壩上。在他的帶領下,當地建立以《森林經營方案》為核心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健康穩定的森林系統,完成石質陽坡攻堅造林10.2萬畝。茫茫林海傲然屹立,生態效益明顯。如今塞罕壩每年淨化水質和涵養水源達到2.74億立方米,固碳81.4萬噸,釋放氧氣57.06萬噸。
依託百萬畝森林資源,通過駐村幫扶、生態旅遊、苗木生產,4萬多百姓受益,2.2萬名貧困人口實現脱貧,帶動周邊發展鄉村遊、農家樂等多種業態,每年實現社會總收入6億多元。陳智卿笑着説,“老鄉們都説,‘綠水青山’如今真成了脱貧致富的’綠色銀行’。”
陳智卿介紹,塞罕壩每年的積雪期長達7個月,在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的冬季,塞罕壩的幹部職工都會組織開展一些大家喜愛的冰雪活動。2021年4月國家體育總局在塞罕壩建立了“冰雪項目國家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冬季項目訓練中心黨支部與塞罕壩進行聯合共建。他説:“隨着北京冬奧的舉辦,以及國家體育總局和塞罕壩聯合共建的推進,塞罕壩的全體職工對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會越來越高,開展的形式也會越來越豐富多彩。”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李如意
流程編輯:u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