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噬土如命一直被詬病。從1480年小小莫斯科公國,經過400餘年的擴張,成為橫跨亞歐兩洲的龐大國家。在“東羅馬帝國繼承人”的旗幟下,瘋狂奪取出海口,若不是蘇聯當年在阿富汗受挫,打通去往印度洋的道路,那麼俄羅斯就真的實現了“彼得遺囑”,擁有四大洋的出海口。
然而,也不盡然,俄羅斯就曾主動放棄阿拉斯加,以極低的價格賣給美國。對此,始終褒貶不一,但是絕不能簡單用吃虧佔便宜論長短,至於後來發現巨量資源以及隨着國際形勢變化阿拉斯加地位重要起來,那都是後來的事情,依當時的俄羅斯所面臨的形勢,賣掉阿拉斯加不失為一個正確選擇,一次華麗的戰略轉移,也彰顯了沙俄的大智慧。
事出有因
現在的阿拉斯加是美國第一大洲,也是美國的一塊飛地,被加拿大分割成兩塊,由於其石油資源豐富,漁業、礦業、林業和旅遊業發達,所以,生活並不差,人均GDP僅次於加利福尼亞州。這就是當年美國以720萬美元從沙俄手中買到的阿拉斯加。
事情是這樣的,1860年美國內戰,歐洲列強不想看到美國強大起來,就橫加干涉,暗中支援南方政權,意在使美國南北分治。為此,英法派出艦隊幫助南軍封鎖北軍海岸線。此時的林肯意識到能幫助自己的只有與英法有仇的俄國,於是就請求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支援,沙俄綜合利弊後,派出一支艦隊,震懾了英法聯軍,使其不敢輕舉妄動,林肯有了喘息和扭轉戰局的機會。
在出兵前,美國答應付給俄國720萬美元出兵費用,但礙於美國總統沒有支付這筆戰爭費用的權利,為此,時任美國國務卿威廉·亨利·西華德提出以購買阿拉斯加的方式來支付這筆軍費。終於1867年3月達成協議,以總價值720萬美元買下了阿拉斯加。而且美國也沒有支付現金,而是開了一張空頭支票。
情勢所迫
其實,在未賣阿拉斯加之前,俄羅斯想要向北美擴張。如此就要通過阿拉斯加白令海峽進入北美大陸,而白令海峽,最窄之處僅有3公里,用不着大船就能橫渡,是連接北美大陸重要通道。
1741年俄國人發現阿拉斯加後,就登上北美大陸,1799年成立阿拉斯加俄美公司,管理包括加利福尼亞在內的北美大陸西海岸,以及夏威夷羣島、薩哈林島南部和阿穆爾河口等地,以及勘察加半島、阿拉斯拉和阿留申羣島,可見這個公司權力之大。
1812年,俄羅斯為了獲得在北美大陸的更多利益,就在舊金山修建要塞,作為南下擴張的橋頭堡,這樣就觸碰了西班牙和英國的利益。而1840年鴉片戰爭,令俄羅斯放棄了南下擴張的戰略。在戰爭中清政府慘敗,英國就此打開中國大門,接受英國五口通商的要求。這引起了俄羅斯的注意與不安,在簽訂《南京條約》的第二年,阿拉斯加俄美公司就將舊金山羅斯要塞賣給了美國人,向南擴張計劃就此擱置。
幕後推手
而使沙俄改變南下北美戰略、促成阿拉斯加這筆交易的幕後推手,就是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
這個人曾在1847年至1861年出任東西伯利亞總督。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指揮俄軍與英法聯軍作戰,挫敗了英法聯軍突襲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軍港、奪取遠東的陰謀,這是俄軍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少有的勝利。
此人對中國罪大惡極。曾三次組織炫耀武力威脅恐嚇的巡行黑龍江,並於1858年穆拉維約夫趁清政府陷入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之際入侵黑龍江,最終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奪走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以及庫頁島等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俄羅斯經略遠東的主要幕後推手穆拉維約夫,使俄羅斯獲得了戰略地位意義重大太平洋上的出海口,可見此人戰略眼光遠大。
華麗轉身
事實上,早在1847年穆拉維約夫出任東西伯利亞總督時,就向沙皇提出了放棄北美積蓄力量經略遠東、結好美國對抗英國的建議,但沒有得到沙皇的認可。1853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沙皇意識到這一建議的正確和重要。
這時的俄羅斯領土實際上跨越歐洲、亞洲、美洲,遠遠超過當時的經略能力。而莫斯科到阿拉斯加的陸上交通線已經超過一萬公里,鞭長莫及,不僅阿拉斯加的資源難獲取,還給俄羅斯增加不少負擔。別説那個時候,就是現在俄羅斯對遠東的控制也是大打折扣的。
1866年年底,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定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雙方各得其所。事實上,無論是當時還是在今天看來,俄羅斯放棄阿拉斯加都是一次非常英明的抉擇,一次華麗的轉身,一次漂亮的戰略收縮轉移。如若不賣給美國人,阿拉斯加極有可能被英國通過加拿大攻佔,如此俄羅斯就陷入被動。賣給了美國至少能擋住英國的威脅。
阿拉斯加出手後,俄羅斯把精力放在了經略遠東,玩起人口置換的老把戲,在黑龍江以北開墾經營,大力推行俄羅斯化,一支多萬人的哥薩克騎兵在此防守。不到半個世紀,海參崴永遠變成了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託克。穆拉維約夫的雕像就在這座城市的中心。
結束語
歷史證明,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俄羅斯從來不做賠本的買賣。當年由南下北美改為經略遠東,最終賣掉了北美的阿拉斯加,雖然沒得到錢,卻在遠東獲得了相差無幾的補償。而最終的受害者是腐敗無能的清朝中國。所以,當年俄羅斯賣掉阿拉斯加確實是一次華麗的戰略轉移,彰顯了沙俄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