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點成功打通!這個鐵路立交橋創下國內三個之最
6月15日,國內結構最高、跨度最寬、頂進難度最大的穿鐵立交橋——大禮路下穿京九鐵路立交橋工程順利打通結點,京九鐵路上、下行線恢復到正常行駛速度160公里/每小時,標誌着大禮路工程向着竣工任務又邁進了堅實的一步。
圖為大禮路下穿京九鐵路立交橋工程施工現場。(中經視覺)
大禮路工程是保障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運營暢通的重點配套工程,是聯通臨空經濟區東西片區、大興國際機場、商務區、綜保區的重要城市主幹道。大禮路道路及綜合管廊下穿京九鐵路立交工程,作為大禮路項目施工的重要節點之一,包含市政交通框架橋、綜合管廊框架橋和雨水方溝框架橋三座頂進立交橋。
據介紹,該節點工程包含的三個框架橋中,框架橋結構採用五孔連體式框架結構,長30.24米,寬57米,中間孔為遠期軌道交通預留,不僅降低了後期軌道交通建設的難度、風險及投資, 還減少了二次建設對環境、交通、景觀等的影響;綜合管廊結構採用一孔式框架結構,長29.74米,寬21.7米;雨水方溝框架橋採用一孔式框架結構,長29.74米,寬15.67米。整體框架橋結構總高達10米,總寬達95.3米,最長頂程達到88.1米,三座框架橋間距僅有50公分。
圖為工程人員冒着酷暑加緊施工。(中經視覺)
“既要保證京九鐵路正常運行又要滿足頂進工期需要,對框架橋施工的精度和安全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箱涵頂進下穿京九鐵路,涉及鐵路設備大範圍遷改,施工面臨着交通壓力大、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強的挑戰。為此,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中鐵五院和中鐵二十四局集團有限公司精心策劃、細心組織,採用分體設計、整體加固、一體防護、同步開挖、交錯頂進、分體控制的施工方案進行施工,確保框架橋順利頂進就位。
中鐵二十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和工期進度,減少資金投入,降低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工程採用多項新技術新工藝。其中,BIM技術及三維動畫模擬施工,保證施工質量;大跨度箱涵智能頂進技術,通過監測基底摩阻力來精確配置千斤頂頂力及數量,避免了頂力的浪費,節約了施工資源。
圖為施工單位採用多項新技術新工藝,確保工程質量和工期進度。(中經視覺)
專家表示,該立交橋工程的圓滿完成,將成為大禮路全線貫通和北京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聯絡線路網順利建成的重要保障,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優化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羣發展格局、促進區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北京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騰飛起到強有力支撐,助力北京大興機場臨空經濟區打造全球臨空經濟區4.0模式新典範和京津冀融合創新動力源。(經濟日報記者顧陽)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