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順豐不再順風,快遞行業將迎來大變局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財經

四月份是各大企業一季度財報紛紛出爐的時候。財報季,大家最關心的就是業績。

在國內快遞行業10多年來的激烈競爭當中,順豐控股一直都被認為是基礎最好,盈利能力最強,客户滿意度最高,服務口碑最佳的白馬股。

然而,4月9日,順豐跌停的話題一直掛在微博熱搜榜上。

順豐的財報出問題了!

01

快遞業最強白馬股,虧得最慘

4月8日晚,順豐控股發佈2021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一季度虧損9億至11億元,然而去年同期盈利9.07億元。

第二天一開盤,市值超3000億元的大白馬順豐控股一字跌停。

截至收盤,順豐控股股價為72.72元,成交額為16.04億元,收盤時總市值為3313億元;總市值蒸發約569億元。事實上,2月18日迄今,順豐控股累計下跌近38%,期間總市值蒸發約2022億元。

股價狂瀉不止,背後的原因還是公司經營的隱患。

去年順豐的的營收是1540億,同比增長37%,而淨利潤是73.3億,同比增長26.39%。同時,2020全年實現件量同比增長68.46%,遠超行業整體增速的31.2%,市場佔有率提升至9.76%。2020年度財報所展示出的成績非常亮眼。

但到了今年第一季度,順豐的運營狀況急轉直下,第一季度預計淨利潤虧損9億元至11億元,結合去年9億元的利潤,實際上順豐一季度的利潤至少下滑近20個億。

4月9日,順豐控股召開2020年度股東大會,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衞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達了他的歉意,

“首先跟股東做一個道歉,因為我認為第一個季度真的沒有經營好。”

他坦誠在管理上有疏忽,類似的問題不會出現第二次。

02

鉅虧的背後

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順豐這次罕見出現大虧損,從而帶動股價暴跌?

要知道,自2017年上市以來,順豐一季度就未曾交出過“綠色成績單”。即使在備受疫情困擾的2020年一季度,其盈利額也只是同比跌28.16%,但仍然保持了9.07億元的盈利。

順豐官方給出的解釋有五點:

1、公司為擴大行業佈局,進行了前置成本投入。

2、業務量增加,產能瓶頸,所以自動化升級,增加了成本投入。

3、公司在多業務線上推進,所以有資源投放重疊的現象。

4、春節相應原地過年,所以給一二線業務員的補貼創歷史新高,增加了運營成本投入。

5、同行春節不打烊,競爭激烈。

總結一下:1.運營成本增加。2.同行業競爭激烈,快遞行業都開始春節不打烊。3.佈局諸多新業務,收回資金需要較長週期。

先説同行業競爭。

近幾年,順豐也是為了市場擴張的需要,開始下沉到電商領域。然而作為“快遞一哥”的順豐,卻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電商領域的快遞件,就是我們在淘寶上買一些東西所寄出來的單件。這些電商件的單件價格和毛利都比較低。這個現象也是快遞行業多年來,在電商快件領域互相殺價殺到最後,把整個行業的毛利率都壓得非常低。

整個快遞行業,市場結構還沒有塵埃落定的格局,因此一直以來都在不斷打價格戰來侵蝕競爭對手生存空間,大家都殺價非常厲害。在義烏市場,3000單以上、重量0.3公斤以內,價格已降到1.5-1.7元包郵全國,最低的時候單價被壓到8毛錢發全國。這個價格,不要説利潤,甚至不能覆蓋成本,算得上做一件虧一件。

由此可見,快遞行業價格戰之慘烈。而以往,這些低毛利的電商領域,是順豐不曾涉足的,完全跟不上節奏。以順豐的姿態不可能把價格壓得這麼低,那結果只有被吊打的體無完膚,電商單這塊市場既砸了錢,也沒佔到市場。

其實最消耗順豐財力的還是超越自身承載力的新業務投入。

順豐2020年財務報告顯示,順豐一共投資了141.55億元,佔收入比重約9.2%,比去年多了近12億,包括土地、倉庫、分揀中心、飛機、車輛、信息技術設備等,其中分揀中心和飛機投資金額較大,佔了近60億。

此外,在科技方面的投入達到42.73億元,同比提升16%。

2009年,順豐航空僅有2架飛機。但截至今年2月份,順豐航空已經買了63架飛機,是國內機隊規模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

土地、倉庫、飛機,這些投資都需要較長的回報週期才能見到成效。而在最燒錢,見效最慢的順豐,2020年一股腦兒投了42億,現金流不出問題都是來了鬼了。

03

最致命的“一刀”

不管是,同行競爭還是新業務投入,其實對順豐的傷害還談不上傷筋動骨。真正要它命的是基本盤逐漸崩潰,是順豐最核心的業務,也是快遞件的高毛利業務——時效件。

時效件一般是指公文、發票、商務文件等等需要隔日送達的,要求時效性的單件。這類市場毛利和單件的價格都非常高,單價一般都在二十、三十左右,利潤非常可觀。

36氪在報道指出:

“整個中國每年大概會開出幾十億張發票。數目如此龐大的紙張,原本都由線下郵寄,現在部分變成了電子化,的確會觸動順豐的蛋糕。

1月4日,國家郵政局局長介紹,經過初步測算,2020年快遞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830億件和87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8%和16.7%。

一位業內人士預計,假如其中關於發票(包括合同)的業務佔5-10%,涉及的業務將達到440-870億元。

順豐從起家以來一直在快遞企業的價格戰硝煙中獨善其身,以高客單價下的時效件優勢幾乎壟斷了大企業客户的高級業務,其中就包括髮票和合同寄送等財税法相關業務。

順豐一直以來都是在高毛利業務待着舒服,突然要同其他快遞企業一起在低毛利的電商單裏一塊兒內卷、廝殺,肯定是適應不了。

電商單領域開拓不了,加上基本盤逐漸崩潰,順豐的鉅額虧損財報出爐只是時間問題。

04

大變局

其實順豐這次利潤虧損,股價暴跌,背後還能反應一個更為深層次的問題。就是自去年大放水以來,原材料、人工和各類生產成本都在經歷普遍上漲。在生產端的通脹其實早就到來了。

但是遲遲沒有傳遞到消費端。

各行各業的上游生產,漲得不是一星半點,去年光各類原材料就普漲40%以上,造成了成本推動型的通脹。

這類通脹傳導到下游是非常緩慢的,因為現在整體經濟我們都知道,處於明顯的下行趨勢。消費是一蹶不振,內需根本就提振不起來。

面對這種情況,生產企業就算不斷壓縮利潤也不敢漲。因為一漲價,就更沒有人買了。

因此,現在的局面是,終端消費者還沒有明顯感受到通脹壓力,因為還沒有傳導過來。但是從事實業生產的企業已經在叫苦連天,利潤幾乎要被成本上升給榨乾,同時,還不敢隨便漲價。

説到這就很明顯了,順豐的利潤鉅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性事件。類似順豐的企業,經營成本一直在上升,運費成本、過橋過路這些費用一直在增加。上游的通脹壓力已經傳到企業,但下游還在內卷打價格戰,根本就沒有提價的空間。

順豐和快遞行業,現在都陷入一個怪圈,就是不得不在承受高通脹帶來的壓力,還要咬着牙一直卷下去,不要命的打價格戰,在現在利潤空間越來越小的存量市場上直到拼個你死我活出來。

可以預見到,快遞行業“拿刀互砍”的時代會隨着大放水後果進一步顯現而被持續催化,進入一個全面的存量市場和內卷時代。

毫無疑問,這是快遞行業的一個大變局,一個步入“韭菜”互砍的大變局。當然,也許還不止是快遞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