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來咖智庫,作者 | 追辛,編輯 | G3007
有人歡喜有人愁。
在上週快狗打車成功登陸港交所後,本週有媒體報道,稱喜馬拉雅公司因考慮尋求不到1億美元的資金,最終做出了推遲IPO的決定,最早也要到9月。目前港交所網站上,喜馬拉雅的上市申請顯示是“處理中”。
雖然傳聞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國內音頻市場第一的喜馬拉雅融不到1億美元的消息,還是給市場上造成了“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的印象。在一些二級市場分析師看來,1億美元的募資額其實很小,對於這類小規模的融資,企業找一些上下游合作伙伴或者老股東,來做基石投資者發售,基本上都能搞定。但如果這麼小都搞不定的話,可能説明企業的“朋友圈”關係不好。
此前一步上市的快狗打車,在港IPO募資約6.71億港元,全球發售3120萬股股份,而快狗打車的兩位基石投資者奇瑞和廣發就認購了2317萬股,佔發售股份總數的74.3%。
今年3月再次遞交招股書的喜馬拉雅,其IPO遇阻並非個案。今年1-2月,途虎養車、鄉村基、第四範式、keep以及粉筆科技等一眾公司,都相繼在港遞交了招股書,但目前都未通過聆訊。這也意味着,未來兩月這些公司的申請書都將面臨失效,需要重新提交。
據媒體統計,今年前五個月,港股IPO市場的募資額同比減少將近9成,16只新股中有13只處於破發狀態。此外,與去年同期相比,投資者認購新股的熱情明顯降温,公開認購倍數明顯下滑。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新股也紛紛下調發行價或者募資額。比如即將在7月6日在港交所上市的“慢病管理第一股”智雲健康,按發行價計算擬募資金額為5.795億港元(不考慮超額配售),募資淨額為4.817億港元。但這和之前媒體報道的IPO募資4億至5億美元(摺合約31億至38.8億港元),已是相差甚遠。
如果回看今年在港遞交IPO申請的企業,每家基本上可説是行業的龍頭,但是虧損也成為硬傷。
比如已兩次上市未果的喜馬拉雅,根據收入劃分其市場份額達到了28%,遙遙領先於其他競爭對手,背後更是站着騰訊、小米、索尼、百度等豪華投資方。據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喜馬拉雅營業收入分別為26.98億元、40.76 億元、58.57億元,但年內虧損也分別達到19.248億元、28.821億元及51.06億元,近三年累計虧損接近百億。來咖智庫曾在《喜馬拉雅的“聲意”,內容社區的命門》一文中分析到,急於上市的喜馬拉雅,不僅要解決內容投入所帶來的成本高企問題,還面臨着用户增長的瓶頸,尤其是在月活用户數據方面還存在誇大可能,另外在內容生態之外,還要考慮更多的商業化可能。
規模越大、估值越高,盈利的訴求也就更強烈。自從一級市場融資窗口關閉後,上市尋求融資就成為喜馬拉雅為數不多的破局手段,以支撐未來的發展和應對競爭。
而剛剛上市的快狗打車,也是二度交表,同樣面臨着虧損的尷尬。從2018年至2021年,快狗打車的虧損總額達到了27.86億元,而這四年其累計收入不過21.92億元,資產負債率來已經達到了227.82%,遠遠超過70%的安全閥,這也是為什麼快狗打車着急上市融資的緣故。快狗打車還透露出,將繼續虧下去的信號。招股書顯示:“考慮到業務投資計劃,預計公司2022-2024年仍將繼續產生虧損。”
在資本市場表現上,據媒體報道,在4月提交的招股書中,快狗打車表示上市後的估值約30億美元,預計募資4—5億美元。但臨近上市時,快狗打車IPO計劃籌資已降到約6.71億港元,而且招股首日公開發售部分暫未錄得足額認購,結合多家券商數據顯示共錄得3496萬港元,離原定集資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在6月24日上市首日,快狗打車股價以22%的大跌收盤遭遇破發,目前已經連續5日下跌,總市值也跌破百億至73億元。
還有在1月24日遞交招股書的途虎養車,自稱是中國最大的獨立汽車服務平台。2019年、2020年至2021年9月31日,途虎養車的營收為70.40億、87.53億、84.42億元,雖然營收逐年增長,門店達到一定規模,但是途虎養車依然沒有實現盈利。同期途虎養車淨虧損逐年加劇,分別為34.28億元、39.28億元、44.35億元,不到3年累計虧損超117億元。
另外主打職業教育的粉筆科技,雖然在付費人次上排名行業第一,但2019年至2021年1-9月,經調整淨利潤為1.75億元,2020年淨虧損3.63億元,2021年1-9月其淨虧損擴大至7.82億元。
據投資界此前報道分析,基石投資人暫緩出手,這應該是目前不少公司IPO延長甚至中斷的主要原因,現實擺在眼前,IPO發不出去了。而基石投資人不願出手,一定程度上可以歸結到今年的IPO慘況:一二級市場估值嚴重倒掛,破發潮歷歷在目。數據顯示,今年港交所新股頻現破發,一季度新股破發率高達6成,部分新股已經成為燙手山芋,無人敢接。
也因此,如果這些遞交IPO申請的企業在現階段進行大規模募資,未必能募到心目中的資金,甚至可能會拉低估值。而根據港交所規定,遞交IPO資料後超過6個月未完成聆訊過程,根據正常程序是會顯示為失效的,但擬發行人依然可以通過更新資料重新申請再次“激活”上市程序。這樣來看,在今年7月底到8月,港交所可能會迎來一波招股書更新潮。
近期有投行人士也對媒體表示,近期港股市場IPO失效,許多都是因為公司對定價不滿意。很多通過不斷融資推高估值,但上市時如果市場給予發行估值偏低,前期融資的投資者利益會受損。
今年即將過半,港股市場到底表現如何?
據券商中國對Wind數據統計,相比於去年1-5月共有39家企業登陸港股,合計募資1882.72億港元,今年同期只有20家企業在香港上市,家數減半,合計募資只有167.6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鋭減91%。其中貝殼、海螺環保、華新水泥、蔚來均以“介紹上市”方式登陸港股,即只是取得上市地位,但不發新股融資。
而且在定價方面,2022年前5個月香港新股上市普遍採用接近下限定價,佔比56%。比如濰柴集團旗下的法拉帝,招股價區間為21.82港元至28.24港元,最終確定的發行價格為22.88港元。而在2021年前5個月,新股更多的採用中間近上限定價,佔比逾八成。
某二級市場分析師認為,受疫情影響,目前各行業的企業普遍都出現困難,尤其是現金流和現金充裕情況普遍都出現惡化。而港股投資會更重視業績基本面,這核心是港股市場機構投資者佔比更高,而這類投資者往往更看重企業基本面,投資上更重研究、有紀律,也更有框架。而A股個人投資者佔比更高,受到短期因素、博弈因素影響大一些,港股則相對對基本面反應更敏感一些。
在當前港股的互聯網公司估值都不高的情況下,與其追捧這些新股,還不如直接在二級市場去買阿里、美團這些老股,這些都處於較低的區間。上述二級市場分析人士對來咖智庫透露,目前港股估值幾乎處於歷史最低水平,已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而且影響港股的因素中部分已經出現了積極因素。但需要指出的是,估值水平不能簡單看市盈率、市淨率,更應該把估值水平和無風險收益率水平對比,這就體現在風險溢價上。目前港股風險溢價水平處於歷史最高,換句話説,港股已經反映了非常大、非常多的風險因素,相對來説也是歷史上估值最為便宜之際。
保銀投資總裁、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相對看好港股市場平台經濟、互聯網公司的股票。一方面經過前期的大幅下跌,平台經濟等互聯網公司的股票估值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配置價值與機會;另一方面,政策有了比較大的轉變,從此前的反壟斷轉向支持平台經濟發展,平台經濟迎來政策性拐點。所以在未來的3到6個月,較為看好平台經濟相關的股票。
德勤報告顯示,作為一個開放的國際市場,中國香港將一直受外圍經濟和政治因素影響,以及全球其他資本市場的趨勢和發展,因此預料2022年中國香港新股市場的表現將會較過去四年放緩。
下半年,這些新股以及整體港股市場表現如何,值得進一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