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下半年超5000億解禁潮如何影響市場?鈦媒體編輯丨馬瓊
三年之期已到,6萬億科創板正迎來首次“大非”解禁潮。7月22日,科創板開市三週年。首批25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與實控人股票迎來集中解禁。這也意味着,科創板迎來新一輪解禁高峯。據Wind數據,7月22日當天科創板有近2000億市值解禁,下半年解禁總規模將達到5076億元。隨着大規模解禁潮來襲,市場擔憂大股東集中減持恐令科創板股價承壓。業內人士表示,解禁不等於減持,本次科創板大非股解禁影響或有限。隨着盈利增速提高、估值調整至低位,科創板公司投資性價比越發凸顯。下半年解禁規模超5000億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正式開市。當天,25家上市公司登陸科創版。如今,三年限售期已過,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大非股”迎來集中解禁。Wind統計顯示,7月22日,科創板有近2000億市值解禁,涉及29.08億股“大非股”。其中,解禁市值超10億元的公司有22家,中微公司、瀾起科技、杭可科技、西部超導、華興源創、南微醫學等6家公司解禁市值均超過100億元。而本週依然有多家公司解禁市值超過10億元。數據來源:Wind,鈦媒體制表根據科創板解禁規則,“非”指的是非流通股;三年“大非”,指持有大規模非流通股的股東,持有比例通常在總股本的5%以上,一般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其所持非流通股限售三年;一年“小非”,指持有比例在總股本5%以下的非流通股股東,其所持非流通股限售一年。據悉,科創板過去三年中解禁高峯出現在2020年7月,也正是一年“小非”解禁之時。而今年7月22日後,科創板將迎來新一輪解禁高峯。浙商證券此前統計,7月份科創板解禁高峯主要以“大非”解禁為主。其中,7月科創板解禁市值約為2645億元,其中“大非”解禁規模約為2114億元,佔比為80%;“小非”解禁規模約 為313億元,佔比為12%。為緩解限售股集中解禁帶來的壓力,此前已有11家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發佈公告,控股股東或實控人承諾不減持或延長鎖定期,涉及股份的市值超800億元。其中,華興源創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承諾延長鎖定期6個月內,鎖定股份佔總股本的67.35%;天準科技實控人和董秘承諾在11月17日之前不減持,鎖定股份佔總股本的61.79%;新光光電控股股東承諾延長鎖定期12個月,鎖定股份佔總股本的50.47%。截至目前,首批25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尚未有公司披露相關限售股減持計劃。不過,下半年科創板解禁壓力仍然不小。據Wind數據顯示,7月27日-12月31日,科創板共有261家公司限售股解禁,以當前股價計算,解禁總規模為5076億元。數據來源:Wind,鈦媒體制表從單次解禁規模來看,下半年解禁體量較高的前13家公司依次為:金山辦公、傳音控股、柏楚電子、美迪西、珠海冠宇、晶晨股份、華熙生物、振華新材、禾邁股份、復旦微電、長遠鋰科、佰仁醫療、格科微。以上公司均為首發股份解禁,單次解禁市值均超100億元。解禁潮影響如何?隨着大規模原始股的解禁,科創板的流動性成為投資者的普遍擔憂。事實上,科創板公司股東減持方式有很多。其既可以通過二級市場競價減持,可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也可以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套現。除此之外,科創板還創新地推出了詢價轉讓減持制度,詢價轉讓減持制度是對現有減持方式的有益補充,且在實踐中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該制度自2020年7月推出以來,已有18家公司24批股東實施了詢價轉讓,成交金額約132億元。分析人士認為,科創板大規模解禁實際影響有限。市場不必過分解讀,更不用過於恐慌。中金公司表示,解禁高峯期往往伴隨後續相應減持規模的提升,從資金面角度可能會對資產價格帶來一定短期影響,但中長期影響則相對有限。經濟學家、增量研究院院長張奧平對鈦媒體App表示,解禁不等於減持。解禁後,最先減持的往往是投資機構。因為投資人需要率先減持獲利,以兑現LP的利益。其次是企業高管,他們可能由於個人原因,選擇減持公司股票。最後才是企業的創始人和董事長,這些人往往是減持意願最弱的羣體。“除非出現特殊情況,否則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長,是不會出現大量減持行為的。”“集中減持容易對股價造成較大沖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減持意願。”興業證券研報指出,參考過去兩年經驗,集中解禁對7月科創板股價走勢節奏影響較為明顯,但實際減持壓力並不大,情緒因素是主導,總體呈現出急跌後快速反彈的特徵,7月科創板解禁個股相較於非解禁個股受到的股價衝擊更為明顯,但反彈力度也更強。參考創業板“大小非”解禁後股價變動情況,浙商證券認為,科創板此次解禁影響有限。原因在於“大非”解禁後股價往往易漲;“小非”解禁雖 有影響,但1-4月已提前調整,且約260多家公司今年沒有“小非”解禁壓力,7月“小非”佔比較低。數據來源:Wind資訊,浙商證券研究所該機構指出,“小非”解禁的大股東以創投機構居多,戰略退出的概率更高。市場在“小非”解禁之前對減持的擔憂更為劇烈,導致股價出現提前下跌的態勢。也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市場不能將希望寄託於控股股東不減持。儘管部分科創板首批上市公司將鎖定期延長6個月,但6個月之後市場還是需要面對這些股東減持的壓力。由於科創板存在虧損上市的公司,且不乏PE、VC股東,其減持退出衝動本身就非常強烈。張奧平指出,解禁屬於個股自身行為,對於整個市場的影響不會太大。他提醒投資者,不要過分解讀大股東的減持行為,應當以客觀理性的角度看待這一問題。科創板三週年,已成“硬科技”主場設立科創板的初衷,是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歷經三年發展,科創板已成為中國“硬科技”企業的主陣地。目前科創板上市公司已達440家、總市值5.9萬億元。這些公司集中分佈於高端製造、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特別是在集成電路產業鏈上,科創板已經匯聚了63家公司,佔據A股同類公司的“半壁江山”。截至7月27日收盤,科創板共有5家公司市值過千億,分別是天合光能、晶科能源、中芯國際、大全能源和百濟神州。其中天合光能市值1742億元,為科創板市值最高的公司。Wind數據顯示,科創板公司融資餘額約648億元。截至2022年上半年,上交所科創板IPO融資額首次超過主板,A股前十大IPO中,5家來自科創板,上交所也憑藉328億美元的融資額位列全球第一,佔全球總量的34%。從研發投入來看,科創板的“科創屬性”越來越強。2021年年報顯示,科創板研發支出合計為840億元,同比增長26.97%。其中,百濟神州—U以95.38億元領先,其研發支出總額佔營業收入比例高達125.69%。此外,2019年-2021年科創板研發投入的年化複合增長率達到了29%,近三年研發投入強度均保持在13%的高水平。從經營增長情況來看,科創板公司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率為28%,淨利潤複合增長率為70%。截至7月22日,科創板已有51家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報,其中41家業績預增、3家扭虧為盈,合計佔比達到86%;14家公司預計歸母淨利潤增幅超過100%,佔比超過三成。亞輝龍、大全能源、振華新材增幅居前,分別預計實現淨利潤增幅大於651.7%、335.03%和330.29%。就目前的披露情況看,科創板公司上半年延續高成長特徵,經營業績穩健向好,展現出科創板企業的投資價值和成長價值。分行業看,上述業績預增公司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動力電池、集成電路等產業鏈上。估值方面,目前科創板的平均PE(TTM)為55.93,PE(TTM)中位數為43.64。其中,PE在50倍-100倍之間的公司有127家,佔比28.9%;69家公司PE在100倍以上,佔比15.7%。不過科創板今年的股價表現卻不盡如人意。以科創50指數為例,該指數在2020年7月13日創出1726.19點,為三年中的歷史最高點;此後,2021年7月創出1591點的歷史次高;進入2022年以來,科創50指數一路下跌步入“技術性熊市”,至今年4月的853點創出歷史新低,在經歷一波反彈後,近期又進入回調通道。科創50指數表現,來源:Wind分析人士認為,從中長期角度來看,決定科創板公司股價的核心因素是其經營業績,解禁與減持並不會改變其基本面。而在經過近兩年的調整之後,科創板整體估值有所回落,部分個股估值甚至處於歷史低位,性價比較高,投資價值凸顯。(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馬瓊,編輯 | 孫騁)熱點視頻推薦
北京時間28日凌晨,美聯儲將基準利率再次上調75個基點至2.25-2.5%區間,距離上次加息75基點僅僅過去一個半月。美股週三高開橫盤,加息75基點靴子落地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講話刺激股市,納指盤中最高漲近4.5%。截至收盤,道指收漲436.05點,報32197.59點,漲幅為1.37%;納指收漲469.84點,報12032.42點,漲幅為4.06%。
點贊關注鈦媒體視頻號,觀看更多精彩視頻*温馨提示:喜歡鈦媒體公眾號的小夥伴注意啦!根據公眾號推送新規,請將鈦媒體設為“星標”,這樣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消息,已設置的小夥伴還需要重新設置“星標”哦----------------華麗的分割線-----------------
下載鈦媒體App,領先一步,更深一度。
下載【鈦媒體App】,領先一步,更深一度。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在看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