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業績增速放緩,何以高處禦寒?

近日,同仁堂(600085)發佈2022年上半年財報,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75.07億元,同比微漲2.01%,去年同期的營收增速為23%;淨利潤7.43億元,同比增長19.12%,去年同期的淨利潤增速為30%。

雖然與2019年同期營收、淨利潤雙降相比,同仁堂似乎已經走出陰霾,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同仁堂的業績增速明顯放緩。

業績或遇瓶頸的同時,近年來,同仁堂更是陷入了高管腐敗案的漩渦。8月12日,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公佈了亳州市京皖中藥飲片廠單位行賄罪一案的刑事判決書。這標誌着4年前由“過期蜂蜜”事件引出的同仁堂腐敗窩案的處理過程基本畫上了句號。

三百餘年的同仁堂,為何“榮光不在”?

業績增長或遇瓶頸

同仁堂品牌始創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至今350年,是名副其實中華老字號。

1989年,國家將全國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授予了同仁堂。三年後,以北京市藥材公司所屬的同仁堂製藥廠、同仁堂製藥二廠、同仁堂藥店等多家工、商、科研單位為基礎的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成立。

1997年,同仁堂走上了資本化的道路。同年6月,同仁堂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資金3.42億元。隨後,同仁堂又分拆出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國藥先後在香港上市,開創了“同仁堂模式”。

截至目前,同仁堂共擁有7個子集團和多家直屬子公司,其中包括三家上市公司:同仁堂、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國藥,以及非上市公司同仁堂商業投資集團、同仁堂健康藥業集團等。

同仁堂自上市以來(1997-2021年),營收從6.27億元增至14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4.01%;淨利潤由1.02億元增至12.2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0.92%。

這樣的業績在中藥界並不算亮眼。

在中藥行業,素有“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600436)”一説。拿片仔癀來説,上市以來(2003-2021年),營收從2.14億元增至80.2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22.3% ;淨利潤由6047.81萬元增至24.3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為22.78%。

從總市值上來看,同仁堂也遠低於片仔癀上千億的總市值,截至9月5日收盤,同仁堂的總市值為604.68億元,片仔癀的總市值為1773.75億元。以此計算,片仔癀的總市值是同仁堂的2.9倍。同仁堂為何比不過片仔癀,撐不起千億市值?

縱觀近十一年,同仁堂的業績增長或遇瓶頸。具體來看,2010-2018年,同仁堂的營收規模雖然逐年增長,但也呈現出營收增速下滑的趨勢。然而,這種趨勢愈發明顯,2019——2020年,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直到2021年,同仁堂才緩過勁來,營收、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4%、19%。

同仁堂業績增速放緩,何以高處禦寒?

但從2022年上半年業績來看,同仁堂明顯後勁不足。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收75.07億元,同比微漲2.01%;淨利潤7.43億元,同比增長19.12%。雖然與2019年同期營收、淨利潤雙降相比,同仁堂似乎已經走出陰霾,但與去年同期20%以上的增速相比,同仁堂的業績增速明顯放緩。

同仁堂業績增速放緩,何以高處禦寒?

具體來看,主要控股子公司方面,2022年上半年,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國藥及同仁堂商業的淨利潤均有所下降。同仁堂科技淨利潤同比下滑4.54%,同仁堂國藥淨利潤同比下滑18.32%,同仁堂商業淨利潤同比下滑0.39%。

同仁堂業績增速放緩,何以高處禦寒?

財報中,同仁堂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同仁堂科技面臨物料供應困難等不利因素,中成藥總體產量及產值較上年同期相比小幅下降。主要做中藥產品海外分銷業務以及製造銷售中藥產品的同仁堂國藥受疫情影響,其位於香港大浦的生產研發基地自2022年2月停工,直到4月下旬才得以復產,核心產品在內地和港澳地區的供應出現短缺。

不過,同樣受疫情的影響,但同向對比白雲山(600332)、雲南白藥(000538)、片仔癀、華潤三九(000999)等企業,同仁堂2022年上半年的淨利潤也低於這些企業。

同仁堂業績增速放緩,何以高處禦寒?

百年老字號同仁堂,為何落伍了?

“榮光不在”?

一方面,同仁堂的大單品佔營收的比重較高,且營收也在增長,但前五名大單品的銷售數量卻遭遇了增長瓶頸。

2021年,公司營收的前五名主要品種為安宮牛黃系列、同仁牛黃清心繫列、同仁大活絡系列、六味地黃系列、金匱腎氣系列。2021年,前五名產品給同仁堂帶來了41.16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5.41%,佔全年營收的比重為28%。2022年上半年,前五名系列(安宮牛黃系列、同仁牛黃清心繫列、同仁大活絡系列、六味地黃系列及金匱腎氣系列)收入24.60億元,同比增長9.94%。

營收的增長主要是源於產品價格的提高佔主要因素。比如,同仁堂安宮牛黃丸,維持售價350元近10年,2012年提價到560元,提價幅度60%。時隔7年,2019年,同仁堂安宮牛黃丸再次提價至每顆780元,漲幅約40%。2021年底,同仁堂再次宣佈安宮牛黃丸提價至每顆860元,漲幅10%。

再來看銷售量,前五大產品中,宮牛黃系列、同仁牛黃清心繫列、同仁大活絡系列等歸屬的心腦血管銷售量卻在下滑。2018-2021年,銷售量由2018年的2897.63萬盒減少至2021年2640.87萬盒。

前五大產品中的六味地黃系列、金匱腎氣系列補益類產品的銷售量表現出同樣的趨勢。由2017年的2018.38萬盒減少至2021年的1864.63萬盒。

同仁堂業績增速放緩,何以高處禦寒?

同時,核心產品沒有專利,也非保護產品,隨着市場競品的出現,務必會造成增長壓力。

有分析人士認為, 同仁堂是中藥企業所以沒有什麼專利,中藥也並不看重保護品種之類,同仁堂的很多產品是有優質優價的資格,所以消費者還是願意銷售價格更高、品質更好的中藥,市場上認可的是品牌。

但僅靠老字號同仁堂所帶來的品牌溢價並不是長遠之計。同仁堂在品牌管理上,還存歷史遺留問題。市面上,除了同仁堂集團使用“同仁堂”商標外,還存在天津同仁堂、南京同仁堂等,然而,這與已經上市的北京同仁堂並不是一家,消費者也會存在傻傻分不清楚的情況。若有負面消息出現,對“同仁堂”這個品牌來説,均是一容俱榮、一損則損。此外,2018年發生的“假蜂蜜事件”也對同仁堂的品牌產生了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同仁堂全國門店的佈局不均衡,主要集中在華北、東北、華東地區,而華南、西南、西北較為匱乏。

基於此,近年來,同仁堂也在探索新品種開發,並且進行營銷改革。

在營銷端,同仁堂銷售團隊啓動營銷改革,通過探索“4+2”經營模式,聯動多個事業部,推進銷售渠道的改進,但具體效果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此外,還全面推進大品種戰略落地實施,推進五子衍宗丸、同仁烏雞白鳳丸、國公酒、坤寶丸、鎖陽固精丸五大核心OTC重點品種五年廣告項目,打造名品精品。

不過,從當前業績來看,同仁堂國企改革的“藥效”還需要長期時間的見證。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72 字。

轉載請註明: 同仁堂業績增速放緩,何以高處禦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