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企業上市。進入註冊制時代,投資者最為關注的焦點莫過於股票漲跌幅的限制變化。上市首日,10只新股漲幅超100%,漲幅最窄的也達到43%,基金打新收穫頗豐。註冊製作為我國資本市場改革中的關鍵一步,為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制度改革紅利持續之下,接下來市場將如何演繹?
創業板註冊制首批18只新股首秀集體大漲過後,後市何去何從?交銀基金量化投資負責人蔡錚表示,註冊制的施行使得創業板的未來定位更加明確,明確了要注重企業的創新屬性。而且註冊制下,創業板採用了“寬進嚴出”的制度安排,一方面相對放寬入市條件,另一方面觸發退市的條款也更加嚴格。漲跌幅限制從原來的10%提高至20%。
金融界策劃《創業板40%天地板,如何參與?》特邀嘉賓交銀基金量化投資負責人蔡錚為大家解讀創業板註冊制“開市”對市場的影響。
蔡錚認為創業板2.0是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則安排,個人投資者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創業板的未來定位更加明確,明確了要注重企業的創新屬性。也就是説創業板主要服務的對象是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同時也支持傳統產業與“四個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深度融合。這樣一方面可以推動我們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可以和科創板的定位形成差異。剛才説的是支持的方向,對應也有不再支持的方向,也就是設定了行業負面清單,與創新關聯度較低的行業,如採礦業、紡織業、房地產業等,原則上不再支持其在創業板發行上市。所以對於投資而言,未來投資創業板,投資的就是成長型企業、創新創業型企業。
第二,註冊制下創業板的監督力度以及退市條件更加嚴格。註冊制下,創業板採用了“寬進嚴出”的制度安排,一方面相對放寬入市條件,另一方面觸發退市的條款也更加嚴格。監管力度在加強,讓公司好壞的評判權更多地交給市場。 “寬進嚴出”的效果是什麼呢,是會加快創業板的血液循環,加大優勝劣汰效應,最終是希望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質量有整體提高。對於投資而言當然是好事,我們未來更要關注的一點是創業板的頭部優勢,通過大浪淘沙留存下來的幾十個頭部公司,相信都是經受了市場檢驗的好公司,中長期大概率是具有的比較明顯的投資價值的。
第三,也是大家直觀能看到的一個變化,創業板個股每日的漲跌幅限制從原來的10%提高至20%。這一變化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個股波動可能將提升。我們可以參考科創板的情況,過去一年多科創板整體波動性是比同期創業板大很多的。截至8月17日,科創板上市公司較發行價的漲幅最高達11倍之多,但也有公司已經跌破過發行價。所以我們預期創業板20%的漲跌幅限制真正實施後,個股波動也可能有一定提高。如果個人投資者直接投資創業板個股的話,需要更加謹慎一些。市場機構化趨勢預計未來將進一步增強。
瞭解蔡錚:11年證券基金從業經驗,現任交銀施羅徳基金量化投資副總監,目前管理交銀創業板50指數、交銀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等多隻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