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1800億!一年賣豬1851萬頭的豬王,市值被小弟吊打了

文 | 張佳儒

《天龍八部》中,有南慕容和北喬峯。在養豬界,A股有南温氏與北牧原。

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一個是當年的老大哥,一個是小老弟,一個是當年的創業板股王,一個當年市值不足百億。

如今,牧原已超老大哥,無論是盈利還是市值以及今年股價的表現,牧原都上演了絕地反擊。到底發生了什麼?

差1800億!一年賣豬1851萬頭的豬王,市值被小弟吊打了
問題出在養豬模式上,温氏主打“公司+農户”,牧原主打自繁自養模式,兩家公司的業績和市值對比其實是兩種模式的PK。

風口上的豬造富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2018下半年,二師兄遠在非洲的大表哥得了非洲豬瘟,不僅要被抬棺,還很容易傳染。

物以稀為貴,如今的豬價是37元/公斤,翻了好幾倍,有人吃紅燒肉很久沒有放縱過了。既然這麼貴,不吃行不行啊,那是不可能的。

中國人是全球最能吃豬肉的人,人均年消費豬肉量40斤,也就是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小半頭豬,且吃肉慾望非常穩定。

剛需+稀缺,二師兄的身價飛上廣寒宮。豬價一漲,最開心的當然是養豬的。比如温氏,在2017-2018年的豬價下行週期中,淨利潤增速是負的,2019年大增252%,2020上半年的數據也是200%的增長。

差1800億!一年賣豬1851萬頭的豬王,市值被小弟吊打了
開心的還有投資者,2018年8月,温氏從15元底部開始啓動,2019年3月漲至36.46元,總市值2300億元,一度成為創業板股王,股東打開賬户,彷彿都能聞到肉香。

尷尬的是,温氏後勁不足,自2019年3月創下36元高點之後,股份呈現震盪下行的走勢。截至8月21日收盤,温氏報23.81元,較高點跌幅33%,總市值1518億元。

牧原的表現卻逆襲了,2019年淨利潤暴增1075%,2020上半年暴增7026%。利潤刺激股價暴漲,牧原當前股價89.74元,總市值3363億元,比温氏多了1800億元。

差1800億!一年賣豬1851萬頭的豬王,市值被小弟吊打了
養豬暴富,真不是一句玩笑,牧原實控人秦英林夫妻倆的身家財富大約1850億元,把丁磊、劉強東等一眾大佬甩在身後。

兩種模式在PK什麼?

按照正常邏輯,業績支撐股價,温氏被反超,一定是先從業績開始的。兩種模式的PK,首先是業績的PK。

2017-2019年,温氏的營收規模在550-730億元,淨利潤在39-139億元。同期,牧原營收在100-200億元,淨利潤在5-61億元。從數據上看,温氏比牧原大了好幾個碼,甚至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

要説明一點的是,温氏業務不僅是養豬,還有養雞等業務,牧原是單純地就是養豬,但温氏仍舊是養豬第一大户。

差1800億!一年賣豬1851萬頭的豬王,市值被小弟吊打了
2019年報中,温氏賣了1851萬頭商品肉豬,生豬收入418億。牧原賣了1025萬頭豬(商品豬867萬頭+仔豬154萬頭+種豬2.71),生豬收入196億元。

從2019年以及前幾年的數據來看,無論是規模還是收入,温氏是絕對的豬王。這和模式有關,公司+農户的輕資產模式能夠讓温氏快速擴張。

在央視的《對話》欄目中,嘉賓認為公司+農户在疫情防控上更靠譜。理論上,温氏對於牧原,優勢將不斷擴大,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卻恰恰相反,這又是為什麼?

先看一組數據。

2020上半年,温氏銷售商品肉豬486萬頭,實現肉豬養殖收入232億元;牧原銷售生豬678萬頭(商品豬396萬頭+仔豬273萬頭+種豬8萬),生豬收入207億元。

回顧去年同期,2019半年報中,温氏銷售商品肉豬1177萬頭,牧原銷售生豬581萬頭(商品豬521萬頭+仔豬59萬頭+種豬0.42萬頭)。

不難看出,温氏的商品豬頭數同比急劇減少,而牧原雖然商品豬銷售減少,但仔豬和種豬大量增加。反映到業績水平上,2020上半年,温氏營收359億元,淨利潤41億元;牧原營收210億元,淨利潤107億元。

很明顯,温氏在生豬的銷售規模和業績上已經被追趕和反超。當然,温氏淨利潤被反超是受了養雞等業務的拖累,但養豬業務的急劇下滑無疑是相當重要的原因。

得母豬者得天下

商品肉豬的數量怎麼突然少了?歸根結底是仔豬和母豬變少了。非洲豬瘟來襲,大批生豬被捕殺,其中就包括育種的母豬,沒有母豬,仔豬也就無從談起。

在温氏的財報裏,表面上是缺少了仔豬和種豬的收入,實際上反映的是仔豬和種豬的不足,如果防疫水平和牧原相當,仔豬和母豬是影響温氏業績的重要因素。

差1800億!一年賣豬1851萬頭的豬王,市值被小弟吊打了
今年2月份,温氏發佈一則《關於實施豬苗外購工作獎勵的通知》,文件顯示,三級公司外購豬苗工作相關的總經理級幹部、經理級幹部等人員,每月按照外購豬苗實際數量給予5元/頭的獎勵。

投資者問,是否反映當前温氏自有產能不足?董秘明確表示,在種苗不平衡的區域,鼓勵下屬公司外購部分豬苗,彌補自身產能不足,盤活公司合作農户資源,增加出欄量。

今年4月份,温氏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顯示,正常用來生產的二元母豬緊缺,需要加大從三元商品豬中挑選優秀母豬留作種源,三元母豬佔比大概30%左右。8月11日,温氏表示能繁母豬數量為110-120萬頭,預計在年底可達到170萬頭的目標。

理論上,三元母豬的生產效能與優秀二元母豬相比,下降20%左右。歷史上,尚未出現三元母豬大規模使用的情況,從行業來看,三元母豬會被提前淘汰。

截至今年6月底,牧原有能繁母豬191.1萬頭,後備母豬90萬頭。顯然,從能繁母豬和品種上,温氏和牧原的差距已經拉大。

這和養豬模式相關,在自繁自養模式下,牧原建立了獨特的輪迴二元育種體系,這種獨特的輪迴二元育種體系所具備的肉、種兼用的特點,可以直接留種作為種豬使用。

不難看出,温氏和牧原不同的養豬模式,PK的不僅是擴張速度、防疫水平,還有非常關鍵的繁育體系,以及與之匹配的精細化管理能力。種種因素影響下,温氏的盈利和市值被反超,也就不足為奇。

當然,兩種模式本身沒有優劣之分,只是在不同場景下,能夠發揮不同的優勢。在其他條件對等下,温氏輕資產擴張更快,牧原重資產擴張厚積薄發,因此也不能從一時成敗論英雄。

從子公司數量上看,温氏主陣營在長江以南、牧原在長江以北,兩者的陣營互有交叉,温氏的擴張形態像是711模式,一個區域填滿再進入一個區域,牧原是中心往外擴散,子公司擴張像是複製粘貼,究竟誰是江湖的老大,還有待觀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18 字。

轉載請註明: 差1800億!一年賣豬1851萬頭的豬王,市值被小弟吊打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