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門聯合出手!巨頭被嚇懵 無序擴張 終於被終結
大廠 全都活成了投資公司
2021是互聯網巨頭們最悲催的一年。
過去十年它們一直被視作先進生產力的代名詞,為員工提供最好的工作環境、零食下午茶、高收益和高福利,境遇卻在短短一兩年裏急轉直下。
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1胡潤中國500強》裏,把前500強的非國有企業按照市值或者估值進行排名。
好消息是,中國500強上榜門檻提高到了320億元,同比上升39%,創下歷史新高。
壞消息是,眾多互聯網公司正在失去魔力。騰訊過去一年市值下跌1萬億,阿里巴巴市值下跌50%。
(來源:2021胡潤500強)
互聯網資本在過去十多年裏的無序擴張,終於迎來完結篇。
1月19日,九部委聯合發佈《關於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對過去一年多針對互聯網平台的治理,以及未來方向做了總結與展望。
這份文件裏的核心觀點有:
1.制度建設上健全制度規範。修訂《反壟斷法》、制定價格行為規則、完善金融監管規則體系等,強調釐清平台責任邊界、強化超大型互聯網平台責任。
2.監管方向上,強調依法查處平台經濟領域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加強金融監管,探索數據和算法安全監管。
3.發展環境上,降低平台參與者經營成本,推動平台互聯互通,加強對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 的權益保障,如網約配送員、網約駕駛員,保障其合理勞動報酬和社保權益等。
4.發展方向上,鼓勵平台開展科技創新,鼓勵它們的數字、產品服務 “走出去”,並帶動平台上參與者向全球化發展。
5.保障措施方面,強化部門協同,健全政策體系,以試點的方式,開展探索適應平台創新經濟發展的監管模式和制度環境。
九部委説了很多,文件裏還提到平台應該賦能經濟轉型發展,包括製造業轉型升級,農業數字化、提升消費創造能力等等。
對互聯網巨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加強反壟斷、加強監管,平台是有邊界的
二、互聯互通,打破平台間壁壘,對每一位參與者給與保障
三、迴歸硬核科技,健全政策體系,探索平台經濟新模式
九部委的文件必須要和當下市場消息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理解政策意圖。
無獨有偶,在這之前中央網信辦發佈了一則聲明,闢謠了一個傳言:
市場上所謂的“網信辦出台《互聯網企業上市及投融資操作規範》”並不屬實。
字節跳動也趕在網信辦闢謠前,主動回應了市場上的一個傳言:
公司戰略投資部門的確有調整,員工分散到各個業務條線中,加強研究職能與業務配合。
把以上三個大消息放在一起,意味着什麼?
當投資併購市場失去接盤俠,所有生意都將遵循邏輯,脱虛向實才是王道。
縱觀過去三十年,中國互聯網公司野蠻生長會經歷三個階段:
1.憑藉一個超級產品、服務,攫取流量,從小公司變為巨頭。
2.當主營業務掙錢足夠多,轉向投資、收併購,將觸角伸向上下游。
3.把自身流量和上下游、甚至跨行業企業結合,繼續收割,完成閉環。
這就導致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我們熟悉的互聯網大廠,活到最後都成了一個個投資公司。
(過去一年 騰訊投資戰績頗豐 來源:IT桔子)
無論是傳統巨頭BAT,還是新晉巨頭字節、美團、滴滴、小米,甚至是虧損嚴重的B站、快手,都逃不開這樣的宿命。
最高明的互聯網戰略投資,懂得如何一步步拓張邊界,避免潛在對手的顛覆,構建生態,扶持了中小企業,也強化了自己的龍頭地位。
最近三年,把這種模式運用到極致的,毫無疑問是字節跳動。
36氪報道,字節跳動戰投負責人為趙鵬遠,投資風格是與主營業務緊密結合,以併購、大筆金額投資為主,最知名案例之一是花40億美元收購沐瞳遊戲。
字節跳動財務投資負責人是原紅杉中國的楊潔,帶領15人的投資團隊攻城略地。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2年至今字節投資團隊出手超過193次,2022年1月完成了對影託邦和一直看漫畫的併購。
然而九部委出手發佈的新文件,以及字節跳動的戰略投資部門拆解,標誌着整個VC、PE行業格局,迎來正式重塑。
風向變了 誰能當接盤俠
騰訊曾經是互聯網大廠戰略投資的先鋒。
2010年騰訊經歷了和360漫長艱鉅的3Q大展,然後高層集體開會,提出了21個詞彙描述公司核心競爭力,最後劉熾平給總結了騰訊最核心的兩大武器:
資本和流量
於是整個公司最高管理層的思路徹底轉變,開始最大化利用資本,實現從業務到企業再到產業的結盟、以及各種形式的生態開放。
老牌巨頭BAT開始一點點地拓展屬於自己的投資版圖,讓流量和資本連接一切。
騰訊最重要的收併購幾乎都集中在2016年前,包括收購英雄聯盟開發商拳頭公司,2014年4.48億元投資搜狗,2014年接連入股點評、京東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所謂的阿里系、騰訊系、網易系、小米系這樣的互聯網大廠派系站隊,逐漸浮出水面。
(雷軍的順為資本 部分投資案例 來源:IT桔子)
站隊就能活的更好,就有更多的流量,就掌握了財富密碼。
根據天眼查數據,騰訊投資涉及的公司超過1400個,阿里資本投資案例超過490個,美團龍珠資本聚焦於餐飲、零售、酒店、旅遊休閒和本地生活,投資案例超過35個。
同行是冤家,投資投得多了難免要在各種垂直行業裏相遇。
本地生活領域,騰訊大力扶持大眾點評,阿里支持美團,最後騰訊推動美團點評合併,阿里退出。
共享出行行業,滴滴和摩拜單車背靠騰訊,快的和ofo背靠阿里,最後摩拜單車被美團收購,OFO則留下了無數拿不到押金的打工人。
(OFO拉好友退押金 被罵上熱搜)
騰訊阿里的投資風格,在經歷了成百上千個案例之後也逐漸穩固下來。
外界觀察之後得出結論:
單看投資,阿里更強調控制,騰訊不追求控股。
我們也可以給大廠們細分一下投資偏好:
1.騰訊:被動式投資,不過分追求業務協同,能有最好,兼顧財務回報
2.京東、小米:補充式投資,不一定和母公司有業務聯繫,但能夠幫助刺激市場
3.阿里、美團:戰略協同投資,核心業務驅動
4.B站:垂直賽道深挖,泛娛樂、遊戲、直播、電商、線下展會均有涉獵
戰略投資最早設立的初衷,是幫助互聯網大廠快速進入一個產業,然後結合自身流量優勢,產生更多的收益。
於是業界就有了這樣一句經典調侃:
學成文武藝、賣給BAT。
小公司做到中型,有一定成就,被大廠收購絕對是快速通往致富的一條道路。
不止是傳統的投資互聯網大廠,就連聯想集團、碧桂園、新希望這樣的各行各業龍頭,也紛紛設立了戰略投資部門,加強投資相關上下游企業。
2017年滴滴創始人程維接受《財經》專訪時,對國內互聯網公司大搞橫向擴張並不認同。
他説:
縱向搞不定只能橫向,這是中國特色。
或許對於大廠來説,這既是中國特色,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到了2021年,監管層決定主動出手制止這種“特色”的蔓延。
騰訊、阿里、京東、美團、拼多多、快手還有B站股價一路下行,上市不到半年的滴滴宣佈從美股退市。
(B站股價持續下行 來源:新浪財經)
2021年12月23日,騰訊宣佈以中期派息方式,減持已屆成熟期的京東,將4.6億股京東股票全部發放給騰訊股東,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不再為京東第一大股東,同時騰訊總裁劉熾平也將卸任京東董事。
阿里張勇也退出了微博董事會。
互聯網大廠開始逐漸遠離曾經的明星被投企業,撇清關係,重新回到邊界內。
更有趣的一個轉變是,大廠們對於硬科技的投資,越來越多了。
2020年至今騰訊參與超過100家科技初創企業的股權投資,分佈在雲服務、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自動駕駛、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多個領域。
互聯網大廠之後,下一個接盤俠會是誰?
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巨頭們,包括寧德時代、吉利、蔚來、小鵬已經入場投資了上下游企業,還佈局了很多“非主營業務”公司。
熱門賽道的公司失去接盤俠,顯而易見的影響將是估值暴跌,創業者融資更謹慎,也更難。
然而以上一切的目標,都只有一個,那就是引導資金進入實體制造、新興科技。
這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服務於實體,是一條更難走,長期收益更高的道路。
事實證明互聯網並不是萬能的,申請文末點個贊!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廠,將人才、技術、資金、資源輸入到中小企業裏去,促進這一輪經濟轉型,國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