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顯”時代:中國新型顯示產業會受制於人嗎?
1958年3月份,我國第一台黑白電視機樣機——北京牌電視機組裝誕生了。
1970年,我國第一台彩色電視機誕生。
1987年,我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電視機生產國。CRT電視快速增長,彩管業出現前所未有的輝煌。
不知不覺間,“缺芯少屏”已成為歷史,京東方先後成為蘋果、華為的屏幕供應商,中國彩電巨頭已聞名海外。
我國新型顯示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整體規模不斷擴大,競爭力逐漸增強,這離不開良好的產業環境和相關政策的支持。
在新時代裏,中國顯示產業不再僅僅滿足於屏幕製造,其在“萬物皆顯”的未來將大放光芒。
“顯示技術背後是半導體技術、光電技術,這些技術可以用於顯示,現在也用到傳感器上。液晶顯示開始往汽車窗户、分子天線、智慧建築、智慧城市,甚至向醫學、醫療等領域開始轉型。”
隨着工業自動 4.0 時代的到來、AI(人工智能)浪潮、互聯網的普及、物聯網的不斷推進,市場對於顯示器件需求越來越多,應用如車載、工控儀表、Ai-Automobile、智能物聯、智慧醫療、白色家電、航空航天器件等,增量空間較大,看起來“星途美好”!
建國70年來,中國半導體顯示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長足發展,從顯示器件位列進口產品第四到“中國屏”填補國內空白;從“缺芯少屏”的貧困記憶到京東方、東旭等民族企業“彎道超車”。
可是,2019年顯示行業在一連串的爆雷聲中,以全球全行業虧損慘淡經營收場 。
當前的共識是,全球顯示產業面臨着傳統應用市場進入高原區,新興應用市場尚待培育,顯示技術迭代升級尚未完成,技術產品與用户需求的切合點尚需挖掘……等諸多棘手問題。
2019年從後段模組廠一直到上游材料廠商的“普遍造假”,讓中國內地的A股市場談到顯示行業幾乎就色變的境地。雖然各級地方都以國有資金來“兜底接盤”維持大局,但是各個觸雷的企業都把能轉嫁的損失也全部“稀釋到了供應鏈”,讓廣大供應商走上討債之路。
整個顯示產業深諳“居安思危”的內涵。歷史的經驗是,一次技術突變,往往就會促成整個產業的新舊分野——而如今全球顯示產業就處於技術交替的敏感期,中國新型顯示想要攀至價值鏈的高端,任重而道遠。
“在液晶之前的顯像管時代,中國國內有所謂八大彩管廠,產量產值都很大。但這些企業都是整體引入外企生產線,中方只是打打雜。結果,八大彩管廠都沒意識到顯示產業即將顛覆。破產前一年,其中某權威人士還言之鑿鑿地説,顯像管還能再賣20年。某廠還高高興興地引進日本放棄的顯像管生產線……”
在平板顯示技術衝擊下,跟隨在國外技術鏈條末端的生產商“八大彩管廠”相繼破產。國內顯示產業再次陷入到對國外供應商的高度依賴之中。嚴格地講,顯示技術是高精尖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普及應用,要想不被替代,就要主動參與到技術變革中。國內CRT產業的慘痛經歷教訓深刻。
但是,當下我國顯示產業也面臨多重機遇,且AI、5G、超高清等多重新技術與新型顯示技術交疊、融合,而隨着LCD對CRT完成一輪替代,彩電出口逐漸復甦,新型顯示產業為我國彩電業的發展帶來新機會。
近年來,日韓廠商的轉移與台灣地區廠商的萎縮給予中國大陸顯示產業極大的發展機遇。借力大尺寸需求發展高時代線建設是“卡位成功“關鍵因素之一。但是,對於任何行業來説,供需平衡的問題仍是大難關。因為到現在為止,幾乎新投建的面板產線,都可以把最終產能調整到月投片量12萬片的經濟規模,也就是説,中國內地的至少還有全球現有產能的20%左右新增產能可以釋放出來,除非三星和LG明年全部關掉自己的液晶面板線,不然供過於求的局面,不可能短期內改善。
政府:要全產業鏈佈局
政府在大力推進包括新型顯示在內的電子信息、智能家電、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等產業,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構建起“芯屏器合”現代產業體系。
對於地方政府圍繞產業“培育龍頭企業—引進重大項目—完善產業鏈條—打造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依託龍頭企業帶動,集聚優質資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匯聚了一大批上下游關鍵配套企業,實現了新型顯示“從沙子到整機”全產業鏈佈局。
新型顯示產業集羣,要集聚京東方、東旭和維信諾等幾十家顯示產業上、下游企業。顯示行業,不能走很多產業在投資方式上“散亂的失序狀態”,要形成上、下游完整產業鏈,產業鏈共生的關係。
產業:要圍繞核心技術進行突破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鍾燦曾提供了一組數據:我國新型顯示產業2018年全產業鏈的營收規模約519億美元,其中,顯示上游材料和裝備的營收只有113億美元,材料的本地化配套率不足60%,裝備的本地化配套率也不足20%。核心還需要突破關鍵的技術。
企業:頭部效應的鳳凰涅槃
成立於1993年京東方,16年前通過海外收購殺入液晶顯示領域,在中國半導體界一直被詬病為“燒錢機器”。在一片懷疑聲中,京東方憑藉2017年的25%、2018年的30%市場佔有率,成為世界顯示行業的領先者。王東昇解釋説。他從芯片等全球半導體行業發展的市場規律判斷,剩下3~5家主要企業,才是健康的競爭格局。“不能進5家之列,那一定是死的,這是行業的發展規律。”顯示行業的發展也是非常殘酷的,成為行業的“頭部效應”才能夠鳳凰涅槃。
對於地方發展新型顯示產業的建議
相信很多地方政府都曾遇到過產業定位不明晰、招商沒有方向的問題,現在發現了新型顯示這樣的“高大上”行業,很多地方政府都把發展顯示產業作為主導方向,需要深入研究行業的發展規律與企業一起攜手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地方政府能夠進行深度的區域產業調研,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產業高質量發展遇到的狠心問題,而不是“一哄而上”。
對於政府政府真正開展區域產業調研工作,難度委實不小:
第一,地方政府精力不足、分身乏術,難以進行長期的產業實地調研與研判;
第二,產業調研對於專業性的要求較高,調研人員不僅要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數據分析模型等,還要熟悉調研區域發展情況,具備深度的產業知識儲備等;
第三,缺乏全局性把握,包括深入瞭解區域資源優勢,適合發展哪些產業,後期招商工作與服務工作如何開展等,很難“串珠成鏈”,打通產業集羣發展完整的招商與服務鏈條。
由此可見,對於地方政府而言,獨立開展相關的產業調研難度較大。因此大多數地方政府都會選擇專業的第三方機構。作為政府產業鏈整體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深藍智庫深耕行業,產業鏈深度佈局,擁有豐富的項目經驗並得到了當地政府、產業園區的高度認可。
通過調研,能夠幫助地方政府把脈問診,更準確、及時地找到產業鏈整體運營與區域產業整體升級的路徑,並且讓調研的結果服務於地方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幫助地方更好地把握產業發展的方向和整體運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