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丨陳端:“十四五”新經濟將從 “互聯網+”時代向“集成創新”時代轉變


封面新聞記者 付文超

展望“十四五”,我國經濟發展到了今天,要解決的絕不僅僅是經濟增速層面的問題,穩增長與防風險並重、統籌發展與安全可能是十四五更需要關注的問題。

1月14日,封面新聞記者獨家對話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她揭示了 “十四五”期間增長最快的領域會是哪些?也給出了她眼中的“十四五”關鍵詞。

開局丨陳端:“十四五”新經濟將從 “互聯網+”時代向“集成創新”時代轉變

關鍵詞: 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

封面新聞:您眼中“十四五”的關鍵詞是什麼?

陳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的編制是我國在國家治理方面比較優勢的一個集中體現,通過規劃編制前和編制中的廣泛調研、意見徵詢、專家論證等環節,可以集眾智、匯民意,尋找多元主體訴求的最大公約數,而《建議》出台後作為指引未來發展的綱領性、戰略性、綜合性文件,既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的重要依據,也是社會各界在方向性共識基礎上優化各自行動決策的重要參照,形成全社會的發展合力,並確保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

置於上述大框架下來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三位一體地勾勒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歷史方位、指導原則和路徑選擇,個人認為是最重要的關鍵詞,其他具體表述都是圍繞“三新”綱舉目張的細化。

立足上述認知,我們需要關注幾個方面:1、國家間競爭博弈重心的變化。全球數字治權和民族國家的數字主權與傳統國際金融、貿易領域的規則主導權交融共生,成為新一輪戰略博弈重心;2、平台經濟作為一種新發展範式崛起帶來的影響。平台型企業在全社會範圍內重新整合要素資源並且越來越多地依託其數字基礎設施和海量數據承擔社會公共服務乃至公共治理職能,而且其本身又具有自我組織、自我演化、自我裂變的特點,這對我們的經濟社會治理提出了很多新的命題和挑戰;3、全新的變局與重構意味着既有的發展邏輯、發展模式失靈失效和既有利益格局的重組,而社會認知和社會資源佔有層面“數字鴻溝”的客觀存在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上原有的不平衡不充分疊加,可能導致社會矛盾以新的形態出現和激化,如何通過發展佈局上的統籌來撫平潛在的社會裂痕,也是需要着眼長遠考量的重要問題。

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新技術自身的發展會帶來很多非傳統安全隱患,如遇重大突發性事件刺激可能與既有的金融風險、社會矛盾疊加共振並形成風險的跨行業跨地域感染,在國際博弈中信息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等戰略安全也是牽一髮動全身,這倒逼我們在制度設計、發展方略上未雨綢繆,如果處理得好也可能帶來一些新產業機會空間,如清潔能源、網絡安全等在資本市場上都受到追捧。

增長領域:內容與電商融合的垂直賽道、VR/AR 等技術加持下的功能型遊戲

封面新聞:您認為“十四五”期間增長最快的領域會是哪些?

陳端:“十四五”期間大方向其實已經比較清晰了,硬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新消費和大健康都是大家看好的領域,十四五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但從技術奇點到市場爆點非一日之功,前期一些科創領域的內生性泡沫幾乎難以避免,相對而言新消費和大健康的市場支撐度更好點。當然在資本和技術共同驅動下有些賽道在上述幾個方面開啓了融合創新之路,從製造業到服務業都在經歷深刻的數字化轉型。在我個人研究比較集中關注的文娛細分領域,比較看好內容與電商融合創新的一些垂直賽道,以及VR/AR 等技術加持下的功能型遊戲與眾多生產生活場景結合後的拓展空間。

封面新聞:您怎樣理解“雙循環”在“十四五”期間所起的作用?

陳端:“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面對我國比較優勢和現實約束所做的一項戰略選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帶來的巨大不確定環境下可以降低經濟社會發展的外源性風險,充分發揮我國在社會組織、社會動員和社會整合方面的制度效能優勢對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的衝擊,以滿足國內消費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有助於民生福祉的提升和東中西部要素資源與發展格局上的空間重構,以梯度輻射將優勢地區的發展勢能轉換為更廣闊的空間上的發展動能。

“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則是在國內大循環的穩定支撐下推進我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指引,新一輪全球規則再造與治權爭奪事關國家戰略利益,開放型經濟體才可以保持更好的創新活力,中國動力鏈接到全球發展版圖上才能更好發揮我國全產業鏈工業體系優勢和基於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產品創新優勢,並以國際投資和國際服務貿易等領域的合作深化形成更為穩固的利益聯結與互利共贏格局。我們不是着眼於與個別大國的對抗博弈來設定戰略方向,而是着眼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開放胸懷來謀篇佈局,才能在位勢上佔據制高點。

機遇:從 “互聯網+”時代向 “集成創新”時代轉變

封面新聞:您認為“十四五”給新經濟領域會帶來哪些機遇和變化?

陳端:“十四五”新經濟領域最重要的變化可能是從投資驅動、規模驅動和商業模式創新驅動的“互聯網+”時代向技術驅動、消費驅動和政策引領下“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有機融合的“集成創新”時代轉變,龍頭企業帶動中小微企業“上雲用數賦智”強化生態賦能效果,工業互聯網與智能製造帶動C2M模式持續深化,平台經濟範式進一步滲透至生產生活末梢環節。

建言:於時代脈絡中發掘紅利,在國運擔當中謀求站位

封面新聞:如果給企業“十四五”建言的話,您會給出那句話?

陳端: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應對這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集中優勢資源打造發展合力,可以預見,未來經濟社會領域的資源集中度和整合度將圍繞國家戰略導向進一步提升。

對大企業:於時代脈絡中發掘紅利,在國運擔當中謀求站位

對中小微企業:專注、極致、敏捷、創新,善借平台之力成就自身特色競爭優勢

此外,我們面向企業層面的政策制定一定要充分考量新經濟發展範式革命對既有發展邏輯、發展模式、創新模式和治理模式的影響。我們的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對於破解新時代新經濟發展瓶頸問題方面有一定製度優勢,而美國高度成熟發達的資本市場對新經濟的發展具有相當的效率優勢,這是一場比較優勢的比拼與發展時間窗口的賽跑,如何更有效地牽引和駕馭資本,如何構建公平公正公開透明且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在社會資源優化配置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並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將是未來幾年事關國運的大考之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93 字。

轉載請註明: 開局丨陳端:“十四五”新經濟將從 “互聯網+”時代向“集成創新”時代轉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