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麪,又稱“快熟面”,是一種用熱水,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泡熟食用的便利食品。那麼,問題來了,方便麪最早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關於這個問題,人們所表達觀點五花八門,甚至還有一部分人認為,方便麪是國外發明的。事實如何,我們不妨接着往下看看。
合陽踅面
據説,早在中國兩千多年以前的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有一種麪食被稱為中國最古老的方便麪,它的名字叫——踅面。那麼,這一傳言會是真的嗎?古代中國會有方便麪這種速食食品嗎?
有着八百里秦川富饒土地的陝西關中地區,自古以來就被稱之為“天下糧倉”,自然而然陝西人也是以麪食為主食,有着“無面不歡”的飲食習慣。
在渭南合陽縣的街頭,各色麪館隨處可見,甚至有不少麪館的名字都是以麪食的名字來命名的。到了吃飯時間,麪館裏的食客更是絡繹不絕,一大口面就着一瓣蒜,再來一口麪湯,在説説笑笑間,疲勞也似乎被一掃而光。
而在這些麪館中,就有一個名叫“踅麪店”的麪館。走進麪館,只見廚房裏的師傅動作十分麻利,三下五除二,一碗踅面就做好了。可是,外形看起來卻與傳説中的方便麪相去甚遠。而且,製作方式看起來也更像我們的普通麪食。乍一看去,確實很難把踅面與方便麪聯繫在一起。
踅面的煮制時間
那麼,關於踅面是方便麪的傳言究竟是空穴來風?還是在踅面中隱藏着我們尚未發現的秘密?
通過向踅麪店做面的師傅詢問之後才發現,原來這秘密就藏在煮麪的過程中。我們都知道,一般麪食想要被煮熟,至少也需要4-5分鐘的時間。而眼前的踅面看起來比一般的面更厚一些,平均厚度在1.5毫米左右。如果想要把它煮熟,真的會很快嗎?
經過師傅的同意,我們帶着計時器進入廚房,決定現場驗證一下踅面煮制的時間。
隨着面被扔入沸水中,計時開始。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面已經被師傅從鍋中撈起,而此時僅僅只過去12秒鐘,這速度簡直令人不敢相信。
而後,我們又仔細觀察了幾次師傅下面的過程,踅面從下鍋到出鍋平均用時10秒鐘,配製調料需要20秒,其整個的製作時間大約在30秒左右。沒想到,製作踅面的快捷程度,比方便麪簡直就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是,煮制的過程只有10秒,面真的熟了嗎?
踅面的製作流程
師傅很肯定地告訴我們:“熟了!因為踅面的製作過程,和別的麪食不一樣。”
隨後師傅帶我們去了操作間,只見工作人員正在烙一張大餅,看起來就像陝西人經常吃的“煎餅果子”,只是這個要比煎餅果子大了好幾倍。
可是,這個跟踅面又有什麼關聯呢?
帶着好奇心,我們耐心觀察了起來。大約10分鐘後,一張餅就烙好了,可這還沒有結束,隨即工作人員將烙好的大餅拿到屋外進行晾曬,待晾涼後,又將餅整整齊齊地疊了起來,然後用刀切成麪條。
觀察至此,我們終於明白,不同於大多數麪食的做法,踅面在烙餅這道工序的時候,其實基本上已經熟了七八分,而這就是踅面為什麼下鍋只需10秒就熟了的根本原因。
踅面的口感
師傅還告訴我們:“這種踅面是用白麪與蕎麪兩種麪粉調和在一起,來烙餅的,所以它的顏色看起來並不是完全的乳白色。”
而踅面的配料也十分簡單,當紅色的辣子,綠色的葱花,與製作獨特的踅面相遇後,會碰撞出什麼樣的味覺?
隨即師傅便給我們端來一碗,請我們品嚐一下這道當地特色的美食。踅面吃在嘴裏,要比一般的麪食稍顯粗糙一些,然後帶着蕎麪的香味嚼起來很有筋道,葱香伴着辣子的香氣,讓人覺得食慾大增雖然它看起來比較紅,看起來很辣,但是吃起來更多的是一種辣子的回香。
踅面的由來
那麼,追溯其源頭,合陽踅面究竟是從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又是什麼原因使得人們在當時會製作出踅面這種獨特的麪食呢?
據合陽縣文化館社會文化副研究館員史耀增告訴我們:“合陽踅面它的歷史應該追溯到兩千多年以前。漢高祖劉邦3年,也就是公元前204年,魏王豹反漢,所以劉邦就派遣韓信去征討魏王豹。當時韓信為了解決士兵的吃飯問題,但是同時又要迷惑魏軍,不能讓魏軍發現漢軍埋鍋造飯。所以就想了個辦法,就讓合陽農村的婦女,把白麪與蕎麪調和在一起烙餅,烙熟之後分發給士兵,到了吃飯的時候,在開水了一蘸就可以吃了。這就是踅面最早的一個源頭。後來合陽人為了紀念韓信,就把這個踅面繼承了下來,然後逐漸的演變成了現在大家看到的踅面。“
踅面的命名
踅,是一個極其罕見的生僻字,為什麼人們會用這個字給踅面命名呢?
史耀增説:“在陝西方言中,把‘旋’的發音念成了‘踅’,而‘踅’的意思就是‘旋轉’,因為攤餅的工具就叫‘踅子’,而攤餅的動作以及下面的動作,都是‘旋轉’,所以才有了‘踅面’這個名字。“
中國最古老的“方便麪”
聽到這裏,我們感嘆中國勞動人們的聰明與智慧,不僅牽絆着合陽人唇齒之間的一份故鄉記憶,踅面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方便麪,得益於其製作方式的快捷與便利,千年之前一場戰爭的勝利,也有着踅面的一份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