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退休後,王姨總是無故胸悶頭暈、心慌出汗,頸肩也開始痠痛不適。
她去醫院做過檢查,但沒發現器質性病變,查不出什麼毛病。後來她嘗試了中藥調理,情況仍然沒有好轉。周圍的朋友都覺得王姨變了個人,整天唉聲嘆氣的,不像以前那樣開朗。
前段時間,朋友告訴王姨,她這種情況跟免疫力低下有關,推薦她吃點維生素。
最初,王姨按照説明書,每日吃一粒維生素片。一段時間過後,她感覺身體沒有什麼變化,便加大劑量,一天吃3粒。但是沒多久,王姨就感覺四肢乏力,食慾不振,皮膚髮黃,經醫生檢查確診,竟是維生素過量所致的急性藥物性肝衰竭!
王姨無法相信,維生素明明是“保健品”,怎麼會吃出肝衰竭?
一、新研究:亂吃維生素,提升27%癌症風險?生活中不少人會經常服用維生素,無論自己是不是真的缺乏,從而給身體埋下安全隱患。
維生素B3是人體需求量最大的一種維生素,其作用包括維持胃腸功能、保障皮膚健康、預防口腔疾病等。但瑞士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如果維生素B3補充不當,可能增加患癌風險。
在人體內,維生素B3可以轉化成一種衍生物——煙酰胺核苷(NR)。為了探究NR的作用機理,Goun教授帶領團隊開展了研究。
在研究中,他們給三陰性乳腺癌模型的小鼠餵食富含NR的飲食,同時設立對照組,並在10周後檢測小鼠體內形成腫瘤的比例。
結果發現,70%的實驗組小鼠檢測出腫瘤,而對照組只有55%,説明實驗鼠的腫瘤發生風險增加了27%。另外,在“腫瘤轉移率”的實驗中,研究發現補充NR的小鼠,其腦轉移瘤的形成明顯增加,轉移率與轉移灶數量都超過對照組。
Goun教授強調,個性化醫療非常重要,不同人羣是否可以補充NR,應該進行充分的評估。
其實早在2022年6月,頂級醫學期刊JAMA就發佈過一篇重磅綜述,並強調道:在預防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上,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幾乎沒有作用,但如果過度補充,反而會增加患癌風險。
目前,市面上的維生素產品可以説是琳琅滿目、數不勝數,但如果隨意服用,潛在的副作用可能會找上門。
二、過量服用維生素,危害有多大?關於各種維生素的功能和作用,九叔已經寫過很多次了,今天,我們重點來看看它們的副作用。
1、維生素A
急性中毒時,可在12小時~24小時內出現頭痛、煩躁、嘔吐、視神經乳頭水腫、複視、眼部震顫、頭圍增大、囟門飽滿等症狀;
慢性中毒時,其症狀輕重與個體差異、攝入量有關,表現多樣,比如顱腦壓增高、轉移性骨痛、皮膚粗糙、皮膚瘙癢脱屑、毛髮稀少等,偶有肝脾腫大和出血傾向。
2、維生素B
- 維生素B1:過量攝入可致發紺、消化道出血、乏力、噁心,坐立不安等;
- 維生素B2:過量攝入可引起眼部不適,比如眼痛畏光、視物模糊,甚至引起潰瘍性角膜炎等;
- 維生素B6:每日攝入超過200mg並持續30日以上,可引起維生素B6依賴綜合徵;若每日2-6g持續數月,可引起嚴重且永久的周圍神經病變;
- 維生素B9(葉酸):過量攝入可引起皮膚紅斑、瘙癢、氣管痙攣等反應,長期應用可能導致食慾下降、噁心腹脹等;
- 維生素B12:過量攝入可引起低血鉀症、高尿酸血癥,引發頭暈、噁心嘔吐、食慾下降、咽痛、背痛、乏力、缺鐵性貧血等症狀。
3、維生素C
輕微副作用包括噁心、胃痙攣、腹瀉腹脹等一般性腹部不適症狀。長期過量攝入可能引起嚴重不良反應,包括骨刺、腎結石、營養不均衡、降低煙酸辛伐他汀的有效性等。
4、維生素D
過量補充維生素D可引發中毒症狀,包括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腹痛腹瀉等。
5、維生素E
過量補充維生素E可引起頭痛、疲勞虛弱、噁心、腹瀉、胃脹等不良反應。
三、身為普通人,該如何對待維生素片?現在維生素的廣告隨處可見,特別是逢年過節,贈送維生素保健品也成為潮流。那麼對於普通人而言,應該如何對待維生素片呢?
1、普通人無需服用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普通人不需要吃維生素補劑。
何謂“普通人”?經過醫生確診,明確缺乏某種維生素,且無法通過調整飲食解決的人,是需要補充維生素的“非普通人”。除此之外,其他人均屬於不需要補充維生素的“普通人”。
普通人如果能養成飲食多樣化、營養均衡、不挑食不厭食的習慣,基本上能滿足正常的生理需求,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
2、不過量、不依賴
如果要補充維生素,則要遵循“不過量,不依賴”的原則,不同維生素的標準攝入量參考如下:
圖源:《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圖源:《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3、不宜空腹服用
維生素A、D、E等脂溶性維生素應在飯後服用,有利於溶解和吸收;維生素C、B等水溶性維生素,不宜空腹服用,否則容易出現未被吸收就被排出的情況。
再一次強調,對於普通人來説,只要正常飲食,一般不必補充維生素。對於已經確診缺乏某種維生素的人羣來説,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切莫濫用。
參考資料:
[1]別再吃維生素片了!最新研究:或會導致癌症發生率增加27%,腦轉移風險加2倍多.梅斯醫學.2022-11-25
[2]毛德倩, 楊麗琛.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研究之歷史與發展[J]. 衞生研究, 2021, 50(5):3.
[3]朱弘怡, 石浩強. 補充維生素,要"剛剛好"[J]. 家庭用藥, 2022(1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