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吃蘿蔔夏吃薑”!常吃生薑,能給我們身體帶來哪些好處?
俗話説: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常吃生薑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幾乎每個人每天都在吃薑,當然也不都是直接吃薑,而是我們中國人做菜尤其做肉,離不開生薑。
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説,生薑就是一種普通的調味品,能夠去腥解膩是我們做菜的好幫手;但是絕大部分人都不會直接吃薑,而是把薑片留在盤子裏扔掉了。
生薑是温性的,我們在吃螃蟹的時候,就會沾着薑汁,或喝點薑茶,以中和螃蟹的寒性。這是大部分人對生薑的瞭解。
但是生薑是地地道道的中藥,我們就先看看生薑作為中藥,有哪些功效。
一、中醫藥對於生薑的認識
性味辛,微温;
歸經歸肺、脾、胃經;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嘔,化痰止咳。
還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鳥獸肉毒。
也就是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風寒感冒,寒痰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或者胃寒嘔吐等消化道疾病。
生薑用於解表,主要為發散風寒,多用治感冒輕症,煎湯,加紅糖乘熱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預防感冒藥物。我們小時候,冬天感冒發燒,常常會熬點薑湯,加點糖水,自制薑糖水喝,喝完發發汗,也能退燒,感冒也能減輕或好轉。即使現在我們也會使用這個辦法。
所以,那些全盤否定中醫的人,用用腦子好不好,中醫藥肯定是有用的;當然也不是説無所不能,不管中醫還是西醫,都必須實事求是,而不是互相詆譭,或者自吹自擂。
當然,更多的時候,生薑需要和別的中藥配伍,才是方劑,才能起到真正治病的效果。比較經典的方劑,比如:
生薑瀉心湯《傷寒論》;桂枝湯《傷寒論》;生薑甘草湯《備急千金要方》;當歸生薑羊肉湯《金匱要略》;生薑半夏湯《金匱要略》等等都有生薑。
生薑配合麻黃、桂枝等同用,作為發汗解表輔助的藥品,能增強發汗力量。
生薑為止嘔要藥,可單獨應用,治療胃寒嘔吐。也可治胃熱嘔吐,配合半夏、竹茹、黃連等同用。
生薑能解魚蟹毒,單用或配紫蘇同用。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湯飲服,可用於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啞舌腫麻木等症。因此在炮製半夏、南星的時候,常用生薑同制,以減除它們的毒性。
總之,對於中醫大夫來説,生薑是比較常用的一味中藥,尤其在外感表證、風寒咳嗽、胃寒噁心等等疾病方面有自己的長處;且能解半夏及南星之毒,配合這些藥物使用。
但始終記住,治病的時候,既然生薑不是調味品,不是配菜,而是中藥,那麼這時候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當然除非就是一個普通風寒感冒,我們依然可以像小時候那樣煮點薑湯,發發汗,未嘗不可!
二、現代藥學研究對生薑的認識
隨着科學的進步,尤其是現代醫學,喜歡把一種藥物的具體成分搞清楚,我們今天不討論這種方法使用在中藥上,是否具有科學性,我們只聊聊現代藥學對於生薑的微觀認識。
生薑含揮發油0.25%~3.0%,主要成分為姜醇、姜烯、水芹烯、莰烯、檸檬醛 、芳樟醇、甲基庚烯酮、壬醛、d-龍腦.....都是些平時我們無法看懂的名稱。
其藥理作用
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姜烯,具有保護胃黏膜細胞的作用,是健胃的有效成分之一;
生薑可作用於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系統, 有抑制胃機能及直接興奮胃平滑肌的作用;
從生薑中分離出來的姜油酮及姜烯酮的混合物亦有止嘔效果,生薑有末梢性鎮吐作用。
對循環系統作用:生薑醇提取物對心臟也有直接興奮作用,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生薑的水提取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生薑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生薑油能明顯抑制小鼠自發活動,延長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 對抗戊四氮驚厥,鎮痛, 並能降低酵母致熱大鼠體温,小鼠腹腔注射鮮姜注射液 5g/kg 或 10g/kg,有明顯的鎮痛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生薑提取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宋內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可用於治療血吸蟲病.
其他作用: 生薑汁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細胞生長.在一些抗腫瘤藥物中加入生薑提取物能減輕腫瘤藥物的副作用。
當然這些僅僅處於研究階段,是否能直接給人類,或者人類的預防和治療疾病帶來真正的用處,還需時日,目前證據不夠充分。
三、無需擴大任何食材的作用
我們自覺不自覺的每天都可能接觸到生薑,因為炒菜會放生薑,但葱薑蒜只是調味品,只是去腥解膩的配菜。生薑更多的是扮演者葱薑蒜中的一員,很難直接起到藥物價值,故無需放大平日裏炒菜用的生薑的好處或副作用。
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説,生薑只不過是一種常見的常用的調味配菜,如果真要説長期吃生薑有什麼好處,把生薑當治病或養生的保健品來吃,那麼最好找個好的中醫大夫,把把脈、往往舌,辨證論治後,綜合評估看看個人體徵是否符合長期吃生薑,吃多少,能給自己帶來什麼變化。
總之,生薑如果是調味,那麼我們根本無需方法生薑的作用,它就是調味配菜,可以去腥解膩,胃寒的人吃了有好處。
但如果要做生薑當成中藥,那麼最好找中醫辨證論治後,再決定是否能長期吃,具體怎麼吃,吃多少,吃多久。
還有就是生薑的各種所謂的微觀有效成分,我們權當故事看看就行,距離真正能治病救人還有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