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東省中醫藥局_養生保健】
《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記載道:“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
《內經》根據一年之中,陰陽四時消長變化,推論出在不同的季節,人體受邪的部位亦有所不同,夏季正是“病在心”。
關於“夏養心”的問題,今天跟大家詳細聊聊。
心氣通於夏,注意與心相關的病
夏季養心這個概念,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但為什麼夏季要養心,而不是其他臟腑呢?
在《素問·六節藏象論》中就有答案,“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夏季是四時之中陽氣最盛的,心同樣是人身“陽中之太陽”,天人相應、二者同氣相求。所以,心氣通於夏氣。
既然,心與夏相通,心氣就有可能受到夏氣的滋養,也可能受到夏氣的侵擾,發生波動變化。
夏季養生的重心就是養心,關於養心的問題可以參考下面的調理方式。
警惕汗出太過易“傷心”
“心在液為汗”,“陽加於陰謂之汗”人體的陽氣蒸發津液從汗孔而出,叫做汗。出汗的主要功能,其實是散熱和調節體温,而不是現代人常説的排毒,也並非出汗越多越好。
夏季氣候炎熱,加上人體陽氣發泄,氣血津液運行於體表,出汗也會較多。但要注意的是汗液由心陽蒸發排出,“汗血同源”,汗出過多就容易讓心陽、心血受損,可能引起心的病變,誘發心病宿疾,或者使與之相關的病情加重。
比如,為什麼馬拉松在參賽之前必須要做相關的心臟檢測,因為這項運動容易導致猝死,也就是心臟驟停。在中醫看來,也是“心在液為汗”的道理,本來馬拉松就是高強度長時間的劇烈運動,長時間大汗淋漓、汗出過多,人會容易出現心慌心悸。再進一步,“氣隨津脱”同時耗傷了心陰心陽,就可能出現心源性猝死,中醫叫做心陽暴脱。
舉這個例子,並不是讓大家夏季就不要運動,也不要出汗,而是提醒大家要注意量力而行。
▲漫畫創作者:鄭瑞端
適度運動是有利於心血管的健康,年輕人可選擇跑步、游泳、打球、舞蹈、瑜伽等,老年人或者體弱的人羣則可以選擇温和一點的運動,如散步、八段錦、氣功、太極拳、易筋經、五禽戲等。
▲漫畫創作者:鄭瑞端
運動時間,要避開烈日當空的午間時間,選擇清晨或者傍晚為宜。更要注意運動以後的體感,出汗以後神清氣爽而不是疲憊,就算是適度適量了,《黃帝內經》稱之為“形勞而不倦”。
心火上炎,要分虛實
心的生理特性是“心火宜降”,從陰陽交感的角度來看,臟腑位置在上部的,功能要往下降,才能與下部臟腑交感。心的陽氣最多,心氣通於夏氣,夏季暑熱盛、氣温高,心火一旺就會容易出現心火上炎的表現,例如,心煩、失眠、多夢、口舌生瘡、舌尖紅絳、口乾舌燥等問題。可以適當吃點苦瓜、綠豆湯、西瓜來消暑清火。
但不能理所當然地認為夏季氣温高,就要多吃些性味寒涼的食物或者喝涼茶給自己“下火”,特別是嬰幼兒、經期女性、體弱陽虛這類人羣。我們經常説的上火,也分“虛實”。一般來説,症狀重、突發急發的,多屬實熱證,用清熱降火的方法也比較適合;而症狀輕、病情反覆發作的,多數就是虛證或者虛實夾雜,尤其在南方,見得比例較大的是上熱下寒證,若純用寒涼的藥物、涼茶,效果不會太好,甚至會加重病情。
暑易擾心神
等到夏月6、7、8月,炎暑之季、暑熱當令的時候,要小心“暑易擾心神”。心在五行中屬火,又是陽中之太陽,陽氣最盛,對於具有火熱特性的暑邪會特別敏感,暑邪也容易內擾心神,所以,天氣炎熱,人汗流浹背之時會容易有心煩的表現。
人在感受暑邪之後,會表現為傷暑或者中暑。
“傷”與 “中”的區別,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傷”類外傷擦傷,這裏“中”是動詞,即如中箭,部位更加深入。
傷暑,起病慢、病情較輕,可以理解為一般的感暑;中暑,發病急、病情較重,直中心神,可見神昏、四肢冷、抽搐,又叫做暑厥。由於今天以預防的層面為主,關於中暑的處理,此處先按下,待天氣更加炎熱的時候再詳述。
傷暑者,一派熱象,應予以清暑清熱的藥食材:可以選擇荷葉、冬瓜、西瓜、西瓜翠衣、綠豆、竹葉等,在暑熱天可以安排相應食療作為日常保健。
除了警惕上述疾病,夏季養心還可以這樣做:
1、午睡能養心
中醫指的午睡與午時相關,午時指11時~13時心經當令之時。午時是天地氣機的轉換點“午時陰生”,人體也要順應天地氣機從陽入陰,此時最好的養生方式就是“元神主事”。人在處於休息狀態時就是元神主事,用元神自調節功能順應天氣氣機的轉換。小睡30分鐘至1小時可養心,如果睡不着,閉目養神、放鬆身心也有好處。
2、順時養生,補心正當時
如果有心氣虛、心陽虛、心血虛的問題,可藉助“心氣通於夏氣”這個好時機,進行合理的調補。
心氣虛,多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臉白、舌淡、心悸、精神不振、嗜睡、胸悶等問題,可用人蔘;
心陽虛,則是在心氣虛的基礎上,會出現畏寒肢冷、或者遇寒症狀加重的表現,温心陽最常用的就是桂枝、附子;
心血虛,則與西醫所説的貧血大概有九成的重合度,表現為面色蒼白、萎黃,舌淡、脈細、心悸心慌。適用的食藥材就有黃芪、枸杞、桂圓、阿膠、當歸等等。
這裏的常見進補食藥材僅供大家參考,臨牀上不少人的病常有兼證,如果自己把握不準,建議還是找醫生面診調理為佳。■
【來源:中醫老師潘毅,作者:潘毅】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