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寶寶以後,爸爸媽媽最擔心的就是寶寶生病,有問題一定要及時找專業的醫生,這樣才能對症調理。
和朋友給她家寶寶去看醫生,起因是寶寶有點發熱,不愛吃東西,以前飯端上來,就像小老虎一樣,吃的停不下來,現在看着飯發呆,不吃也不鬧,整個人也不太精神,但又沒有別的症狀。
01
孩子需要調整飲食
醫生第一件事就問孩子排便了沒有,然後看了看舌苔,説積食了,先回家看看今天會不會排大便,如果排了,就説明不會有問題,孩子的熱很快就會退下去,不用擔心。
如果今天還沒有排便,那麼明天再把孩子抱來,我再給你開點藥。
接着醫生開始進行尋根究源,所以從寶媽的角度來説,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負責任,有愛心的醫生,所以聽的格外用心。
醫生先問寶寶的飲食習慣,孩子最大的特點是比較喜歡吃肉,而且每次吃的特別多。
醫生説這是最常見的吃多,吃的肥甘厚味導致的積食,吃多傷了脾,運化能力不足,腸道的蠕動功能不足,津液不足,孩子很容易便秘,很長時間不拉大便。
只要注意管住寶寶,同時調整好飲食就好了。
就這樣,一分錢藥沒開,朋友把孩子抱回去了。
寶寶當天就排便了,下午開始和小朋友玩,又吃了很大一塊紅薯,第二天早上起來精神就好多了,朋友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朋友説家裏也有智囊團,聽説外孫女排便不好,外婆趕緊支招,把家裏的山藥,紅薯,芋頭都拿來,讓朋友給寶寶煮來吃,以前很少吃這些,通過這次,以後孩子的飲食也要多樣化一些,不能全都按孩子自己的喜好來。
02
從看吃的好不好這一點來選擇幼兒園
第二天覆診,醫生看了看舌苔,和朋友聊起天來,他説通過這次經歷,你就要有預防意識了,孩子馬上就要上學了,選幼兒園一定要呀想好了,首先要看吃喝怎麼樣,這點很重要。
朋友説,我也是這樣想的,小孩子重要的身體要健康,聽説離家近的一所幼兒園吃喝特別好,孩子營養跟的上。
醫生接着就説,我們一般認為吃的一定要多點肉蛋奶才叫有營養,但很少顧及到孩子的小脾胃能不能吸收。我説得好指的是對孩子脾胃好不好,就選那種清湯寡水的,粗茶淡飯就好,孩子從某種程度上説窮養更健康,冰激凌,西瓜等涼性,生冷的一定不能給她吃,肉類也少吃,要控制好,保持度,調料少放,一直到8歲左右,脾胃才會發育好,才能稍稍放寬,但也不能大意,這關係到孩子長大以後的健康,因為一個人的飲食習慣一旦形成了,很難改變。
我很認同醫生的觀點。
經常觀察自家小寶寶,有時候看她很長時間沒吃肉,給她做一頓,即使這一頓吃的不太多,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接下來寶寶一兩天就不怎麼愛吃飯,晚上睡的也不踏實,有時候眼睛還會半睜着睡。
調整兩天就好了,接下來如果孩子不是特別想吃肉類,也不會給寶寶做。
別的家長有時候説我管的太嚴了,不然早就適應大人飯,更不怕涼了。
我把我的想法也和這位醫生説出來,他的一句話就讓我堅定了嚴管,他説如果不是嚴管,你的孩子兩歲前不可能沒有吃過藥,打過點滴,這就是效果。有的孩子是天生脾強,但這樣孩子比較少,即使脾強,如果經常吃生冷,肥甘厚味沒有節制,那麼長大了不是這個炎,就是那個炎。
但有時候小孩子鬧着要吃,不捨得讓她哭啊。
是,不捨得讓她哭,吃壞了,她遭罪生病你就捨得了,那時她的苦你能代她嗎?
這種理念真的太重要了,因為你不用去衡量比較哪裏吃的好,而是去甄別哪裏更健康,孩子吃了身體好,生病少。
另外人如果吃的更清淡,脾胃負擔輕,人心也就清淡了。所以我們要要明白給孩子吃的東西好不好消化,健不健康。
這樣少了很多煩惱,作為家長,我們的煩惱,大部分來源於一些孩子們之間表面現象的比較,比較完以後,內向就會非常計較,心態失衡,如果我們經常問自己,孩子最需要什麼,這樣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想要有個好身體,有個好脾胃是關鍵,吃啥都香,現代人壓力比較大,思慮過重,需要適當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這點想明白了,家長的身體也會跟着越來越好。
03
那我們怎樣才能知道孩子脾胃好不好呢?
醫生一般都會選擇比較專業的診斷方法,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在家觀察孩子的飲食起居狀態。
首先就看孩子愛不愛吃飯
對於脾胃好的孩子來説,吃一些清淡的飯菜,孩子就會覺得非常香。
我們説要給孩子吃點好飯好菜,五穀雜糧,粗茶淡飯,如果一頓飯下來,孩子直接啃兩個大雞腿,那就不用看,這個孩子接下來的脾胃也不會太好到哪去,因為消化肉需要很多的能量,給脾胃造成很大負擔。所以這裏的好飯,並不是大魚大肉大蝦,同時也不是説光喝粥,吃稀的,那樣孩子咀嚼功能上不去,脾胃也會太弱,吃點可以咀嚼的東西,能增加津液的分泌,增強脾胃功能。
然後觀察晚上睡的好不好
如果孩子一整晚睡的比較安穩,不是哼哼唧唧,或者翻來覆去的,早上起來又非常開心,能睡個完整的覺,一直到天亮,那就説明比較好。
但是如果孩子總睡不着,或者習慣撅着屁股睡,或者睡着後,一會就開始哭鬧,一晚上不停折騰,反反覆覆,那就先考慮最近孩子的飲食,“胃不和則卧不安”。考慮一下是不是吃多了或者不消化或者太多寒涼等等,導致脾胃不舒服。
最後看一下寶寶排便怎麼樣
兩年前就看過一個帖子説“媽媽這一天的心情都取決於寶寶有沒拉粑粑,拉的好不好,一直沒拉,或者兩天沒拉,心就懸起來了,是不是積食了,還是便秘了,再一觀察發現寶寶也不怎麼吃飯了,媽媽頓時幹啥都沒心情了,等啊等,終於寶寶排便了,老母親的心瞬間就像中獎,樂開了花,心情格外舒暢。”。
有了寶寶以後,就非常理解這件事了,有的寶媽還問我,經常因為寶寶排便問題而憂慮不已,是不是太玻璃心了。
其實當媽的都是一樣的。
我就把上面這個帖子的內容講給她聽,聽完大家相視一笑,不需再多説,因為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心。
寶寶排便以後,做媽媽的不僅不會嫌棄,還要近前仔細看個究竟。如果吃涼了,粑粑會稀。如果吃硬了,不消化,寶寶會便秘。如果積食了,寶寶的脾胃運化無力,排的便先幹後稀。這樣能及時調整孩子飲食。
如果排的便很快,而且成形,那麼媽媽懸着的心才會放下。
再看看孩子精神狀態怎樣
如果孩一子缺少精氣神,那就要再注意觀察一下。如果精神狀態非常好,一天到晚活蹦亂跳的,那就不用擔心,保持常規的飲食習慣就好。
從簡而食,少加這四類,少鹹,少油,少甜,少涼
總結一下,孩子的飲食在食材上可以多樣化,五穀雜糧,粗精要搭配,蔬菜為主,水果肉奶蛋適當搭配,吃的要適量,不要過飽,也不要光想着大魚大肉,在料理方法上也要注意儘量從簡,少點調料,儘量保持食材原有的香味,減少鹹鹽、油,糖類的添加,另外也看好寶寶不要貪吃寒涼的食物。該吃的時候吃,正點吃飯,不挑食,少吃點零食。
另外,多運動也很重要,如果孩子在家儘量保證孩子的運動量,如果孩子喜歡靜坐的活動,那麼父母要儘量帶着孩子一起做做運動,這樣身體代謝能力增強,脾胃功能也會自然跟着提升,吃進去的食物有能力及時得到消化,孩子自然也不容易出現積食等問題。
最老人常説的一句,想要身體好,就要“管住嘴,邁開腿”,其實這句話是不分年齡的,不僅適合大人,同樣適合孩子。
最後祝福所有的孩子都健健康康,平安快樂,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