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比別人優秀,能夠快一些的“成才”。因此,總是用自己認為最快,最好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
當看到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父母就會把內心中的那種“急迫”表現出來,就會責罵孩子;當孩子又一次犯錯時,不免又會訓斥一頓;當孩子“屢教不改”時,又會對孩子大聲的吼叫。
在孩子一次又一次的讓父母失望後,父母嘴裏的話慢慢變得“刻薄”起來。比如,你什麼也做不好,你到底能幹什麼?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你這輩子就這樣了!
當父母這些“刻薄”的話語出口時,孩子的內心其實是非常難受的,因為他們被自己的父母瞧不起,被自己的父母看作成了廢物,這對於孩子的內心打擊非常大,會給他們帶來很多的負面情緒。
如果父母在每一次這樣“刻薄”對待孩子時,仔細觀察一下你可能會發現,孩子的臉上寫滿了委屈和落寞。
由於孩子年齡的原因,他們的自控能力比較差,還有思維還不健全,犯點錯誤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誰還沒犯過錯。
如果父母覺得不準孩子犯錯,便對孩子“刻薄”要求,總是不停的在指責孩子,這肯定會讓孩子的內心充滿負面情緒,認為自己確實是個失敗者,連自己的父母都看不上自己,這對他未來一生的發展都會有重大的影響。
那麼,我們父母在對待孩子上,應該怎樣避免尖酸刻薄呢?
別把孩子的弱項擴大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弱點,孩子在自身某一點或者某一個領域中沒有優勢時,父母不要拿孩子的弱點為藉口,以此來對孩子進行“攻擊”。
比如,孩子的語言能力不好,自然在同學交往上就要差一些,父母這樣對孩子説:你看你連説話都説不明白,你還能幹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這種“歧視”的語言,勢必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有缺陷的人,會對他的自信心形成嚴重的打擊,甚至會讓他本就不好的語言能力進一步的“惡化”,變得孤僻起來。
而聰明的父母卻不會這樣説,聰明的父母會鼓勵孩子,告訴孩子:説話能力不好沒事,我們多加學習,多看一些歷史典故,多學一些名言名句,平時多與同學溝通,最後一定會成為一個能言善辯的人。
孩子如果受到父母這樣的鼓勵後,一定會加倍的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這與刻薄對待孩子,明顯呈現出兩種不同的結果。
不要評價孩子,讓孩子自己嘗試
當孩子做某件事失敗時,父母不要急於評論孩子的失敗,要多給他幾次機會,很多時候孩子的失敗是由於經驗不足導致的。
當孩子失敗的次數多了,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後,就會掌握其中的技巧,孩子自然便會獲得成功。
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越高,便越會走進誤區。父母需要知道,大部分事情導致孩子失敗的原因不是孩子的能力不夠,而是他沒有經驗,或者不知道怎麼做,當他熟練了以後自然就會成功。
另外,孩子也是渴望得到別人理解的,如果長期不被父母理解,並且長期被父母指責,訓斥的孩子,往往會出現比一般孩子要緊張的情緒。
並且這還會造成,父子、母子之間的親子關係疏遠,時間長這種沉重的情緒,也會被孩子帶入其它的環境當中,嚴重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
所以,父母也需要多理解孩子,不要把孩子損的一無是處,我們應該懂得體諒,關心孩子。作為父母也應該經常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樣,才不會“刻薄”對待孩子,同時還會增進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