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彭逢美 朱欽文 圖/視覺中國
“立秋”到了,並不意味着“秋涼”已經到來。尤其在我國南方,秋陽肆虐,氣温酷熱,夾雜颱風雨季,氣候仍處於悶熱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稱。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兼治未病中心學術帶頭人彭康表示,立秋時節,防暑依然不容忽視,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尤其是年老體弱和小孩等人羣,經過炎熱的夏季,人體內耗較大,免疫力下降。隨着氣温降低,病毒乘虛而入,因此初秋時節要預防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的侵襲,應更注意防止夜間着涼。
同時,秋天以燥氣當令,燥氣易傷肺金,耗損人體津液,引起皮膚乾燥、舌紅少津、毛髮乾枯、大便乾結、口鼻咽幹、胸痛乾咳、少痰等症狀。故應注意養陰生津潤燥。
立秋時節,大家喜歡用沙蔘煲湯。彭康表示,沙蔘是秋天常用中藥,但南北沙蔘略有不同需要分清。
北沙蔘
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本品甘潤而偏於苦寒,能補肺陰兼能清肺熱,用於陰虛肺燥有熱之乾咳少痰、咳血或咽乾音啞等證;補胃陰,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熱,用於胃陰虛有熱之口乾多飲、飢不欲食,大便乾結等。
北沙蔘燉老鴨:北沙蔘15克、枸杞子30克、老鴨200克,、生薑3片,黃酒6克,精鹽適量。老鴨切塊,飛水洗淨血水,藥材清洗乾淨,加入薑片、黃酒,燉2.5小時左右,調味即可食用。此湯適宜秋季燥熱傷肺,咳嗽少痰、口舌乾燥者。
南沙蔘
具有養陰清熱,補氣,化痰和益胃生津的功效,本品甘潤而微寒,能補肺陰、潤肺燥,兼能清肺熱,適用於陰虛肺燥有熱之乾咳痰少、咳血或咽乾音啞等證。
其潤肺清肺之力較北沙蔘弱,但有祛痰作用,可促進排痰,對於肺燥痰粘,咯痰不利者適宜;還能補肺脾之氣,又能養胃陰,氣陰雙補,可用於胃陰脾氣俱虛之證,對熱病後期,氣陰兩虛而餘熱未清不受温補者,尤為適宜。
南沙蔘嫩葉可煮或炒食。南沙蔘的根經煮熟後於清水中浸泡除苦味,再拌食或炒食、作湯均可。南沙蔘可做成“南沙蔘燉雞”、“炒沙蔘葉”等菜餚,食之味美。
沙蔘麥冬茶:南沙蔘、麥冬各15克,桑葉10克。煎水或沸水浸泡,代茶飲,用於初秋感有燥熱,咳嗽咽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