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求求你!請你不要再往我傷口上撒鹽,行嗎?”這是一個抑鬱患者小靜對媽媽説的話。
小靜成長在單身家庭中,父母離婚。父母早年感情不和,經常大吵大鬧。媽媽還經常那拿小靜出氣,小靜從小就壓抑緊張,小心謹慎,生怕自己一個不當的言行引來母親的打罵,她內心乞求,快快長大,離開這個傷心的地方,於是她非常努力學習,把學習成績看得很重要,在高考前夕的一次模擬考試中,發揮失常了,於是,開始懷疑自己,加上媽媽的叨嘮,她開始失眠焦慮,擔心考不上理想的大學。最後診斷為抑鬱焦慮症。
事情在這裏已經告一段落了,小靜也就醫了,情況也有所好轉,但問題是小靜的媽媽總是不停的嘮叨,“這輩子嫁給你爸爸就是錯誤,錯誤的又生下了你,真是命苦,你看你又整出個什麼抑鬱症,我看你是一天吃飽撐的,一天想東想西。”小靜的媽媽不停地嘮叨,把本就好轉的跡象化為泡影。小靜越發嚴重了。
而抑鬱症小張的母親則不同,非常關心小張的病情,小張有失眠的習慣,而他母親每天都告訴醫生,小張沒有睡着,但實際上小張是睡着的,是小張的母親不斷暗示小張沒睡着,而小張接受了這種心理暗示。造成了假性失眠。小張,稍有不舒服,小張的母親就很緊張焦慮。這反而加重了小張的心理負擔和負罪感。
小靜和小張的情況不是個例,是一個普遍的想象,只是對待的方式不同,但總的來説這些錯誤的方式,只會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於患者的恢復。
抑鬱症,在如今已經是一個普遍病,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是身心疾病,相互影響,螺旋怪圈,還往往伴隨着人格障礙特質。其難點在於同病不同症。應對方式是對症下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那麼作為家屬,我們在這過程中能夠做什麼,有益於患者的恢復。也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從如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1,作為抑鬱症家屬,首先要積極學習,瞭解這個疾病的知識。其實看了這篇文章你們已經學了很多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一定要看權威的學習資料,要找懂這方面精神疾病的心理諮詢師。花點時間去學習、去諮詢、去了解,什麼是好的溝通方式。不僅僅對於你和患者來説,都是建立了巨大信心,杜絕無知的恐懼與黑箱效應,而不是象一隻無頭蒼蠅到處碰撞,把自己也搞得精疲力盡,這是極其不應該的。
瞭解抑鬱症的發病原因,是不是也有家庭環境的原因,是不是有自身的原因。前面粗略地説到了,那麼就請家屬們不要在心裏抱怨、埋怨這個世界不公了,應該把時間精力花在學習上,花在去了解抑鬱症這個精神疾病如何治療上。
2, 家屬的情緒是抑鬱症的穩定劑,有些家屬聽説是抑鬱症,再加上一時間得不到好轉,自己先慌了,自己開始焦慮煩躁,擔心害怕。害怕是不治之症。於是又把情緒傳給患者,患者更加的自責。
家屬應該建立做自己能夠改變那部分的原則。既然事情發生了,能夠做的是怎麼讓情況好轉的事情,至於自己不能改變那部分。不用去焦慮。事實上,我們作為凡人,很多事情是我們改變不了的,你擔心也沒用,而唯一能做的就是能夠改變那部分,改變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建立積極的意義,改變自己的思想和溝通方式,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3,接納家人患抑鬱症的事實,患抑鬱症不丟人,它只是一種病。別把這個病當成是壓力與包袱。既然發生了,想法解決就行了。在意念上我們要忽視它,在態度上我們要重視它,這樣一來我們的精神壓力不會那麼大。
4,不要過度關注抑鬱患者的病情,做到靜靜的陪伴。少説話,多傾聽。學會閉嘴在這個時候,相當的重要,不停的嘮叨和指責,只會讓情況更糟糕。淡定和平靜反而讓患者有安全感。
5,家屬要理解抑鬱症的痛苦,患者最大的痛苦是:心境低落、悲觀、絕望、消極、喪失興趣、失眠、無力等等,這些症狀是患者無法控制的,彷彿被魔鬼駕馭一樣,所以家屬們要深刻地去體會患者的處境,那麼才能懂他們的世界,走進他們的內心,這個時候,家屬才知道如何去做。比如:【告訴患者,家人一直在你身邊陪伴着你,只要你有任何需要,及時告訴我們等等】。
6,不與患者計較,無論患者使出什麼行為與言語,刺激患者情緒。只要不為過,家人都不要與其計較、爭執。給他發泄,心中做到留意觀察即可。
7,對於患者不去就醫、不接受心理諮詢師,家屬不要強迫,多聆聽患者的心聲,尊重TA,以陪伴為主,找個合適的機會逐步切入,並徵求患者的心聲。切記:家屬們不要口口聲聲説他們有心理問題,不要給他們貼標籤,任何人都不想被人説自己有心理問題,更何況是家人呢!除非患者本人説出來,請拋棄這樣字眼,以引導為主:【比如,你哪裏不舒服?是身體嗎?還是情緒上?我帶你去看看醫生好嗎?或者去找找心理諮詢師幫你判斷是哪裏出了問題?】如果患者不去,那就請耐心繼續做好陪伴吧!並在恰當的時候做些引導,不要過於頻繁。持久戰很重要!
8,多關心、鼓勵、認可患者,儘量不要給他們製造壓力和嘈雜的環境。不要刺激他們,一切求和諧,什麼是和諧?和諧代表着:舒適、安靜、無壓力、温暖、認可、鼓勵。
家屬們的陪伴與幫助,要做好長期的心理準備,不要指責為什麼這麼久都沒好,這樣的話很傷人,抑鬱症不是一天兩天,三五個月就能戰勝的。戰略上輕視它,戰術上重視它。
一個父親對抑鬱症女兒説的話:他説“親愛的女兒,我知道你很難受,你可以説出來,你可以説給我和媽媽聽。我們也試着去理解你的感受。我們也知道你很努力在走出困境,但不用着急。我們有無限的耐心來等待你的康復。我們會一直都在你的身邊。”值得家屬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