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吃不夠,也易發骨質疏鬆
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芮雲峯教授課題組一項“膳食蛋白質攝入與中老年人骨質疏鬆症風險的關係研究”成果,在國際期刊《營養健康與衰老》雜誌發表。芮雲峯教授團隊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在中老年人羣中,較低的每日膳食蛋白質攝入量與骨質疏鬆的發生風險呈正相關,且這一趨勢,不受性別因素影響。
蛋白質與骨密度也相關
很多人覺得骨質疏鬆和鈣以及維生素D有關,芮雲峯教授團隊研究進一步確定,蛋白質與骨密度也相關。蛋白質主要參與人體內鈣磷代謝、維生素運輸和骨重塑平衡,芮雲峯教授研究團隊基於大樣本人羣隊列特徵,在4707名45歲及以上的中老年人羣中確定了442名合併骨質疏鬆的患者,通過設計實驗進一步分析了兩組人羣中膳食蛋白質攝入量與骨質疏鬆患病風險之間的相關性。
分析結果表明,隨着每日膳食蛋白質攝入量的增加,骨質疏鬆的發生率呈逐漸下降趨勢。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進一步確定了每日膳食蛋白質攝入量(61.2克)為預測中老年人羣骨質疏鬆患病風險的最佳臨界值。通過進一步分析,研究團隊發現每日膳食蛋白質攝入量在該值上的中老年人羣,其骨質疏鬆發生風險較在該值下的人羣有所降低。
每天該吃多少蛋白質?
中老年人每日到底應該攝入多少蛋白質?又該如何增加每日蛋白質攝入量呢?中大醫院臨牀營養科主任金暉主任醫師介紹説,中老年人可以自己算個賬:對於腎功能正常的健康的中老年人,蛋白質的攝入量在1.0至1.2克/千克/天或更高水平(即1.5克/千克/天),可能對保護肌肉健康是有利的。即一個120斤的老年人,一天應當攝入60克-90克左右的蛋白質。對於慢性病如肺病、糖尿病等對蛋白質的消耗也比較大,這類老年人更需要特別補充。
專家建議,所攝入蛋白質中,最好有一半是優質蛋白質,如雞蛋、牛奶、魚、蝦、雞肉、鴨肉、瘦牛肉、瘦羊肉、瘦豬肉和大豆等。而除了攝入適量蛋白質外,同時要記住:動物蛋白(如禽肉、魚蝦等)、大豆蛋白和植物蛋白(如堅果、米麪等)搭配在一起比單純食用某種蛋白要好得多,提倡多種食物混合、搭配食用,充分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另外,還需注意曬太陽,加強抗阻運動,足量補水,只有達到了營養的均衡才能保證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通訊員 程守勤 劉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