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萬里黃河“第一橋”,洋人修建,雖歷經百年依然氣勢磅礴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休閒

  旅行的意義

  去擁抱陌生,去期待驚喜

  所有的不期而遇都在路上

  “要想富,先修路”,路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只有路通了,各個地區之間才能互相往來,才能彌補彼此的不足,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但其實並非所有的路都是地面上的,畢竟幾乎每一個地區都有水源覆蓋,在修建時需要跨過江河溪流,順利通路。也正因此,橋應運而生,並且在出行方面發揮着重大的作用。

  黃河第一橋由洋人修建

  我國更是自古以來就有着雄厚的橋文化,只不過後來由於不重視科技,不重視外交導致了落後。也正是這一落後,使中國遭受了百年磨難,許多本該中國人留下足跡的地方卻讓外國人踏足,開創了首例。其中修建在我國母親河黃河上的第一橋就是由洋人所建造的。這座橋無論是建造材料還是設計、施工等幾乎全部都是洋人。

  當然了,話雖這麼説,不過這座橋對於我國的意義還是重大的,至少在當時為黃河兩岸人民的來往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而當下蘭州更是依託於這座大橋發展而來的。

  不過説道蘭州,可能很多人都沒有什麼過多的印象,大部分人都是將這裏作為自己的中轉城市。但其實蘭州作為甘肅的省會城市,除了經濟發達,交通樞紐以外,還是有着極其豐富的旅遊資源的。其中單單是黃河這一點其實就足以吸引大多數遊客了。不過蘭州之所以在旅遊層面上這麼“籍籍無名”,主要是因為它大多數旅遊景點都是免費的。而往往人們只有對自己花過錢,尤其是花過重金的地方才比較有印象,同時也會藉以宣傳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由洋人設計修建耗費30萬兩白銀

  現在讓我們回到這座黃河第一橋上來。相關資料顯示,該橋最初的名字叫做“蘭州黃河第一鐵橋”。是在光緒三十三年,有美德兩國共同協作要價30萬兩白銀,經過三年的時間完成的,而且在建成後兩國還表示會承擔此後80年的一切修理費用。不過就歷史真相看來,這其實就是在開“空頭支票”,並沒有真正履行。當然了,有人説這也與當時的背景有關,畢竟當時包括我國在內的諸多國家都不斷面臨着戰爭。

  雖歷經百年依然氣勢磅礴

  而在此之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這座黃河第一大橋更名為了“中山橋”。截至到當下,這座橋也已經有百餘年了,不過依然橫跨在黃河之上,氣勢磅礴。而蘭州的發展也以該橋為中軸線,向兩側逐漸擴大。站在中山大橋上,不僅能夠感受黃河母親的波瀾壯闊,還能體驗現代都市風情景色,同時還有對面的白塔山等自然風景區供人們欣賞觀摩。可謂是一橋滿足了我們所有的旅遊需求。

  現在已經禁止通車

  不過在這裏需要提醒一點的就是,這座橋當下已經停止通車了,不過行人還是能夠在上面行走的。畢竟歷經百餘年,雖然期間蘭州不斷派人完善修葺,但由於建造之初是由外國人所督造的,而且當時我國又正值衰退軟弱無力時,其真正的質量其實可想而知。所以今天無法通車也不難理解了。當然了,現在黃河上也不止這麼一座橋了。不過儘管如此,還是沒有任何一座橋能夠代替它的位置的。

  對此,你有着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