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近日,有消費者反映,南航的國際航班在線值機選座“吃相難看”,系統開放的免費可選座位數量極少,僅佔全部座位的6%;還有乘客在社交媒體抱怨,過道“座位”也需要付費了,不付費只能坐“夾心座”;不提供免費的3連座,家庭成員坐一起必須付費……
對此,南航相關負責人表示,南航國際航班座位目前開放約50%的座位供旅客免費選擇,免費座位約6%與實際情況不符。此外,“針對疫情後國際航班旅客迅速增長的情況,輔收團隊正在開放更多的免費座位供旅客選擇。”
航空公司推出付費選座服務,早已不是新鮮事。據瞭解,國內航空公司自2013年海航最早推出“選座費”以來,東航、南航等國內全服務航司陸續在國際、港澳台航班上“試水”付費選座服務。
表面來看,“選座費”是一種差異化服務,能夠滿足旅客的不同需求。每位旅客的消費需求有所不同,比如有的旅客想靠窗,有的想擁有更加寬敞、私密而安靜的空間等等。通過推出付費選座服務,能夠讓座位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還能增加航空公司收入。
但從乘客的吐槽來看,付費選座似乎並沒有取得“雙贏”的效果。甚至有乘客反映付費選座變味了——乘客不再是為“好座”付費,而是不付費可能只有“夾心座”和“後排座”。花錢買服務成了花錢“少受罪”。付費選座服務本應是一項付費增值服務,不能以侵佔、犧牲其他乘客的權益為代價。一旦付費選座服務影響了其他乘客的消費體驗,這種做法就不可取。
航空公司要“創收”,實現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但取財需有道,不能打着滿足旅客差異化需求的幌子,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對航空公司來説,要增加收入,需要更多從優化服務、滿足乘客需求的方面想辦法、出點子,而不是把已有的收費項目玩“變味”,搞變相漲價。這是一種竭澤而漁的短視做法,可能遭到廣大乘客的反感與不滿,甚至讓更多乘客用腳投票,最終損害的還是航空公司自身的利益。
“增值服務”不能單純成了航空公司的“增收任務”。要讓消費者覺得花得“物有所值”,就要有“價值增量”。
平衡好各方利益,保護好所有乘客的正當權益,實現消費者與航空公司的“共贏”,才是航空公司的發展方向。也唯有如此,其服務產品才會贏得市場,贏得消費者,才符合航空公司的長遠利益。
撰稿/戴先任(職員)
編輯/遲道華
校對/趙琳
觀點交鋒:游泳館設女性專用泳道合理嗎?| 新京報快評
宣揚“喝雙胞水生雙胞胎”,有些走火入魔了 | 新京報快評
這位華裔女性,何以當選加拿大最大城市市長 | 京釀館
醫院食堂吃出鼠頭,第三方供餐為何接連“翻車”?| 新京報快評
城市“禁鳴”不妨“分而治之” | 新京報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