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引入資本,老宅變民宿,冬奧小鎮7號院成為吸引遊客的高顏值小院兒。
複式小樓、木製庭院,孩子在湛藍的泳池裏盡情撒歡兒,大人躺在傘椅裏小酌,抬頭是滿天星空,出門是葡萄園、蘋果樹、鄉間小路和無盡的田園風光。在海陀山下的大隱於世冬奧小鎮2號院,白領西西和心中的鄉愁撞了個滿懷。
小院位於延慶區張山營鎮後黑龍廟村,背靠2022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所在地海陀山,面朝碧波盪漾的官廳水庫,一入夏,小村裏的19個高端民宿院爆滿,來村裏拍攝、直播的明星、網紅絡繹不絕。
曾經,後黑龍廟村是個典型的低收入村,192户村民中有68户戴上了“低收入”帽。2016年以來,藉着冬奧會的籌辦東風,這個籍籍無名的小村發展起了高端民宿和有機葡萄產業,低收入户紛紛依着民宿和葡萄園就了業、脱了低,打開了致富門,去年,後黑龍廟村一舉摘下了低收入村的帽子。近日,記者探訪這裏,記錄這座冬奧小村的蝶變。
週末中午,冬奧小鎮2號院的客人剛剛退房,保潔員趙金花利落地整理好短袖、圍裙,忙碌起來,為迎接下午新一撥兒客人做準備。
趙金花今年50歲,前兩年,她家還是人均年收入不足一萬的低收入户。“家裏三口人,總共種5畝玉米地,辛苦一年,最多打七八千斤糧食,年頭好也就賺個五六千。”趙金花説,額外的,也就是丈夫出去打打零工貼補家用,可一年下來還是“兜裏沒錢,日子沒盼”。
2016年,被青山綠水吸引來的社會資本,盤活了暮氣沉沉的老村,流轉村民閒置院子,重新翻建修繕,打造成為現代時尚的民宿院。這些院落保持着鄉居本色,又被賦予時尚宜居的新元素,或是融合古典與現代的鄉村紅磚藝術,或是擁有浪漫星空的北歐風,或是新中式的嫺靜,總有一款擊中久在樊籠中的城裏人。在國貿工作的白領西西就是這裏的常客,“夏天游泳、轟趴、採摘,冬天開車奔幾公里外的石京龍滑雪場滑雪,夜晚憩息鄉間,滿滿幸福感。”她説。更有綜藝節目將錄製地選在這裏,演藝明星、網紅主播一撥兒接一撥兒,讓這籍籍無名的小村越來越火。
種了一輩子地的趙金花應聘上崗,當起了民宿保潔員。正是疫情防控期間,民宿的衞生保潔標準比平時高了不少。一樓的衞生間裏,趙金花戴着口罩,拿起比例壺,兑好消毒液和水,將馬桶邊、拖鞋、門把手等挨個消毒。客房裏,她換下舊牀品,站在牀外將新牀單用力一抖,拉平、彎腰、抬起牀墊,依次將牀單角掖入,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儼然是星級酒店專業服務員。“現在家門口上班,還能照顧家裏,一個月交完五險裝兜裏2500元,對我們農村人來説很不錯了。”趙金花説着,臉上是知足的笑容。
村民趙金花在民宿院做保潔。
漫步後黑龍廟,紅磚、灰瓦、綠樹、鳥語,繪成一幅山村田園的慢生活畫卷。這幅畫裏,環村濃綠成蔭的葡萄樹,是村民致富的另一個希望。
後黑龍廟村地處延懷盆地,天然自帶葡萄生長的良好環境。前些年,一大半村民都以種植紅提葡萄為生,可是紅提收購價低、沒有固定客源,收入總是差強人意。去年初,來自北京建築大學的教師劉猛上任後黑龍廟村第一書記,細緻調研後發現,本村的葡萄存在品種結構單一、種植成本高、產業化程度低等問題。在他的建議下,村裏請來農業專家把脈、引智引資,新建100畝葡萄園,更新改造老舊葡萄園500畝,示範推廣架式栽培和抗寒節水等新技術,實現標準化生產,打造有機果園。
眼下,首批陽光玫瑰、早夏黑等新品種已經在試驗田掛果,前來採摘嚐鮮的遊客絡繹不絕。“央視主持人撒貝寧、尼格買提來村裏拍攝節目,採摘了試驗田的葡萄直誇不錯,小尼還替我們在他朋友圈帶貨了呢!”一位村民興沖沖向記者介紹。
去年,後黑龍廟村68户低收入户全部“脱低摘帽”。從籍籍無名的深山小村到冬奧小鎮明星村,後黑龍廟村再迎蝶變,結合高端民宿和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集葡萄觀光、採摘、休閒等為一體的產業融合發展的田園綜合體,在2022北京冬奧會舉辦之時向八方來客盡情展示首都田園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