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新冠肺炎,對全球的經濟和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都形成了巨大的衝擊之勢。與此同時,人們前所未有的禁足、隔離等活動軌跡,也在改變着經濟活動的規律,衝擊着人們的思維方式。線下流量驟降,人們開始從線上營銷尋找突破,許多企業通過數字化工具等提升節點效率,降低對人的依賴。
南京的張先生,年前購置了一套學區房,打算今年重新翻修,趕在下半年兒子開學全家搬進去。但是疫情導致開工日期一再延後,於是張先生採用了線上購買傢俱、找裝修公司等遠程解決方案,減少了與裝修公司一半以上的見面和溝通時間,最終呈現的裝修效果其實差不多,一些數字化的工具,正在大大提升雙方的效益;
甘肅某裝修公司譚總,年前制定了不少開工計劃,無奈疫情突發,在三四月的裝修旺季,單訂急劇下降、工人遲遲未能復工,經營壓力之大前所未有。為了應對當下形勢,公司開始試水“雲裝修”“雲簽單”等新模式,通過家裝直播、設計樣板圖等新渠道,當場簽約幾十單,解了燃眉之急。
最近,由三維家團隊開發的家居線上營銷平台——逛逛美家在家居業界引起了不少關注,平台集社交電商、直播帶貨、設計帶貨於一身,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幫助許多家居企業開拓線上渠道,進行數字化營銷轉型,並且通過技術工具,獲得了高質量的訂單。
內容 社羣建立“新連接”,社交電商帶來“創客”新途徑
“社交”一直以來都是商界大佬競相追逐的領域,不管是阿里巴巴、騰訊還是其他互聯網大佬,都在爭奪社交入口。這是因為社交能夠帶來高頻和巨大的流量,並且具備很強的帶貨、變現等能力。
過去家居行業營銷方式,更多是花錢進行廣告投放,來觸達消費者。而在當下的自媒體時代和個人IP時代,優質內容 社交社羣成為一種新連接可能。
逛逛美家以打造家居垂直社交電商平台為核心,首先它作為一個兼備內容和社交屬性的平台,商户可以創造優質的家居內容,如家居設計作品、產品種草等,平台幫助這些優質內容做分發,當消費者觸達這些優質內容,則會引流到產品的訂單購買池,促成下單成交。
另一方面,逛逛美家數字店鋪上線的拼團功能,可基於微信進行傳播,美家小鋪則可以通過用户社交關係連接營銷,通過熟客帶新客進行裂變,並且提供一套完善的激勵機制,打通社交分銷閉環。
就這樣,三維家逛逛美家將家居設計師、家居消費者、品牌商家等用户,通過內容進一步鏈接,通過社交裂變、社交分銷等方式帶貨。
場景化直播,顧客深度參與連接更多資源
直播帶貨,應該可以評為本年度家居行業最熱的詞彙之一,尤其是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直播近乎以席捲之勢火爆整個家居行業,尚品宅配、曲美等企業在一場直播活動中甚至當場收穫4億訂單轉化。在線下流量驟降的艱難時刻,人們見證了直播帶來的變化和紅利。
逛逛美家的第二個核心便是——直播帶貨。不同於一般的直播帶貨形式,逛逛美家採用的是“場景化直播”,把顧客帶到一個消費場景中去,讓客户可以參與互動體驗,然後儘可能將商品、服務等能夠觸達消費者的地方都連接起來,創造更多變現途徑。
(圖片來源網絡)
儘管“電商直播”“網紅帶貨”已經被大眾耳熟能詳,創造了多個投資風口,但相對傳統的家居行業和從業者並沒有太多經驗。為此,逛逛美家還推出家居業垂直的全品類直播平台“美家Live”,為商家提供專業的培訓課程,還支持直播分銷,讓分銷者轉發直播。
官方數據顯示,逛逛美家在去年雙十二家居專場直播上,能夠吸引近5萬人次觀看,成交訂單484單。
200萬 設計師帶貨,完成“品牌館”到“美家小鋪”設計交易閉環
逛逛美家三大帶貨通道中還有一大核心——設計場景帶貨。這基於三維家在3D雲設計端數據和內容的深厚沉澱。三維家平台積累入駐200萬 設計師、4500萬 產品模型,目前已與5000 工廠品牌深入合作。
三維家平台設計師可以為客户提供整體的裝修解決方案,這個方案可以輸出成視頻、VR,或是圖文並茂的圖冊等,通過逛逛美家做為內容製作器分發至微信、頭條和百度等社交平台,顧客可以通過瀏覽這些內容,邊看邊買。
因此,三維家3D雲設計軟件,不僅承擔一個設計工具的角色,同時還是一個內容的生產工具。
在逛逛美家平台中,設計師可以在品牌館選擇合適的產品模型和品牌商品,為客户打造家居設計方案,所使用的產品會在後台自動生成報價,品牌方接到訂單後,後續的配送、安裝及售後則由品牌方負責解決,完成從“優選供應鏈品牌館”到“美家小鋪”的交易閉環。
據瞭解,逛逛美家目前已經擁有60多萬用户,5萬多商家入駐,連接三維家3D雲設計平台200多萬設計師。
從消費者需求的發生到完結,沿着這樣的邏輯和思路,逛逛美家被打造成了一個“一端多屏”的平台,商家可以在上面打造自己的店鋪,通過3D全景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產品;線下導購搖身一變線上客服,積極促成訂單;優質的內容和設計案例通過社區分發、分享,帶來更大的流量。
此次疫情是很多傳統企業由線下轉線上的加速器,也是由危機轉為契機的關鍵時刻。線上營銷正在升級甚至重塑家居生意經,順應時勢快速調整戰略的企業很可能快速崛起,而那些因循守舊的企業最終將被淘汰,傳統實體企業的營銷轉型已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