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騰訊再次擴大人臉識別範圍,未成年保護到底有多難 | 第二視角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科技

今天(6月17日),騰訊公眾號發佈了新的未成年保護措施。將在對已實名的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礎上,專門針對“孩子冒用家長身份信息繞過監管”的問題,擴大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範圍,對疑似未成年的用户進行甄別。

騰訊遊戲將會在遊戲登錄支付環節兩種場景發起人臉識別驗證。

一、遊戲登錄環節

對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帳號,在其登錄遊戲時即要求進行人臉識別驗證,與公安權威平台數據比對。

拒絕或未通過驗證的用户,將被納入未成年防沉迷監管,平日限玩1.5小時/天,法定節假日限玩3小時/天,22:00-次日8:00無法登錄遊戲。

這項舉措此前已在《王者榮耀》、《和平精英》中試點,近期已覆蓋騰訊遊戲旗下的絕大多數手遊,後續在運營的全部手遊產品中生效。

二、在消費支付環節

當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帳號月充值大於400元時,或用户出現異常充值行為(如短時間充值金額激增等)時,即會被要求進行人臉識別驗證。

拒絕或未通過驗證的用户,則無法繼續充值。

什麼叫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帳號?

騰訊主要是根據以往產品積累的數據,通過AI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手段,針對用户遊戲行為特徵進行判定,建立和優化“疑似由未成年人操作的成年人帳號”畫像池。

2017年,未成年人保護體系1.0階段,騰訊構建了“事前-事中-事後”涵蓋未成年人遊戲行為的健康防護方案。

2018年,未成年人保護體系2.0階段,在1.0的基礎上重點推進“強化全部用户實名驗證,不同年齡對象差異限制”。

2020年,未成年人保護體系3.0階段,全面加強人臉識別等技術的適度運用,在避免技術濫用和儘可能減少干擾普通用户的前提下,有針對性篩查疑似未成年的賬户,從而對其遊戲時長和消費進行限制。

這防範措施的力度可以説是相當大了。

登錄的時候可能會檢查、遊玩的時候可能會檢查、充值的時候可能會檢查,只要你的行為特徵疑是未成年人就可能彈出一個檢查路徑。

老實説,我確實會有關於隱私方面的顧慮。畢竟所有對於個人隱私的侵入,一開始都是以安全為目的。滴滴出租車裏的攝像頭,廣雅中學的學生智能手環,初衷都是為了更好保護大家的安全,但在矛盾與危險升級後,通常都會伴隨着更加嚴格的秩序管理,有着強制化、集中化的趨勢。而這時判斷的標準,權力的分配就成了潛在的風險。

除開這些看起來還很遙遠的事情,眼下我們也有不少問題。比如説未保系統的普及範圍。相比身份證與姓名二要素,人臉識別以及行為特徵判斷顯然技術難度要高得多。那騰訊可以做到、網易也可以做到,其他互聯網頭部廠商都有機會做到。那其他中小型廠商要不要強制要求接入?要不要額外付費購買?用户行為數據如何積累?而用户會不會因此流失,收入會不會下滑,會不會催生一批黑產遊戲都是可能的風險。

但僅管如此,我也沒法簡單粗暴的去否定這套未保系統。

因為未保所涉及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從家庭教育起始,你可以一直推導到父母陪伴、成長環境,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結構、國家發展路徑以及全球競爭格局。你想從源頭上去解決這件事,幾乎是不可能。人實在太容易沉迷了,就算把那個事物給消滅了,人們只不過會換個對象繼續沉迷罷了。

我想用一種更簡單的方式去看待「未成年保護」這件事情。

1.孩子就像投資,這世上本就不存在一種100%保證孩子身心健康、事業有成的方法。低風險代表着低收益,如果不願在孩子身上承擔任何風險,那最安全的方案就是不生孩子。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生孩子之前,請想好自己到底希望在孩子身上得到什麼。

2.有了孩子必然就會揹負責任以及未來可能的風險,同時也意味着,我們沒有資格去“指點”他人如何教育,因為我們並不能代替他人承擔其風險。

3.不管是國家、企業、媒體還是朋友親人,都只能提供一種解決方案。但最終要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決定權仍在父母自己手上。所以無論好壞,後果也理應父母自己面對。值得注意的是,這世上沒有什麼保證成功的“靈丹妙藥”,所有選擇背後都有其風險。

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與學習的對象。在希望孩子擁有某樣特質時,先問問自己有沒有。

5.孩子作為獨立個體,沒有義務完成父母的夢想;而父母也不需要保證孩子未來必須獲得成功。

6.武俠、搖滾樂、動畫片、電影沒有毀掉下一代,遊戲也不會。

每一個「在看」,都是鼓勵

推薦閲讀:

4399海外流水環比大漲40% PUBG略啞火

明日方舟遭山寨 騰訊入股VGAME開發商

《家居改造王》:三層社交框架創造情感體驗

Steam在韓涉違法 網易新工作室瞄準主機市場

夢幻西遊網頁版國內第二 跑酷遊戲登頂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