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的風向突然變了。
先是人民日報評論發出一篇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互聯網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接着互聯網反壟斷話題再被高層重申也被認為是給社區團購降温。對於社區團購,有兩個被抨擊的點,第一是互聯網巨頭利用資本和資源優勢,打壓弱勢的傳統生意,造成壟斷;第二是互聯網巨頭坐擁資本和資源優勢,"惦記幾捆白菜、幾斤水果流量",沒有用在科技創新推動社會科技發展上。
一、巨頭社區團購發力,是否會壟斷?
首先,我們的觀點是,反對一切壟斷。但是互聯網巨頭進駐社區團購,是否就是壟斷呢?根據百度百科的含義——"一般認為,壟斷的基本原因是進入障礙,也就是説,壟斷廠商能在其市場上保持唯一賣者的地位,是因為其它企業不能進入市場並與之競爭。"
壟斷的壞處顯而易見,當你只能在一家公司買東西而在別處買不到時,就會面對"產品差"、"服務差"、"價格高"等不良體驗,而且由於只有這一家在賣,本質上這家公司也不缺用户,也就造成了其沒有提升產品質量、提高服務品質的動力。
壟斷不僅對消費者有害,對於企業來説也不一定是好事情。除了政策法規性的風險,一些企業往往因為壟斷而迷失自我,比如百度在谷歌離開中國後幾乎壟斷中文PC搜索市場,但是這種壟斷反而讓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遠遠被AT甩開差距;
再來看社區團購,目前包括阿里、京東、騰訊、美團、字節跳動、拼多多等多家巨頭已經或者準備進入這個領域,再加上之前已經獲得較大市場份額的行業先行者興盛優選、十薈團等,社區團購的競爭激烈程度不亞於"全團大戰"時期,這樣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壟斷,至少目前並沒有。
可能有人會説,互聯網巨頭利用補貼,把其他競爭對手都趕出了市場,當配養出用户習慣後,最終通過資本合併壟斷市場後達到收割用户的目的,就像曾經的滴滴和快的。但是説句套娃的話,這不現在又提反壟斷法了麼?可以説,以後像這種通過合併獲得壟斷地位從而全身而退的案例基本不會存在了。這裏插一句,鬥魚與虎牙的合併已經被審查,大概率也會被否定。
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平台經濟領域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之後,互聯網巨頭們並沒有停止進入社區團購領域的腳步,也就是這些巨頭們在進入這個行業時,就沒有把合併作為以後全身而退的選項,對於自身發展的政策風險,互聯網巨頭比普通人更敏感,他們心裏有這根"弦",我們又有什麼繃不住的呢?美團王興也提到了"相信社區團購會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市場足夠大且多元化,能夠讓多個參與者共存。"不如我們趁現在巨頭補貼,把精力放在怎麼薅羊毛身上吧。
二、社區團購不只是"幾捆白菜、幾斤水果流量"的小事
社區團購本質上是通過互聯網與線下經濟深度結合,讓生活更方便讓商業更高效。與傳統生鮮電商不同的是,社區團購最早起源於商超不夠發達,配送能力較弱的低線城市,服務的人羣是中層或者中低層消費羣體,以女性為主。在社區團購到來之前,這類人羣原來主要的消費渠道是超市和菜市場和網購。但是因為供應鏈薄弱的原因,原來他們能買的冷凍產品品類很匱乏,而且品質很難保證,再加上冷鏈環節增多,層層加價後的產品往往想當貴。社區團購為這類羣體帶來了物美價廉的消費升級。
所有的商業邏輯都是商品與人之間的關係,誰能夠將產品以最低履約成本精準到達顧客手上,誰就有價值,社區團購就是扮演這樣一個角色。社區團購將廠商或者説源頭基地產品進入中心倉,然後直達各區域的網格倉,當日即可到達各團長的取貨點。模式簡單粗暴,但是廠商和基地農户不需要積壓資金(平台即使做3-7天的賬期也更多的是保證顧客售後保障),這個邏輯不管是從商品流通邏輯,還是生鮮、短保易損耗類產品的品質保證角度,都是十分科學合理的,並沒有違背正常的商業邏輯。
讓用户更方便,讓商家商品流轉更順暢、現金流更穩定,這樣的社區團購絕不僅僅是"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小事情。
三、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馬斯克正在把未來世界的幻想變成現實,而國內的互聯網巨頭忙着收割社區小販們的飯碗",噹噹網創始人李國慶在微博上評價的"社區團購"的言論受到很多人追捧。當然,我們不否認馬斯克的強大,但是互聯網讓生活更方便,讓商業更高效這件事難道就不偉大嗎?
李國慶的言論有道德綁架的嫌疑。拋開"社區團購"本身的意義貢獻不談,對於企業來説,追逐利益的商業行為本身也沒錯,每個互聯網企業背後也關係到成千上萬的家庭,美團有300萬騎手,京東有20萬快遞員,阿里供應鏈背後是上千萬個人的就業……這些企業的首要責任就是腳踏實地的做好本職工作,然後才是仰望星空的追求科技創新,創造未來無限可能性。
阿里成立達摩院進行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百度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騰訊設立科學探索獎鼓勵基礎科學創新、華為成立了ICT基礎科學戰略研究院,重視基礎科學投入,京東無人車、無人倉等技術的研究投入……這些都是互聯網巨頭們為決勝未來賽道真金白銀的投入……
今天的搜索引擎、機器學習都離不開貝葉斯定理是由英國數學家貝葉斯於18世紀提出;5G技術標準中控制信道的編碼方案,源於土耳其科學家埃達爾·阿勒坎教授2008年發表的一篇數學論文……
每一個前沿技術的商業化,都有可能付出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投入。在這之前,我們還是多給這些互聯網公司更多寬容,允許他們在讓我們生活變方便的同時掙些錢;也請多給他們多一點時間,也許在"某些不能像補貼一樣投入就有立竿見影效果"的領域,會有"無限可能性的心潮澎湃"在等着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