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行業,在其興起之處的領風氣之先者,未必能笑到最後。
視頻播放器領域,暴風的消散讓人唏噓,可誰還記得被它打翻在地的超級解霸否。
電商領域,拍拍成了往事,噹噹也在下追,其實哪怕是易趣,也不過是昔日8848這個先驅的後來者。
類似這樣的先驅或霸主,成為歷史中不容易被記憶起來的角色,在快速迭代的互聯網行業裏,數不勝數。
而在這個江湖裏,最近又有一個昔日曾經的行業第一,被傳將要落幕。
11月29日,某微博認證為“NOVA娛樂主理人,前華納音樂/環球音樂中國區市場總監”的網友發文稱:江湖傳聞,蝦米音樂明年1月份關閉。對此,蝦米音樂給出的答案是不予置評。
但此時的蝦米音樂,生存還是毀滅,其實已經不是一個有關在線音樂市場走向的問題了。
蝦米音樂官網顯示,蝦米音樂成立於2006年,彼時名叫EMUMO,取的是EARN MUSIC&MONEY;的意思,後更名為蝦米音樂。2013年,蝦米音樂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
不得不説,曾經的蝦米音樂,風頭很強勁。
甚至這個曾經,並不久遠。2018年12月,也就是2年前的此刻。據國內知名移動大數據服務商Quest Mobile 發佈報告指出,當年10月,蝦米音樂的月人均使用時長達300分鐘以上,位居行業第一。
然而,到了第二年,數據就完全不同了。據極光大數據發佈的《2019年國內在線音樂社區研究報告》顯示,以QQ、酷狗、酷我、網易雲音樂為代表的第一陣營,滲透率達到8%,MAU(月活躍用户人數)達8000萬;蝦米音樂則掉落至第二陣營,和咪咕音樂分得1%的滲透率。
蝦米怎麼呢?答案或許可以簡單地看作是版權大戰之中,被擠出了隊列。
但事實或許並不這麼簡單。
表面上,阿里收購之後對於蝦米的扶持,力度一度大到驚人,也由此有了2018年的極好數據。而版權之戰,在當年度已經爆發,並呈現出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之間的版權拉鋸戰,並最終以網易雲音樂大量歌單變灰而落幕。
換句話説,蝦米其實置身事外。當然,並沒有獨善其身。
2018年以前,在線音樂其實是播放器大戰,即平台就是個播放器,主要靠歌曲的數量、廣度、深度而吸引用户。
但版權大戰一起,過去直接把歌曲加入後台的模式不再可行,播放器無音樂可播也就決定了其哪怕行業第一,也會立刻跳水成為昨日黃花。
大量的在線音樂平台從此離開歷史舞台,而依託阿里大文娛而有一些版權的蝦米音樂則留下了,卻沒有更多的作為。
例如,有了阿里資本的加持,2014 年,蝦米音樂斥資 3000 萬元買下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
原因很簡單,蝦米音樂還是停留在內容搬運工階段,過去單靠播放器和海量歌曲就活的很滋潤的舒適區,蝦米沒有離開。就如暴風影音在沒有了足夠的在線視頻後,僅僅靠一個播放器的解碼技術和所謂左右眼概念,已經無法真正讓用户留下一般。
反之,網易雲音樂也有一些版權,但在播放器大戰(比拼所謂聽覺質量)之時,卻另闢蹊徑,從個性歌單開啓了社區化之路。儘管在版權戰中,依然不可避免的大量歌單變灰,但用户的粘性(源於原創內容而非搬來的版權內容),得到保持,從而站到了第二的位置。
最終,網易雲音樂獲阿里巴巴領投7億美元B2輪融資,隨後,網易雲音樂相繼與優酷會員、支付寶、阿里影業旗下數據平台燈塔專業版等阿里體系業務合作。反而,阿里旗下的蝦米,卻沒有獲得更多的投入。
蝦米就算還能存在,也不過如此了。
停留在舒適區,沒有創新,只想做“大自然的搬運工”,而不思進取,停留在過去成績單上的落寞的前巨頭們,名單上也多了一個沒有成為大龍蝦的小蝦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