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豆人博物館+》評測:成年人的精裝浪漫

“精裝”的遊戲歷史博物館

首先需要聲明的是,我向來不是一個會抓着過去不放的人。比起那些畫面和玩法都充滿陳舊氣息的老遊戲,我更喜歡經過了層層篩選與堆疊的新東西——但這,並不代表“經典”就沒有意義。

每當遙望起自己不曾經歷過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時,我們總是會產生各種荒謬或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作為一個遊戲文化的推崇者,那些隱藏在烏煙瘴氣的遊戲機廳中,屬於老一代遊戲製作人的傳奇故事,也總讓人聽得心潮澎湃。

雖然時至今日,這些傳奇故事中的主角大部分,都已經凍結在了人們的記憶和歷史影像之中,但也有一些東西,成為了電子遊戲歷史中不朽的文化符號,夾在記憶與現實的境界線中。像是TAIDO的《太空侵略者》,像是任天堂的《大金剛》,更像南夢宮的《吃豆人》那樣。

《吃豆人博物館+》評測:成年人的精裝浪漫

《吃豆人博物館+》

2022年5月22日是吃豆人誕生42週年,大概就連“吃豆人”的生父巖谷徹也沒有想到,這個誕生於“打磚塊”和波普藝術風潮中的黃色生物,影響力居然能夠持續半個世紀之久。而那些曾經泡在街機廳中的玩家們或許也沒有想到過,自己的青春記憶,會以怎樣的形式在未來被重現。

其實放到現在,“炒冷飯”並不算是什麼稀奇事情。隨着遊戲概念和玩家世代的更迭,將“讓人懷念的經典作品打包”,逐漸成為不少手上攥着老舊IP無處可使公司的新營生,對於曾經的街機巨頭南夢宮來説,就更是如此了——不斷推出新作的《南夢宮博物館》,就是最好的證明。不過,即使是在那些經典IP之中,《吃豆人》的分量也顯得與眾不同,這或許就是《吃豆人博物館+》誕生的原因。

《吃豆人博物館+》評測:成年人的精裝浪漫

2014年,萬代南夢宮在PlayStation 3與Xbox360上,推出了初代《吃豆人博物館》遊戲。作為首部為“吃豆人”量身打造的“冷飯”合集,《吃豆人博物館》的遊戲構架與此前的《南夢宮博物館》相比,並沒有多少區別,依舊是將曾經紅極一時的作品打包在了一起。遊戲中,一共收錄了從1980年的初代《吃豆人》到2011年《吃豆人:BATTLE ROYALE》的9款遊戲(除了單獨發售的DLC外)。

而今年剛剛發售的《吃豆人博物館+》,則可以算是《吃豆人博物館》的加強版續作。除了重新收錄了2014年之後發售的《吃豆人256》,以及另外四部經典作品外,本作還在前作單純“打包外賣”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特殊的自定義元素——這讓《吃豆人博物館+》從某種意義上,更接近其標題中的“博物館”定位。

《吃豆人博物館+》評測:成年人的精裝浪漫

其實你我也知道,關於《吃豆人》的玩法,根本沒有任何介紹的必要。“極致的簡單”讓機台前的玩家們,只需要通過一根搖桿,就可以隨心所欲操作角色在地圖中進行逃跑和反擊。記得在談及《吃豆人》的誕生故事時,巖谷徹曾經這樣表述過:自己想要製作的是一款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輕鬆上手享受的遊戲。為此,《吃豆人》的團隊篩掉了一切可能會增加遊玩成本的機制,只留下了最直接和簡單的方向移動——就像你在《吃豆人博物館+》中,能看到的絕大部分遊戲那樣。

有意思的是,從初代《吃豆人》到續作《超級吃豆人》,再到幾十年後的《吃豆人:CHAMPIONSHIP EDITION》,雖然在乍看之下,它們都嚴格遵守着同一套理念與操作邏輯,但你卻能夠在遊玩的過程中,清楚地看到製作者們為重新詮釋這一IP,而從畫面表現、地圖構造、敵人行為,再到機關規則等等角度,所做出的挑戰與嘗試。

《吃豆人博物館+》評測:成年人的精裝浪漫

從2D時代向3D時代進發

與此同時,除了這些“血統純正”的吃豆人遊戲之外,在《吃豆人博物館+》中,還收錄幾部玩法與初代截然不同的異色作品。其中,包括了系列的首部橫版動作冒險遊戲《吃豆人世界》,吃豆人主題的消除類遊戲《吃豆人:ATTACK》,以及曾經只收錄於Wii版南夢宮合集中的《PAC'N ROLL REMIX》等稀有作品。

對國內市場而言,這部分與本家玩法相去甚遠的作品,知名度相對會較低,但它們本身的質量,卻是毋庸置疑的。更重要的是,這些異型的吃豆人遊戲從側面所展現的,是一個固有形象在四十年中的文化價值積澱——只要你對那些復古的彆扭操作不怎麼反感,它們還是相當值得一玩的。

《吃豆人博物館+》評測:成年人的精裝浪漫

不過就像我們之前説的,《吃豆人博物館+》相比過去同樣冠名“博物館”的作品來説,最特殊的地方,並不在於它收錄了多少經典遊戲——這點從你進入遊戲之後,便會立刻感覺出來。

相比前作,《吃豆人博物館+》新增了一個“沒有實際遊玩意義”的自定義空間。這個空間以一個不大的街機廳形式展現,本作中所收錄的十四部遊戲,以街機框體的形式,排列擺放在這裏。房間角落所放置的復古美式點唱機中,正在重複播放着那首再經典不過的遊戲BGM,各種顏色的幽靈正作為顧客,在機廳中四處遊蕩參觀。

《吃豆人博物館+》評測:成年人的精裝浪漫

在這裏,玩家除了可以操控從《吃豆人世界》之後,“有手有腳”形象的吃豆人在機台之間移動,選擇想要體驗的框體外,更可以按自己所想的方式,打扮這個遊戲中心,從街機框體到牆紙地板,再到裝飾霓虹燈和桌椅板凳。而如果完成各個機台預先設置好的挑戰目標,便可以解鎖更多樣式的裝飾傢俱。遊戲玩累了之後,也可以在自己打造的機廳中閒逛上兩圈,再用金幣轉上兩次扭蛋。

同時,這個模式的意義,也在於硬件的“展示”。值得玩家注意的是,因為本作中出場的大部分街機框體都擁有獨立的貼圖與模型,所以你能看到的,就是那些經典遊戲在當年市場上真正的模樣——要知道,這些擺放在八九十年代街機廳中的老古董,現在早已成為了某些狂熱愛好者家中,最珍貴的藏品。通過自定義的形式,讓這些框體再次出現在玩家的面前,也算是對得起“博物館”的名號了。

順帶一提,在遊玩時街機遊戲時,框體上實際張貼的裝飾與信息,也會被完整復現在畫面兩邊,非常有意思。

《吃豆人博物館+》評測:成年人的精裝浪漫

不過回過頭來看看,本作讓人感到可惜的地方也不算少。首先,對於《吃豆人》這個龐大的遊戲品牌來説,十四部作品顯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中最新的《吃豆人256》,也已經是2015年發售的作品了,在之後7年中所誕生的作品,並沒有被收錄在其中——更不用説像是《你好!吃豆人》這樣雖然特殊,但卻同樣具有革新意義的作品了。

而在自定義空間的展示方面,《吃豆人博物館+》的製作團隊也沒有專門為《吃豆人:Buttle》這樣的異型框體準備模型。至於那些沒有街機框體存在的家用機遊戲,也只能被捆綁在同一個框體之中——如果想要展示《吃豆人》的歷史,這些原本都應該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才對。

《吃豆人博物館+》評測:成年人的精裝浪漫

當然,整個系列過於龐大的家族譜系,讓我的這些訴求看上去本就有點“強人所難”。考慮到此前同類作品簡單粗暴的捆綁方式,或許本作已經可以算是少有的“良心之作”了。

總的來説,《吃豆人博物館+》還是可以算作一次讓人滿意的情懷復刻的。誠然,在將近半個世紀之後,《吃豆人》已經很難再獲得誕生之初的輝煌,但作為文化信標,它卻展現着同樣重要的價值。在街機和那些單純的操作思維,早已從我們生活中消失的今天,或許通過這種模式對於曾經存在的經典進行重温,也不失為一件浪漫的事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57 字。

轉載請註明: 《吃豆人博物館+》評測:成年人的精裝浪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