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16大實驗原理解析,高中生必備!
生物實驗題是歷年高考的拉分大項,但是生物實驗既多又雜,容易混淆。今天給同學們整理了16個生物實驗原理,希望同學們在實驗上不再丟分!
1.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1、可溶性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發生作用,可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澱。反應方程式:葡萄糖+ Cu(OH)2 葡萄糖酸 + Cu2O(磚紅色)+ H2O,即Cu (OH) 2被還原成Cu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或被蘇丹Ⅳ染液染成紅色);澱粉遇碘變藍色;
3、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生作用,產生紫色反應(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鍵,在鹼性NaOH溶液中能與雙縮脲試劑中的Cu2+作用,產生紫色反應)。
2.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佈
2、鹽酸能夠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使染色體中的DNA和蛋白質分離,有利於DNA與染色劑結合。
3.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
2、線粒體辨認依據:線粒體的形態多樣,有短棒狀、圓球狀、線形、啞鈴形等;
3、健那綠染液是專一性染線粒體的活細胞染料,可以使活細胞中線粒體呈現藍綠色。
4.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2、質壁分離復原的原理:當細胞液的濃度大於外界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會通過滲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過原生質層進入到細胞液中,整個原生質層就會慢慢地恢復成原來的狀態,緊貼細胞壁,使植物細胞逐漸發生質壁分離復原。
5.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6.影響酶活性的條件
7.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由藍變綠再變黃。根據石灰水混濁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變成黃色的時間長短,可以檢測酵母菌培養CO2的產生情況;
3、橙色的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乙醇發生化學反應,在酸性條件下,變成灰綠色。
8.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2、色素分離的原理:層析液是一種脂溶性很強的有機溶劑。葉綠體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得慢。分離方法:紙層析法。用毛細吸管在濾紙條的下端沿鉛筆線劃一條濾液細線,待濾液幹後再劃一兩次,然後將濾紙條插入層析液中(濾液細線不能接觸層析液)。分離結果:濾紙條上從上到下出現四條色素帶:橙黃色(最窄,胡蘿蔔素)、黃色(葉黃素)、藍綠色(最寬,葉綠素a)、黃綠色(葉綠素b)。胡蘿蔔素與葉黃素之間距離最大,葉綠素a與葉綠素b之間距離最小。
9.環境因素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2、利用真空滲入法排出葉片細胞間隙中的空氣。並使其沉入水中,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並放出氧氣,產生氧氣的多少與光合作用強度密切相關,由於氧氣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因此氧氣會在細胞間隙中積累,從而使下沉的葉片上浮。依據葉片上浮的情況可推知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可以用葉片上浮所需的平均時間或者一定時間內上浮的葉片數表示光合作用強度的大小。
10.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係
11.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
2、染色體容易被鹼性染料(如龍膽紫溶液)着色,通過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各個時期細胞內染色體(或染色質)的存在狀態,就可判斷這些細胞處於有絲分裂的哪個時期,進而認識有絲分裂的完整過程。
12.低温誘導染色體加倍
13.調查常見的人類遺傳病
14.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植物插條經生長素類似物處理後,對植物插條的生根情況有很大的影響,而且用不同濃度、不同時間處理其影響程度亦不同。其影響存在一個最適濃度,在此濃度下植物插條的生根數量最多,生長最快。
15.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數量的動態變化
1、在含糖的液體培養基(培養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個封閉容器內的酵母菌種羣,通過細胞計數可以測定封閉容器內的酵母菌種羣隨時間而發生的數量變化;
2、養分、空間、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響種羣數量持續增長的限制因素。
16.土壤中動物類羣豐富度的研究
2、許多土壤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而且身體微小,因此不能用樣方法或標誌重捕法進行調查。在進行這類研究時,常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採集、調查,即用一定規格的捕捉器(如採集缺罐、吸蟲器等進行取樣)。
▐ 聲明:本文綜合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