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直播帶貨已經成為當下時代發展的一個風口,李佳琦、薇婭成為了風口之下的大紅人,年銷售額高達幾十億元!
有人對這種形式表示認同,説直播帶貨有利於刺激潛在需求,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也有人對此持反對態度,認為這不就是以前的電視購物嗎?消費者無法直接接觸產品,而且在直播主充滿誘惑力的語言以及限量秒殺的刺激之下,很可能都來不及仔細查看商品,就做出了衝動消費的決定。
作為一種網絡新形式,直播帶貨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而最近保險直播帶貨也有逐漸興起的勢頭。
5月18日,華夏保險總精算師李建偉參與直播帶貨,在線觀看人數超過91萬,預估銷售保費超過4億元。
5月27日中國平安司慶日,平安集團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參與直播帶貨,累計觀看人數達102.9萬,預估銷售保費達1.6億元。
當這些保險公司高管親自上陣帶貨之際,一些吸引眼球的宣傳語也就出現了,比如“直播賣保險首場帶貨近1000萬”,“一場直播保費成交額超4億”,“雲端直播1小時,助力保險銷售超1.6億”。
更有甚者,網絡直播門檻較低,人人可播。而保險作為一種金融產品,卻不是人人可以講得。有人為了吸引粉絲,幫助自己銷售,在短視頻或直播中誇大其詞,抹黑競爭對手。於是,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大量存在誤導內容的保險短視頻和直播內容。這其實已經是違法違規行為了,也引起了監管的注意。
6月1日,河北銀保監局發佈消息稱,要求各保險公司和專業保險中介機構針對短視頻、直播等自媒體保險銷售中存在的誤導現象進行排查。河北銀保監局也將開展專項治理整頓工作,加大對保險分支機構及從業人員短視頻及直播賬號和相關信息發佈的審核力度,消除短視頻、直播平台保險營銷宣傳中存在的不當宣傳、銷售誤導等突出問題。
這個整治工作也是監管在釋放一個信號:金融產品銷售不同於一般商品,銷售過程中有諸多限制,不能做出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在短視頻、直播帶貨過程中也不能例外,比如不能進行“秒殺”“全國瘋搶”“限時限量”等飢餓營銷,也不能誇大產品收益、混淆保險產品和理財產品的概念,也不能故意曲解政策或產品條款等。
試想一下,如果在保險帶貨直播中,聽到保險人士高喊着“這個保險產品是市面上最好的產品,什麼都能保,明天就要停售了,現在投保還能享受到XX優惠!oh my god,買他!買他!”你會覺得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