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的洋務運動時期有什麼歷史背景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洋務運動的背景

洋務運動是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出現的一場運動,所以洋務運動的背景就涉及到了兩個方面——國內和國外。

洋務運動圖片

首先來分析一下洋務運動的背景中的國內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內部看到了自身的問題,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他們開始反思,開始結合先進的學者提出的一系列主張,如“師夷長技以制夷”等進行改進。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因為清政府用領土主權和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例來跟西方列強談條件,同時農民戰爭進入低谷,所以國內出現了短暫的“穩定”局面。也就是常説的“中為和好”的“和局”。就李鴻章、曾國藩等執掌大權的洋務派人士而言,他們在“和局”期間,並沒有放鬆對農民運動的警惕,甚至藉助西方列強的侵略用以剿滅當時轟動一時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簡單來説,國內的背景就是洋務派打着“自強”、“求富”的旗號,在國內環境“和局”的狀況下,謀求中興,並且打壓太平天國。

洋務運動的國際背景是從十三世紀開始,西方資本主義開始萌芽,農業以及手工業者經過長期的勞動,積累經驗,從而改進了生產工具。紡織業和冶金業等開始出現機器生產,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等級的分化。在新航路開闢以後,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一系列的資產階級的改革,推動了西方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在洋務運動發生時,西方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已經初步完成。世界局勢開始向整體化邁進,屬於守舊行列的中國則是被動的捲進了整體化的局勢中。

洋務運動的口號

在19世紀60年代初期,以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等人為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人士,開始對中國現狀有了危機意識,他們開始動用自身的權力試圖挽救清朝統治,用以鞏固自身利益,他們被稱為洋務派,其展開的一系列活動也被稱之為“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圖片

關於這場救亡圖存運動,洋務派打出了兩張大旗,分別是“自強”和“求富”,並且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具體來説,洋務運動的口號分為兩個時期,前期的口號是“自強”,在他們看來,西方列強之所以強大,是他們的武器強大,晚清政府的軍隊大多使用的是冷兵器,而西方侵略者則是堅船利炮。所以他們祭出了“自強”這張大旗,用以號召人們學習西方的器物已達到自救的目的。

在“自強”的號召下,洋務派建立了一系列的軍工企業,但是面對生產製造所需要的高費用,他們無力承擔,所以在後期,他們又進一步的提出來“求富”這一口號。企圖通過“求富”來引領更過的民族資本家加入到機器製造的行業,發展民族資本主義,賺取更過的資金用以購買軍工製造所需要的原材料,以及運輸費用。

説到洋務運動的口號,很多人首先想到了恐怕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但是這並不是洋務運動的口號,他是魏源的思想,先進的洋務派在打出了“自強”和“求富”的口號之後,主張借鑑了魏源的思想,用以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共同參與。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在公元1861年至公元1895年,以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的洋務派爆發了一場空前絕後的洋務運動。該運動以“師夷長技,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它的主要目的是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以便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那麼,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洋務運動動畫圖

洋務運動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當時的清王朝面臨着內憂外患的殘酷局面。洋務派的一部分人在朝廷擔當要職,他們經常同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打交道,因此思想比較開明,能夠很快的接受國外的一些先進知識和技術。19世紀60年代他們開始打着“自強”和“求富”的旗號,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模仿西方製造武器。值得一提的是,在朝廷官員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的帶領下他們創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近代企業,譬如:安慶內軍械所、湖北織布局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清王朝早期工業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1962年,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創設洋炮局,他與曾國藩等人積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當時的和碩恭親王愛新覺羅·奕看到這一場景,認為清王朝懂得西方技術的人很是稀缺,決定專門派人員到國外學習。洋務派也組織人翻譯了一系列西方書籍,供人們學習。這一舉措既傳播了先進的知識、打開了人們的視野,又直接促進了中國教育的發展,也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端。

甲午中日戰爭後,洋務運動宣告失敗。不可否認的是,洋務運動引起了人們價值觀念的改變,使中國曆朝歷代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衝擊。


曾國藩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之於曾國藩,就如同母親孕育的孩子一般,曾國藩作為早期想要向外國學習的知識分子,倡導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學軍備學工業,主張派留學生前往西方學習。

洋務運動向西方學習

李鴻章在上海買下了美國人的一座鐵廠,曾國藩就全力支持,在兩人共同的管理下,該廠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廠。

曾國藩具有常人沒有的大局觀,他見識到洋人的機器都是靠推算得來,就想要閲讀洋人的書籍,如果要閲讀洋人的書籍,那麼首先就是要學習外語。他設立“翻譯管”,並且聘請外國人主筆翻譯任務,這段時期產生的外國著作基本來自翻譯官,而且此類書籍都是近代洋務運動急需的精神食糧。這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向西方學習,培養優秀的洋務人才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從一方面看,洋務運動裏提倡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曾國藩也將它發揮到了極致,他開辦了中國近代第一家軍工廠,擴張軍備,製造了第一艘輪船,讓我國交通和海洋軍事實力有了質的飛躍,他送出去的留學生都在學習到西方先進科學後,回國效力。

從另一方面看,曾國藩提倡的自強,也只是清政府的強弩之末,我們知道,只有學習先進的思想,才能救國,光從軍備上學習是不夠的,資本主義救中國是不切實際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才能絕處逢生,大清朝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舊中國的被否定也只是時間問題。新的力量正在崛起,正在為改變中國命運而冉冉升起。

名人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關於洋務運動的評價有很多,褒獎的,貶低的,當然也有人同時看到了洋務運動的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對其作出了全面的評價,其中就包括很多名人對洋務運動的評價。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孫中山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孫中山圖片

孫中山對洋務運動的評價是比較全面的,當時正處在中日甲午戰爭前夕,他提出了《上李鴻章書》,在書中對洋務派的敢於衝破封建束縛,倡導洋務運動做出了激勵的讚賞。他在書中寫的一系列的言辭,都是對洋務運動衝破封建教條,打破傳統的生產模式的讚揚。

當然,孫中山也批判了洋務運動的不足,就他的看法而言,洋務派雖然在效仿西方的器物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終歸還只是學到了皮毛,並沒有看到西方真正強大的原因。在這一方面,他明確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西方強大的原因並不在於船堅炮利,而是在於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想要通過學習西方來達到富強,則需要更深層次的學習西方的思想,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統治。當然他的這些言論並不是反對洋務運動,而是將自己對洋務運動的期望全面的展現了出來。

當然,名人對洋務運動的評價不僅僅是孫中山先生的評價,還有一位名人對洋務運動的評價持否定態度,這位名人就是施復亮,他認為洋務運動依舊是官僚經營大部分的軍用企業,並不注重國內人才的培養,不過是形式上的學習,而這種學習對於實戰並沒有特別大的作用。

名人對洋務運動的評價有好有壞,這是因為他們看待洋務運動的角度不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76 字。

轉載請註明: 清朝著名的洋務運動時期有什麼歷史背景 洋務運動的歷史作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