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大師又捱打了?跟傳説中的不一樣啊!

説到姓馬的太極大俠,我就想到《武林外傳》裏的一個段子。

説《江湖小報》哦不對,《江湖月報》的消息:

“由於住址曝光,太極大俠馬曉強於上月初五,在家門口慘遭圍毆。”

《武林外傳》愛以戲謔口吻,刺人間真事。

大概大俠,哪怕是太極大俠,也怕人打吧?

太極大師又捱打了?跟傳説中的不一樣啊!

我小時候,看我外公練過太極:單鞭、雲手、攬雀尾。

那時節,我們當地的老年人都喜歡訂做一套鬆軟輕快的袍子,在公園裏練。

暑假裏,我外公拉我去,一次我就受不了了:主要是慢悠悠地擺架勢時,蚊子多。

我外公怕我沒參與感,時不常讓我“來推推手”,“來個雲手”。叮囑我別太用力,含勁不吐,注意呼吸什麼的。

我小時候嘛,小屁孩,打架招式都跟二次元裏學的。什麼《街頭霸王》裏的輕拳重拳,什麼星矢的天馬流星拳、紫龍的廬山升龍霸。

我外公説這都沒啥鳥用,不信,打打試試,他要用太極之力化解我。

他擺好架勢,伸出敦厚的手掌。我那時是個肉敦敦小胖子,一拳就過去了,打他掌心。

外公齜牙咧嘴。

晚飯時他右手軟得拿不起筷子,我為了道歉,喂他吃的:

夏天的粥、醬油拌西瓜皮、外婆炒的蟹粉蛋、外婆醃的甜鹹交加的蘿蔔乾……

外婆寵我,説不是我的錯,還數落外公:

跟孩子沒關係,是你自己練這個東西,就是架子好看,有個屁用!

話説,我第一次看到有人系統説太極的理論知識,是金庸先生《飛狐外傳》裏的一段:説温州太極和廣平太極對上了。紅花會三當家千手如來趙半山,講解太極的亂環訣和陰陽訣。

原文摘錄:

“本門太極功夫,出手招招成環。所謂亂環,便是説拳招雖有定型,變化卻存乎其人。手法雖均成環,卻有高低、迸退、出入、攻守之別。圈有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斜圈、正圈、有形圈及無形圈之分。臨敵之際,須得以大克小、以斜克正、以無形克有形,每一招發出,均須暗蓄環勁……萬物都分陰陽。拳法中的陰陽包含正反、軟硬、剛柔、伸屈、上下、左右、前後等等。伸是陽,屈是陰;上是陽,下是陰。散手以吞法為先,用剛勁進擊,如蛇吸食;合手以吐法為先,用柔勁陷入,似牛吐草。均須冷、急、快、脆。至於正,那是四個正面,隅是四角……”

説得真好——至少看着,道理是通的。

後來《倚天屠龍記》裏,張無忌跟張三丰練了太極。也是以柔克剛、出手成環,把趙敏手下的阿三給打了。但那個版本,講解得就有點玄幻了。《飛狐外傳》這個版本好。

我於是也相信我外公的太極擋不住我的一拳,是他練得不對。

那會兒我還在會跟小夥伴摔摔打打的年紀,之後跟他們打架,也試圖過用環形,用豎打橫,用我外公教我的雲手——您別笑話,那會兒我還一本正經按洪七公説亢龍有悔的法子,去練打樹呢;還試圖打北斗神拳和天馬流星拳呢……誰小時候還沒過點二愣子歲月不是?

當然,後來初中學了點人體生物,學了點基本生理知識,就知道自己的問題了。

金庸先生小説裏,許多東西都是看着很有道理,且有內涵,但仔細想想就知道,終究是小説設定。

怎麼説呢?

您不能把虛構作品設定當真啊。

就像我們現在長大了,不會把天馬流星拳、原力、龜波氣功、認真一拳、亢龍有悔當真。

那為什麼還有人會把傳説中的那些神功當真呢?

大概是因為,跟傳統文化結合得好?

前兩天,聽到太極混元什麼的消息。

太極混元太深奧,我是半點不懂的,但《我愛我家》裏有一集,倒説傅明老爺子是“太極混元功的唯一傳人”,去居委會做“帶功報告”。

一開始野馬分鬃、白鶴亮翅、靈蛇出洞、鷂子翻身——這些招式名,是兒媳婦和平在旁邊幫着報的。

最後開始喘了,還虧和平補台:

“伏牛喘月!”

再就是開始抽抽了,和平還是能編出詞來:

“鯉魚打挺!又一個鯉魚打挺!再一個鯉魚打挺!鯉魚還打挺……”

太極大師又捱打了?跟傳説中的不一樣啊!

我覺得,似乎是這樣:

許多玩意,可能未必實用。

但只要結合了傳統文化,就自帶了豁免權。

哪怕抽抽了,也能搞出“鯉魚打挺”來遮住吧?

這方面,我想推薦一部電影。

我私人認為,華語電影史上,打得最好看的電影:

《精武英雄》。

這電影不只是打得好看,在於打得有風格區別。

李連杰《太極張三丰》裏,已經有個風格差異了:錢小豪扮的董天寶,打法兇悍,人格也桀驁;李連杰扮的張三丰,打法行雲流水,人也無欲則剛。

但《精武英雄》裏,他倆換了換。

錢小豪扮的霍廷恩,承襲霍元甲的傳統打法。招式瀟灑漂亮,有淵源,有傳承。

但李連杰扮的陳真,因為結合了近現代搏擊的手法,更講速度和力量

他倆人打過一場,霍廷恩敗了——象徵了精武門內部的路線之爭吧,傳統派與革新派,理論派與實踐派。

太極大師又捱打了?跟傳説中的不一樣啊!

中間陳真和倉田保昭(這位也是真會空手道、柔道、合氣道的)扮的船越文夫打了場。算是結合現代搏擊的中國功夫對碰了日本空手道。

臨了有段對話。

船越文夫認為,打倒一個人,最好的方式是手槍。武功不是殺人技藝,而是將人體的體能發揮到極致。

船越文夫説過,虹口道場裏最強的是號稱機器人的藤田剛。被人問“最強的不是你嗎?”陳真替他回答了:

“船越先生武功最強,是在武功修為,而非殺人伎倆。”

這話很周全,哪方面都顧到了。

沒否定實戰,但也給了功夫一個評判標準。

太極大師又捱打了?跟傳説中的不一樣啊!

妙在結局打周比利扮的藤田剛。藤田是一身橫練,霍廷恩華麗的招式打不動他;陳真靠中西結合的速度、力量與靈活,贏了。

還是在隱約地表達這個意思:

雖然武功修為不一定等於實戰,但最後,還是得取百家之長,注重實際,才活得下去吧。

後來周星馳在那麼致敬各色傳統功夫的電影《功夫》裏,不也説麼?

“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還是速度和力量説話。

很多年後,我有位長輩也愛上了太極,每次出門旅行,在哪裏小住,一看地勢平緩空曠,大讚:

“這裏好打太極。”

他有一次問我,按運動角度,太極能不能順便減減肥?

我想起小時候暑假裏,跟胖胖的外公一起睡在棕棚大牀上,他一打呼嚕,牀就如船一般抖動的情景,謹慎地答:

“應該不能。”

我花了很多時間,跟長輩解釋體脂率、代謝、有氧和無氧的問題,試圖證明:

太極雖然奧妙絕倫,但人的脂肪,根本不懂中國傳統文化,基本只肯按營養學和人體規律來。

實際上,絕大多數技擊格鬥,都還是得遵循人體基本規律吧?

我覺得,其實道理很簡單,而且早就有人總結完了:

“所謂套路,是將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攻防技擊素材,按照一定的順序結合在一起以表演方式進行演練的組合動作,如太極拳長拳刀術槍術棍術等等,當然也包括上文提到的太極扇。從競技的角度來看,套路是通過打分來衡量演練水平。”

“武術散打主要由踢打摔拿四個技擊要素組成,其最終目的是通過實戰來體現個人的格鬥能力。”

——《散打技術與實戰訓練》,王智慧編著,人民體育出版社。

就把套路和散打分開唄、表演和實戰分開唄。

表演就表演,實戰就實戰。

前者側重文化傳承和觀賞性,後者側重對抗競技,多好。

我一直這麼認為:談論傳統文化時,應該將審美與實用分開來。

比如,六藝所謂禮、樂(詩)、射、御、書、數,都挺好,但主要是審美和傳承。如果要講究實用,練射擊和練開車就比練射和御有用。

古典的東西可以用於現代的,就用;用不到的,也彆強用。

同理適用於套路表演(審美)和格鬥散打(實戰)。

怕就怕,明明是教套路表演的,非想借着各色傳統文化噱頭來碰瓷實戰,輸了還要“伏牛喘月”、“鯉魚打挺”來遮羞,那就不止尷尬了,還很容易讓傳統文化臭大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19 字。

轉載請註明: 太極大師又捱打了?跟傳説中的不一樣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