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錯斷顏查散
《包公錯斷顏查散》是東北二人傳中的正戲,同時又把它叫做《五鼠鬧東京》或者是《包公遊陰》。不過,這個劇目雖然是一個傳統的劇目,但是因為虛擬出來的場景,同時在劇中涉及到陰陽兩界的事情,因此被很多人認為是迷信的思想而被塵封了好多年。
包拯畫像
《包公錯斷顏查散》雖然説是一部荒誕的故事劇,裏面有陰曹地府,故事看起來十分離奇,但是實際上卻有很大的意義。因為根據以往的戲劇作品基本都是在讚揚包公深明大義、明察秋毫的形象,但是這部戲劇卻説的是包公也有犯錯誤的時刻。這使得包公的形象更加真實,更貼近於普通人,作為一個普通人當然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這個戲劇的意義還是比較深遠的。
再來説説這部戲劇的主要所講的內容。一位名叫劉金蟬的民女被賊人李寶所殺害,她的父親卻誣陷是顏查散所為,包公因此錯斬了顏查散。因為顏查散的屍體沒有倒下,包拯就去了閻羅殿中去尋找生死薄,但是生死薄上卻沒有顏查散的名字。回到人間之後,包拯慌忙跪在上説:“今天要是我錯斬了你,錯斷了你的案件,那就讓我的兒子為賊,我的女兒為奸。”話説完之後,顏查散的屍體倒下了。
包拯兩次去看生死薄,仍然沒有看到顏查散的名字,於是就叫來了死者來進行對質,結果發現自己錯殺了好人。第三次查看生死薄的時候發現生死薄的縫中有一張紙,上面寫着“顏查散73歲”,但是當時顏查散才23歲。之後,顏查散的冤魂化作耗子大鬧東京,宋主讓宰相想辦法,於是就從王母那借來了狸貓抓住了老鼠。
包公探陰山
包公探陰山是我國傳統曲藝京劇中的劇目之一,戲曲取材於《三俠五義》京劇也有叫《鍘判官》的,此外淮劇和豫劇都有這一塊的曲目,電視劇《包青天》中也有明確講述。
包公探陰山
説的是,顏查散和書童上京趕考的時候,住在劉金蟬的家裏,有一個有錢的大官員馮君衡想娶柳家的千金,就到劉家殺了叫秀紅的人,然後還陷害顏查散,結果顏查散被抓到監獄裏去了,之後他又指使王奇把和顏查散同行的書童毒死。
包拯和王朝馬漢到地府的時候,發現生死簿的數字被篡改了,包拯大驚失色,他發現顏查散的壽命從原來的69歲變成只有29歲,小鬼告訴包拯是因為紅判官篡改的,包拯要紅判官出席,他被包拯判為斬刑,隨即虎頭鍘被搬上閻王殿,紅判官被戰死。
閻王爺讓人把顏查散那一段改回來,幾天之後,是馮君衡大喜的日子,他以為自己能順利娶到柳家千金,絲毫沒有對自己犯下的罪行有半點悔改之情。他在途中被開封府的官員抓起來,包拯升堂,讓馮君衡的上司陪審,為的就是讓他看清自己的手下做出的骯髒勾當。
一開始馮君衡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但是王奇供出馮君衡就是毒殺呂墨的真兇,王奇因為貪心,謀財害命被包拯斬首示眾,顏查散因為是被誣陷的,罪名已被解除,包大人還了自己清白,就被無罪釋放了。
而馮君衡這個幕後黑手,做出如此傷天害理之事,當然不能讓他有好下場,包拯宣判鍘刀之刑,被壓上虎頭鍘給削了。
包公陳州放糧
包公陳州放糧是古典名著《三俠五義》裏面的其中一個故事,出現在小説中的第九回合到第十四回合裏,主要是講述包公奉命去陳州考察賑災的情況,用龍頭鍘鍘殺安樂侯龐昱的故事,後來被世人廣為流傳。
周杰飾演包拯
那我們來看第九回閤中所講述的主要內容。因為陳州三年大旱導致了百姓顆粒無收,過着十分貧苦的生活。包公讓公孫策寫謄清,裏面的內容是為陳州放糧,同時還直言皇帝用人不當,有頂撞皇上的意思,公孫策看到之後非常驚慌,但是又不得不從,已經想好明天要辭官了。
等到第二天,包公上朝上交了摺奏,沒過多久,就召見了包公。皇帝在看了包公的招於之後,剛開始非常生氣,但是後來一想包公也是為了國家,忠心為主的份上,從怒氣又轉到了喜悦,立馬召見了包公。在相互交談之下,如果直接説去陳州放糧會有很多的弊端,因此皇上又加封包公為龍圖閣大學士,同時仍然是開封府事務,前往陳州考察放賑的事情,並且關心一下民情。包公對於加封並沒有謝恩,跪下啓奏説:“我沒有權柄,百姓並不會服我,恐怕很難奉詔。”於是,皇上又裳了他御札三道。
公孫策自從包公入朝之後,便變得提心吊膽,心裏是想要收拾包袱走人,但是又會覺得自己妖言惑眾,於是只好等待消息。忽然聽到一聲叫喊,以為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卻聽到説包公加封了龍圖閣大學士的職位,皇帝派他去陳州查賑。
包公打鑾駕
《打鑾駕》是京劇的重要劇目,跟這個內容差不多的有川劇的《打鑾清宮》,漢劇的《打金鑾》,另外滇劇、秦腔、河北梆子等都有這個劇目,這些劇目的內容都是根據著名的古典小説《三俠五義》中的第久回合和第十五回合所改編的,但是又與原著有些不同。
周杰飾演包拯
在原著中,被包公鍘的是國舅龐昱,龐昱是龐太師的兒子,但在戲曲中的國舅卻是馬龍;原著中是寫國舅龐昱憑藉自己的權勢剋扣賑災的糧食,強搶民女,有人把龐昱的罪名告到了包公的府中,包公上奏皇帝,想要親自去查賑,並且讓公孫策來設計御賜的同鍘以此來震懾那些貪官污吏,戲曲中將此段改編成了馬妃千般阻攔不讓包公去查賑,裏面的劇情相當曲折,從而體現出包公的鐵面無私的辦事方式。
我們來看一下在戲曲中這段的大概內容吧。戲劇中稱在宋仁宗的時候因為三年的乾旱,使得陳州顆粒無收,政府發放糧食和錢幣來救濟百姓。皇帝先是命令馬龍前往賑災的地區,馬龍仗着馬妃的勢力,在陳州胡作非為,還剋扣了百姓的糧食。災民高發了馬龍的行為,皇帝大怒,即刻召回了馬龍,命包拯去查辦關於剋扣的事情。包拯先是不願意去,但是最後發現不能推辭於是奉命前往陳州。馬妃知道包拯鐵面無私,如果讓包拯知道了這些事情,恐怕國舅的地位不保,自己也可能失寵,於是就設計來阻攔包拯出行。
包公的尚方寶劍
包公的尚方寶劍其實是一句歇後語,下一句就是先斬後奏。它的深層含義就是表現包公的鐵面無私。然而真實的包拯是沒有尚方寶劍的,他的歷史中的權力還沒有那麼大,一切都是小説將其改編而成的。小説中寫道當年陳州出現了旱災,皇上派大臣去賑災,結果那些大臣貪了賑災的款項,於是便派包拯去調查。被調查的官員是皇上的國舅,勢力強大。
《少年包青天2》包公
為了能夠壓制住國舅,皇上賜予包拯一枚尚方寶劍。包拯鐵面無私,查完案子回來,又偵破了“狸貓換太子”的案子,使得皇帝與生母團聚。包拯功勞顯著,被封開封府尹。尚方寶劍就像是一個剷除邪惡勢力的象徵,上能斬昏君,下能斬奸臣。
他寫過一首明志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先哲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大致的意思也就是做官的話就要做好官,千萬不要留下不好的方面,被世人唾棄。包拯的為人就是如此,一生光明磊落,清廉剛直。為了國家與百姓,包拯竭盡全力做到最好。他不懼怕權貴,他也不拍上級的馬屁。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在包拯的身上同樣可以體現。
不管怎麼説,包拯的公正不阿的形象已經深入民心,也影響着後世後代的人。他的精神也感化了許許多多的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即使被歲月洗禮過也依舊璀璨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