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知道包拯這個人物吧,他是北宋著名的清官。他從來不畏懼政權,一心一意為百姓們做事,為百姓們鳴不平,所以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被百姓們親切的稱為“包青天”。但是,古代並不是人人平等的社會,普通的老百姓是沒有辦法和皇親國戚相比的。而包拯為了給百姓辦事,也得罪了不少有權有勢的人。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要做一個清正廉明的官員沒那麼簡單。包拯在世時,由於做了很多好事,受到老百姓的好評,名揚四海。即使有人對他心存怨恨,也不敢做的太過分了。但是,他死後就不一樣了。古代人們喜歡秋後算賬,哪怕是死了,也有挫骨揚灰、鞭屍等事情發生。包拯深知這一點,在死之前他就做好了準備,立好了自己的遺囑。
包拯在去世之前便提前準備了21口棺材,出殯當天有21口棺材從7個城門被抬出來,這顯然是為了防止他人的報復。這個計謀是模仿了曹操,曹操這麼做是因為他性格多疑,而包拯這麼做是無可奈何。
不過,包拯一輩子為百姓謀福利,這種清正廉潔的品質也感動了盜墓賊。從此,盜墓界有了一項規定,不能盜包拯的墓地,從這個規定當中足夠顯示出包拯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除此之外,封建社會人們崇尚迷信。在包拯死後,有人説包拯去陰間做了閻王爺,這個説法讓盜墓賊更不敢對包拯的墓地下手了。
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大家對於包拯墓地的忌諱沒有從前那麼強烈了。南宋時期,一大批官員的墳墓遭到了破壞,其中也包括包拯的。後來在對包拯墓地進行修復的時候,遇到了尷尬的事,人們已經分不清哪個才是包拯的墓地,只好將所有遭到破壞的墓地都重新修復了一遍。
在旅遊業發展迅速的當今,人們在宣傳“包公墓”的時候又開始犯難了,分不清哪個才是包公的。好在考古學家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後,發現了包公的原墓地和遷葬墓,並且墓碑上詳細的描述了包公的一生,還寫了他去世後從河南運回安徽安葬。這樣,包公墓地的事情才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