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去世前,留下十二字預言,千年後應驗,不是巧合是後人捏造
文 / 布衣如是説
小布前一段看到一個問題,為“諸葛亮去世前,留下12字預言,一千多年後準確應驗,真是巧合嗎?”
無論是正史《三國志》,還是被奉為經典之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提到諸葛亮去世前,只有他如果交代軍國大事,沒提到他留下“十二字預言”,那麼這件事是從何而來的呢?
諸葛亮
清代有位官員名叫宋可發,此人是山東膠州人,在順治六年時中過進士,先後在福建的將樂縣,河南的彰德府擔任主官,此公勸課農桑,保境安民,不斷被提拔擢升。之後歷任福建巡海道,因為當時清軍圍攻南明鄭芝龍所部,督造戰船的宋可發超額立功,升任湖廣驛傳道。
清代官員
康熙三年,宋可發轉任正三品的山西按察使,主管當地司法工作。康熙八年,宋可發轉任四川按察使,到任後他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嚮往上晉升一級還是有點困難。有一天,在成都走訪巡查的宋可發,發現紀念供奉季漢丞相諸葛亮的武侯祠,此時已經年久失修,破舊不堪。宋可發仰慕先賢,便積極發起並主持修繕武侯祠的工作。
清代官員
在修繕武侯祠的工地上,修繕工人們發掘出一塊石碑,上書“水月主,庚不大,蓋十八,龍復卧”這十二個字。下面還小字附註“亮”字,於是人們議論紛紛,説這是諸葛亮在千年前遺留下來的石碑。
武侯祠
不明其意的宋可發,請來一位學識淵博的老者,老者在眾人面前解開這“十二字謎”。“水月主”是清字,“庚不大”則是康字,而“蓋十八”便是宋字,連起來便是“清康宋”仨字,再結合“龍復卧”這三個字,可以解讀為“清康熙年間,一位宋姓官員會修繕武侯祠”。
劉備諸葛亮
消息不脛而走,三國題材的評書戲曲在民間流傳已久,而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在明清時更是頗受好評。小説中的諸葛亮已經“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甚至在一百零一回,更是出現了“妝神盡割隴上之麥”,諸葛亮用“縮地法”將司馬懿戲耍團團轉。所以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説史略》中評價,《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藝術形象是“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諸葛亮
而民間故事中,便有“一統江山劉伯温,三分天下諸葛亮”的説法,將諸葛亮、劉伯温跟袁天罡、李淳風並列為神機妙算、預知未來的人物。所以當時的百姓,無法解釋這一現象,不得不相信諸葛亮神機妙算,預知一千四百多年後的事情。而宋可發更是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寫入《重修忠武侯祠碑記》中。
這件事終於傳到廟堂之上,而宋可發最終如願以償升任廣東布政使。所以説“諸葛丞相留下12個字,預測千年之後的事情”。並不是諸葛亮多麼神,而是宋可發借用諸葛亮的名聲,給自己做宣傳罷了,當然前提是宋可發自己成績斐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