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遺體是否受辱

慈禧陵寢的正式名稱叫“菩陀峪定東陵”。為什麼出現這麼複雜的名稱?清制,皇后陵的名稱是根據皇帝陵名來確定的,其中第一個字與其丈夫陵名的第一個字相同,第二字根據其丈夫陵的相對方向而定。慈禧的丈夫咸豐皇帝的陵寢叫定陵,慈禧陵又在定陵的東面,所以叫“定東陵”。可是,咸豐皇帝的另一位皇后的陵寢——慈安陵也是在定陵東面,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兩個定東陵。為了便於區別,就在二陵名前面分別冠以地名。慈安陵位於普祥峪,所以稱“普祥峪定東陵”;慈禧陵位於菩陀峪,所以就叫“菩陀峪定東陵”。由於字數太多,叫起來麻煩,於是我們就簡稱其為慈安陵、慈禧陵。
世人矚目的玄宮
玄宮,就是地宮,也稱元宮。為避康熙皇帝玄燁的名諱,清朝康熙以後不再使用玄宮之名,而是統稱地宮。
慈禧生前,錦衣玉食,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後仍要繼續這樣的生活,因此對自己的陵寢營建格外重視。同治五年(1866年)太平天國起義剛剛平定,慈禧便開始籌劃自己的陵寢。同治十二年(1873年)八月二十日,慈安、慈禧陵寢同時破土興工,歷經6個寒暑,於光緒五年(1879年)六月同時告竣,僅慈禧陵就耗用白銀2275818兩4分6釐。16年後,慈禧又以年久失修為由,對自己的陵寢進行全面重修,歷時13年。

慈禧遺體是否受辱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重修後的慈禧陵三殿,名貴的黃花梨木的樑架、貼金的金龍和璽彩畫、雕磚掃金的內壁、刻有鳳引龍追圖案的玉石欄杆、貼金的蟠龍柱、透雕的鳳在上龍在下的丹陛石……精美豪華,美侖美奐,不僅在明清兩代皇陵中獨一無二,就是在富麗堂皇的紫禁城中也不見先例。 地面建築如此,安放棺槨的地下玄宮可想而知。 加上慈禧死後又隨葬了大量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本來就有些神秘的地宮更顯得撲朔迷離,令人矚目。
秘密取走珍珠串
光緒二十四年閏三月初三日(1898年4月24日)清晨,北京朝陽門剛剛開啓,一位皇宮內務府高級官員,腰佩戰刀,騎着一匹高頭大馬,穿門而出,躍馬揚鞭,向東飛馳而去……
這位官員要去哪裏,為什麼如此匆忙?原來他是慈禧身邊的一個心腹,奉太后之命前往遵化,到慈禧陵地宮中去取一件價值連城的寶物——正珠手串。
據皇宮內務府秘檔記載,這件手串由18顆正珠串成,每顆珠子不僅顆粒大、大小均勻,而且晶瑩圓潤,閃閃發光。手串上還配以紅碧璽的佛頭塔、綠玉的雙喜背雲、2個茄珠墜角,珊瑚寶蓋、珊瑚杵和綠玉杵各1件,綠玉結20個,鑲嵌小珍珠4顆。可謂料美工精,實為一件稀世珍寶。這是慈禧平時最喜愛的珍寶之一,每當閒暇,總是把玩不厭。
這件正珠手串是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閏二月十九日放入地宮金井的;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三十日,慈禧諭令內務府將其秘密取回。總管內務府大臣深知手串的價值,不敢掉以輕心,一方面急速通知東陵承辦事務衙門,讓他們做好取寶的準備,另一方面通知京城到東陵沿途各地方官府,途中做好保護。來自京師的取寶官員,經過一天的急馳,當天就趕到了東陵。第二天凌晨,在東陵陵寢官員的陪同下,來到慈禧陵,打開地宮石券木門,從金井中取出了那件正珠手串。核對無誤後,小心翼翼地放進一個精緻的錦匣中,上好鎖,貼上封條、印花,再用黃綢子將錦匣包裹好。馬蘭鎮總兵派綠營千總路允中、段瑞符,帶領10名馬兵一路保護。沿途的遵化、薊州、三河、通州官府都派出官兵在路邊巡邏警衞。當天傍晚,這位官員就回到了京師,將手串交給了慈禧。
慈禧為什麼急於取回正珠手串?這屬於宮闈秘事,誰也弄不清楚。後來傳説,就在取回手串後不久,慈禧在一次接見外國使節夫人時,亮出了這件光華閃閃的正珠手串,使得洋夫人們大為震驚,無不佩服大清國皇太后的富有,使慈禧出盡了風頭。
遺體是否受辱
不知是出於對慈禧太后的憎恨,還是為了刻意渲染,1928年孫殿英盜掘東陵後,民間便盛傳慈禧被屍奸的説法。
果有此事嗎?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難得出否定的答案。慈禧死時已經是74歲的老嫗,即使活着也早已失去了女性的魅力,更何況是一具死了20年的屍體?扒墳掘墓,在任何朝代也是喪天昧良的犯法行為,會受到社會的普遍譴責。當年孫殿英匪兵進入地宮時,也是人人心虛,極端恐懼緊張的。在這種氣氛和心理狀態下,見到一具老嫗屍體,豈能做出屍奸之舉!
據一名參與盜陵的人回憶,他們剛一打開內棺時,只見仰卧其中的慈禧面目如生,好像睡覺一樣。但情況瞬間就發生了變化,臉色立時變黑,整個遺體就像霜打一般,癱蔫了下去。為了取寶方便,匪徒們將遺體抬出,扔到仰放的槨蓋上,身體俯伏着,臉朝下。由於遺體嚴重脱水,已成了一具乾屍。
更為有力的證據是,我在1984年開棺清理慈禧遺體時,親眼見到遺體下身還穿着繡滿壽字的褲子。所以慈禧遺體被屍奸的傳説,純屬無稽之談。
遺體二進棺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未正三刻(1908年11月15日下午2時45分),慈禧病死於西苑(今中南海)儀鸞殿,終年74歲。遺體於當天下午被移到紫禁城內的皇極殿,十月二十三日辰正五分大殮,被殮入棺內。這是慈禧遺體的第一次進棺。
1928年7月初,孫殿英匪兵盜掘慈禧陵,毀壞了外槨,撬開了內棺,將慈禧遺體抬出,扔到了仰放的槨蓋上。時隔一個多月,溥儀派人到東陵進行重殮,將慈禧遺體再次殮入棺內。這是慈禧遺體的第二次進棺。參與這次重殮的宗室成員和清朝遺臣,在他們的日記中都詳細記錄了重殮的經過。綜其梗概,大致如下:
清遜帝溥儀派往遵化東陵進行重殮的宗室成員和遺臣共8人,其中主要成員有載澤、耆齡、寶熙、陳毅等。他們於1928年8月19日到達東陵,住在了裕大村。8月24日拆通慈禧陵地宮的盜口。午後,載澤等7人來到慈禧陵。僕從們帶着兩個大黃包袱,裏面包着黃緞被、殮服、藏香、冥紙等物。
僕從執燈前導,從金剛牆上(即地宮磚隧道券南口的擋券石牆)被盜匪拆通的小方口爬進地宮。地宮內寒氣襲人,遍地是黴爛的絲織物,散發着難聞的氣味。金漆外槨已被拆散,槨蓋被扔在了地宮的西北角。內棺在棺牀下側立着。仰放的槨蓋上蓋着一塊木板,掀開一看,下面原來是慈禧的遺體。遺體俯伏在槨蓋上,頭朝北,腳朝南,臉朝下,左手反搭在後背上。頭髮散而不亂,髮根處還扎着紅頭繩。上身裸露,下身穿着褲子。一隻腳穿着白襪子,另一隻腳赤着,襪子扔在了一旁。皮肉貼在了骨頭上。屍身上有許多拳頭大小的斑痕,似青似褐。由於地宮潮濕,通風不暢,屍體又在棺外暴露40余天,因發黴長了許多白毛。耆齡命旗婦用一塊黃綢子將慈禧遺體蓋上。
據説載澤等人來東陵之前,以為慈禧棺槨皆已損壞,不能再用,特地到北京東城某木廠購買棺木。傳説這個木廠是坤伶李桂芬的一個親戚開設,慈禧入殮所用棺木就是這個木廠做的。那次做了2口,規格尺寸完全一樣,用了一口,剩下一口。這次到木廠一看,沒想到20年了,那口剩下的棺木還在,於是就買了下來。可是到地宮一看,慈禧原來的那口內棺竟完好無損,於是決定繼續使用。外槨已壞,也就不用了。

慈禧遺體是否受辱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載澤命人將內棺移到棺牀上,擺放端正。旗婦們將棺的內外擦拭乾淨,再將一件黃緞褥鋪在屍體一側,然後慢慢翻轉屍體,正好仰卧在黃緞褥上。只見慈禧面色灰白,兩眼深陷無珠,顴骨高隆,不異昔表。嘴唇有傷痕,顯然是匪徒撬口取珠時所致。眾人一齊動手,用如意板(即原來蓋在屍體上的那塊木板。如意板是專門用來往棺內抬屍體用的木板)將屍體抬進棺內,再蓋上一件黃緞被。從地宮裏拾到的慈禧生前掉的牙和剪下的指甲,用一塊黃綢子包成一個小包,放在被上。載澤又將當年得到的慈禧的遺念——一件黃緞袍和一件坎肩,蓋在黃緞被上。最後蓋上棺蓋,用漆封好棺口,塗上金漆。在此之前,他們將從地宮裏撿到的15顆珍珠砸碎,投入到金井中,以示奉安之意。 眾人忙了5個小時,才退出地宮,封掩地宮盜口。
棺蓋打開又隨即蓋上
開啓慈禧內棺,日期定在1983年12月6日下午下班後。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目的是不影響白天遊人參觀。為清理慈禧內棺,組成了一個清理小組,成員包括:所長寧玉福,副所長謝久增、於善浦,幹部李景龍,保衞幹部高福柱,資料室負責人徐廣源,照相師杜清林,瓦工組組長趙生,木工組組長周大明和瓦工師傅趙福祿、木工師傅王江、鉗工師傅楊生,還有從西安請來的造型專家閻文鬥,共13人。
慈禧內棺通體朱漆,頂部四面收起,呈坡狀。棺長225釐米,前高98釐米、後高91釐米,前寬128.5釐米、後寬123釐米。四璧內外均陰刻藏文佛經,填以金漆。棺蓋上有9尊團佛像和鳳戲牡丹圖案。整個內棺基本完好。在棺與槨之間的夾縫間,發現了一堆堆被老鼠咬碎的糖果皮、水果皮和紙屑等,這些雜物整整裝滿了一鐵簸箕。周大明、王江小心翼翼地開啓棺蓋。棺的兩幫與棺蓋之間用4個木榫連接。大家抬開棺蓋立刻圍攏過來,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棺內。

慈禧遺體是否受辱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一件黃緞大被把棺內蓋得嚴嚴實實,被上蓋着一件黃緞袍,袍上又蓋一件坎肩……顯而易見,這是1928年溥儀派人重殮後的原狀!
寧玉福當即果斷地決定:不準接觸棺內之物,立即蓋上棺蓋,恢復原狀。但在蓋槨蓋時,因糟朽殘破比較嚴重,一時難以蓋上,只得暫時放置一旁。大家迅速撤出地宮。幾位領導連夜開會,做出兩項決定:
(一)將開啓慈禧內棺一事迅速上報省和國家文物局;(二)暫時關閉慈禧陵地宮,保留現場,由保衞幹部高福柱每天進去檢查一次,做好記錄。
12月8日,副所長於善浦帶着材料進京,向國家文物局彙報;副所長謝久增則前往石家莊,向河北省文物處彙報。
遺體三進棺
1984年1月3日,國家文物局電話通知清東陵文物保管所:明天國家文物局派幾位同志去東陵。
國家文物局共派5人,有文物保護技術研究所的專家,有錄像師。
1984年1月5日早飯後,清理小組成員及相關人員進入慈禧陵地宮。為了避免外界干擾,關閉了陵寢門。我們每個人都穿着白大褂,戴着白口罩、白手套,一切行動都在攝像機的鏡頭下進行,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
開啓棺蓋後,看到的仍是上次開棺時的情景。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小心翼翼地依次揭取了藍緞坎肩和黃緞袍。每次揭取前,都要拍照片,量尺寸。揭開黃緞袍後,在黃緞被的上面發現一個黃綢子小包。我左手託着小包,伸到攝像機的鏡頭下,用右手慢慢打開,裏面是一顆牙齒、二節指甲。指甲一長一短。這個小包是1928年溥儀派大臣在重殮慈禧時所包,與他們在日記中的記載完全相符。這些慈禧生前掉的牙齒、剪下的指甲,在她入葬時盛放在什麼器物裏,放在什麼地方,清宮檔案和其他史料均無記載。而且慈禧生前可能不會只掉一顆牙,更不會只剪下二節指甲。其他的牙和指甲哪裏去了呢?盜陵匪徒肯定不會拿走,只能是當成廢物隨手扔掉了。
取走黃緞袍後,下面是一條黃緞團龍大被,將棺內蓋得嚴嚴實實。被的中間有一條南北方向的條形凸起。不言而喻,這個部位下面當是慈禧的遺體。我在王民的協助下,用一個長紙筒將黃緞被慢慢捲起。下面露出來的果然是一具屍體。
慈禧遺體保存得比較完整。她頭朝北,腳朝南,仰身直卧。臉和遺體的上身被黃綢子包裹着。下身穿着褲子,已嚴重褪色,一時難以辨別原來的顏色。褲子上繡滿楷體“壽”字,每個壽字長7釐米,寬6釐米。這件褲子與已從地宮裏清出來的“福”字上衣,正好上“福”下“壽”,合為一身。兩隻腳上也裹着黃綢。揭開黃綢,只見兩腳被一條紫紅色綢帶捆着,其中右腳穿着白綾襪子,左腳赤裸,襪子放在左褲腿上。揭開臉及上身的黃綢子,遺體的真面目才完全展現出來。她的頭微向左偏,兩眼深陷成洞。有些花白的頭髮一部分披散於胸前,一部分順垂於右側。右手搭放在腹部,左手自然垂於左胯外側,腰間扎着一條絲帶。胸部袒露,皮膚貼在了骨頭上。雖然肌肉無存,遺體上還有許多裂口,但全身仍然皮骨相連。我用鋼捲尺量遺體,全長153釐米。以此推斷,慈禧生前身高當不低於160釐米。
人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這具乾屍就是曾經統治中國48年,兩度垂簾,連皇帝見了都害怕的慈禧“老佛爺”!慈禧本人也不會想到,在她死後剛剛20年,地宮就被盜掘,她的玉體金身會被拋出棺外,暴屍達數十天之久。她更不會想到,自己的遺體竟先後3次殮入同一口棺木中。
遺體下面鋪着一件黃綢裏蟒緞褥。褥子下面是一塊長條木板——如意板。這是當年抬遺體用的,沒有撤出。我們就是用這塊如意板又將慈禧遺體抬出棺外。如意板下面鋪着一層厚約10釐米的鋸末狀物,到底是什麼,至今也不清楚。國家文物局的一名專家往棺內噴灑了防腐消毒藥液,然後又將慈禧的遺體抬進了棺內,按原狀安放,這是慈禧死後,其遺體第三次殮入棺內。一個人死後,在長達76年的時間裏,其遺體先後3次殮入同一口棺木內,恐怕古今中外也難以找到第二例。
我用原來的綢子將慈禧的臉及上身按原樣包裹好,再按原樣用紫綢帶裹好雙腳。然後將黃緞被、黃綢小包、黃緞袍、藍緞坎肩,按原樣依次放回棺內,完全恢復到開棺時所見到的狀態。文物局的專家再次往棺內噴灑藥液,然後蓋上棺蓋。這時木工已將殘破的外槨維修好,隨即將槨蓋蓋上,一切又都恢復如初。
清理工作整整進行了一天。第二天,徐景海師傅將5位專家送回北京。1月7日,我同於善浦進京,將整理成文的《關於對慈禧內棺進行科學技術處理情況的報告》交國家文物局。
摘自:《清皇陵地宮親探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262 字。

轉載請註明: 慈禧遺體是否受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