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評價李鴻章
李鴻章是近代中國政治、軍事和外交的代表人物,在國內李鴻章為國家的統一安定對農民起義勢力進行軍事鎮壓,為國家的富強而主張改革,主張接受西方文化科技,引進外來科技和先進軍工民事。在國外李鴻章主張和談,對列強綏靖,以換取中國在世界的穩定。
李鴻章照片
近代末期,李鴻章的影響力逐漸增強,然而他桎梏於封建帝國的思想,無法擺脱洋務改革的侷限性,改革未能達到目的。李鴻章逐漸從洋務運動的強國轉為富國,開始構建朝廷的國有民生企業,洋務運動帶來的富裕最終只被少數滿清貴族所有。
洋務運動帶來的新風卻讓近代中國擁有追趕列強的基石,一部分程度上解放了民眾的思想,促進了未來革命的成功。輪船招商局等洋務運動所創辦的企業加快了南方沿海地區的經濟繁榮,漢陽兵工廠等則成為近代中國武裝革命的重要力量。
清政府在世界列強面前任人魚肉,李鴻章作為外事交流的重臣,為保清朝的穩定,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列強的滲透因此不斷增強。李鴻章臨終前簽訂的《辛丑條約》讓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國家,國家陷入混亂。
李鴻章於清政府而言是中興名臣,於國家民眾而言是賣國罪人,於歷史時局而言是改革偉人。李鴻章才能卓越,而滿清的腐敗讓他的施展空間大為限制。水淺船大,讓人扼腕。
李鴻章政改筆記
李鴻章的政改筆記出自雪珥,全面分析了李鴻章利用洋務改革拯救腐朽的帝國,在這段時期李鴻章的敵人內有封建政敵和滿清貴族,外有帝國主義壓榨,而李鴻章通過“以夷制夷”和培養軍方後人來擴大洋務運動的影響力和改革進度。
李鴻章政改筆記
在政改筆記中,我們看到李鴻章是如何成為清政府的一代權臣,在國內的反對中通過政治鬥爭在夾縫中求生存,利用貪官污吏達到國內各大勢力的平衡,經歷低潮仍舊不改初心,從而完成洋務改革的既定目的。
李鴻章並非漢奸,國內逼迫希望談和,國外列強進行壓迫恐嚇。在《馬關條約》談判期間李鴻章甚至遇刺,同時父子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因為李鴻章擴建海軍、修建鐵路等試圖保護清朝的海疆安全,此事讓日本對李鴻章極為忌憚。然而這次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讓李鴻章陷入了政治低潮,洋務運動也開始偃旗息鼓。
李鴻章曾經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西行,為政改積攢知識。在各國遊覽期間,李鴻章受到了各國的驚歎,對於這個沒落的東方大臣擁有近代其他人所沒有的眼光和政治手腕錶示認同,這讓李鴻章受益匪淺的同時也為未來的外交賣國罪名埋下災禍。
在李鴻章低潮時期,他對中國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民主或君主立憲表示認可,認為這極有可能會發生,同時他也期望未來的政治領袖謹記國家統一對於崛起的必要性。
李鴻章訪美
李鴻章一生多與外國人打交道,但是引起國內外轟動的還是1896年8月底的那次訪美。當時的李鴻章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為了宣傳他的洋務運動,為了能使大清的國力昌盛,也為了保護中國人在國外的利益,他訪問了美國。
李鴻章畫像
當時李鴻章出訪美國舉國關注,國際上也很關注此事,美國朝野也把他當做一件大事,作為東方第一位高官來到美利堅,《紐約時報》跟蹤報道了李鴻章的活動全過程。
李鴻章此次出訪美國,行程緊湊,除了例行公事外會見外國使者,看完在美華人外,還發表了著名的演説,抗議美國的排華法案及美國歧視華工的做法,並接受了記着訪問,討論了清朝的對外政策,歡迎外國人在中國來進行友好的經商和投資,他説“我們必須保護國家主權,不允許任何人危及我們的神聖權力。我將牢記格蘭特將軍的遺訓,所有資本,無論是美國的還是歐洲的,都可以自由來華投資”。
為期十天的訪美活動結束後,李鴻章離開華人自發送行,在訪美的十天裏,這位古稀老人不卑不亢的展現了中國人的氣節,展現出了一個高官特有的風度,他雖然是一位老人,但是卻用自己的行動為這個國家儘自己可能的力量,也許對於他的功過歷史早有明説,但是在不同人的心裏,這位老人愛國這一點是沒有異議的,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愛國老人。
李鴻章書法
作為封建帝國終點的重臣,李鴻章仍舊留存着中國古代讀書人特有的嗜好,友好學子同鄉,和睦親鄰師友,擬寫對聯詩作表明心意。李鴻章留下來的書法,也大都證明了他在中國傳統文學的造詣頗具功底。
李鴻章書法
李鴻章的書法作品處於近代,留存較多,然而價值卻遠超一副古字畫。古代常常以字觀人,以文取官。李鴻章曾經做過翰林庶吉士,這表明他的文學功底是值得肯定的。他的墨寶多贈以同袍將士或同窗官員,以書法表明自己的心跡。
“常將令德表風俗,不以外物攝天和”,這段不過最簡單的對聯表明了李鴻章下筆時的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朝中重臣,李鴻章意在富國強兵,他已經不需要甚至不想要通過爭權奪利來保障自己的權位。
“天”字在聯中鋒芒必露,李鴻章的個人榮辱被清政府和列強的外交踐踏,他不再在意這些身外名聲,以忠君愛國貫穿自己的一生。
李鴻章晚年時的書法已經逐漸藏鋒於內,他的落款已經由原來的“合肥李鴻章”變為“儀叟李鴻章”。他已是垂垂老矣,已經將畢生奉獻了國家。他為官做事從不脱離朝廷法度和帝后旨意,他下筆成書極為顧全紙張大局佈置。
至今為止,李鴻章所有的文字姿態極低,無論是隸書或是行書草書,謙讓而恭謹,處處避讓,循規蹈矩,然而在字裏行間的距離和字體的大小,我們也能看到這個老人有時下筆的無奈和決心。
李鴻章後人
李鴻章畫像
在李鴻章簽訂《辛丑條約》死後不久,長子李經述在守孝期間也逝世了,唯有李鴻章的幼子李經邁承擔起李家朝中的力量。李鴻章對於幼子極為喜愛,因此李經邁受到李鴻章餘蔭清政府做到駐奧匈帝國大臣、民政右侍郎等職。李經邁是最為理解父親的人,所以他曾一度為父親鳴不平,深悔看錯他人、錯信朝廷。
李鴻章在簽訂《馬關條約》極為頹唐,家中唯有長孫李國傑稍緩他的情緒。李國傑極為著名,和軍閥段祺瑞等人交好,在北洋時期和民國初期佔據高位,長期掌握輪船招商局。李國傑出手闊綽,與杜月笙、黃金榮等相交甚密,曾經救濟抗日誌士王亞樵。蔣介石上位後,李國傑因洋務運動和滿清遺產與蔣介石交惡,且並未看透政治大局,在日軍侵華後不久,被蔣介石指使軍統暗殺。
李鴻章的曾孫一代隨着李國傑的死亡和日軍侵華而逐漸沒落,或隱姓埋名,或專於學術,多數生活在上海或安徽合肥。在現代中國,李鴻章的後代多為道字輩和永字輩。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這句古人的諺語在李鴻章後人身上完全應驗,自李鴻章的從孫開始,他們不再擁有貴族的驕傲,依靠自己曾經受過的教育、知識素養,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