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盧照鄰的詩有什麼特點 雨雪曲盧照鄰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盧照鄰的詩

盧照鄰,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初唐著名詩人,雖不及杜李有名,卻也是初唐四傑之一,在文學造詣上與楊炯,駱賓王,王勃齊名,被世人稱之為“王楊盧駱”。盧照鄰現存有七卷本的《盧升之集》。盧照鄰的詩讀起來蕩氣迴腸,頗有深意。

盧照鄰畫像

盧照鄰在唐高宗永輝五年,為鄧王李元裕府典籤,在這之後,盧照鄰受到器重。並將盧照鄰納入自己府下,深得李元裕的歡喜。李元裕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十七個兒子,在皇家也是比較有權威的,李元裕本身愛書,藏書更是多,盧照鄰便利用工作的便利,常常在李元裕府中看書,可謂是博覽羣書。

盧照鄰一生在政治上可謂是跌宕起伏,頗為不順。盧照鄰在屆滿去官後,離開蜀地,搬到洛陽居住,但是因為政治上的事遭遇橫禍,鋃鐺入獄,後得得救於友人才倖免於難。後又感染了疾病,居住在太白山,據説服丹藥中毒,手足皆廢。在往後的日子裏,生活越加艱辛,身體上的疾病讓,盧照鄰鬱郁不得志,最後投潁水而亡。

盧照鄰擅長詩歌體和駢文,詩句朗朗上口,不少佳句廣為傳頌。盧照鄰的詩對七言古詩的發誓有着巨大的貢獻。盧照鄰的詩算不上有特別多的華麗的語言,但是以質樸的文風和簡潔的語言取勝,給初唐的詩壇帶來了些許清流,也是初唐時詩歌的典範。

雨雪曲盧照鄰

盧照鄰,唐代著名詩人,初唐四傑之一。字升之,幽州人。盧照鄰在初唐時期文風老練,擅長詩歌體,做的詩膾炙人口,傳頌至今。盧照鄰一生用跌宕起伏形容為之不過,盧照鄰自幼喜愛看書,並且對書和詩詞有獨到的見解,所以便有了與王勃,駱賓王,楊炯齊名的稱號。

盧照鄰畫像

盧照鄰雖然博學多才,但是政治仕途坎坷,多次遭人陷害,一生疾苦,中年後更是感染風疾,也是現在所説的風濕病,後來隱居太白山煉丹藥,至此手足皆殘,最後投水而死。但是盧照鄰的詩揭示了社會的百態,他在描寫環境的同時可以把自己所想表述進去。

盧照鄰的雨雪曲是一首邊塞詩,也是盧照鄰的五言詩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詩。此詩表達了現實的正反面,從大到小的深層次的表述也是此詩的特點。

雨雪曲中寫到將長城比喻成一個華麗的宮殿,但從長城的肅靜中又表達出了有大批人因為被擄去當兵戰死在戰場上,縱使長城上面平靜,但是背後卻有着鮮為人知的殘暴事件。通過前殿的安樂祥和,特別是詩中“節旄零落”,具有明顯的諷刺意義,表達了人們全部都犧牲了,但是沒人為他們的死感到悲哀,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和死亡,除了自己。

盧照鄰的雨雪曲表達了詩人對邊關戰士的同情,同時也是映射自己懷才不遇的悲涼仕途,更側重表達了天子只知道傳來的和平的消息,卻不曾想起那些為了和平和正義所犧牲的戰士們。

盧照鄰 十五夜觀燈

盧照鄰,字升之,漢族人,初唐四傑之一。與楊炯,王勃,駱賓王齊名。盧照鄰在駢文和詩歌上面尤其在行,其文風老練簡潔,總是能出其不意的打動人心。盧照鄰十五夜觀燈就能很明顯的體現出盧照鄰的文風。他將節日氣氛與心中所想結合,烘托出了元宵節歡快明亮的節奏,也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尤其是“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這兩句詩更是把元宵節的歡快團圓的氣氛烘托到極致。

盧照鄰畫像

盧照鄰十五夜觀燈就是描述的春節後的景象,在傳統的春節假期中,人們忙着拜年,走親訪友,雖然有新衣穿,有佳餚在口,但是春節的娛樂項目比較少,大多數的百姓都是在家歡度。而這之後的元宵節便是孩子們出來玩耍的好時機,孩子們拖上大人與他們一起遊園參與各項活動,把春節的氣氛推向高潮。繽紛絢麗的元宵燈火像繁星一樣灑落人間,照耀着無數的家庭。遠處的高樓好像天空的明月,更有尋常百姓家的美麗姑娘為節日填滿歡聲笑語。這首描繪元宵的古詩把世人帶回了初唐,元宵節異常熱鬧。在宋代之後,人們更是對元宵佳節喜愛有加,元宵節不僅是親人們團聚的日子,也是更多的青年男女相識交友的日子,歡聲笑語,才子佳人,好不熱鬧。

盧照鄰的詩句朗朗上口,詩句明朗,彷彿有身臨其境之感,從他的詩中我們看到了古代人對節日的嚮往和喜愛。


 

盧照鄰墓

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初唐著名詩人,是初唐四傑之一,在文學造詣上與楊炯,駱賓王,王勃齊名,被世人稱之為“王楊盧駱”。盧照鄰現存有七卷本的《盧生之集》。有集二十餘卷,又著有《幽憂子》三卷,詩作二卷。盧照鄰的詩讀起來蕩氣迴腸,發人深省。

盧照鄰畫像

盧照鄰小的時候很聰明,文學造詣也高於其他的孩子,獲得了賞識,一路得到提升,這與盧照鄰的聰慧是分不開的。但是在中年仕途正旺的時候盧照鄰感染了風疾,因此不得不去官。名醫孫思邈曾經照料過盧照鄰,併為他調理風疾。但是風疾嚴重,在越往後的日子裏,盧照鄰長居太白山,終日與丹藥為眠,但是風疾卻愈加嚴重,雙腳萎縮,一隻手也殘廢了。他再也無法寫詩作樂了,只能終日倚在太白山腳下,盧照鄰一生坎坷至極,仕途不得力,身體也抱恙。

因為沒有了人生目標,盧照鄰只能為自己買了幾十畝地,這也是他為自己養老,但是世人有説,盧照鄰買了地以後,竟然把地築成了自己的墓穴,每日卧在其中,也算是為自己終有一天要離去做個打算。盧照鄰疾病嚴重,終因不堪忍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也不想再忍受這份痛苦,決意與親屬道別,離開這人間,最後投水而死。但是後來世人又説在盧照鄰投水前,他的師父孫思邈逝世,大家認為這才是造成盧照鄰自殺的終極因素。

盧照鄰名句

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是初唐傑出的的詩人,世稱“王楊盧駱”初唐四傑,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

盧照鄰畫像

盧照鄰出身名門,曾經為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但是隨後的政治道路上卻是不甚坎坷,最終在屆滿去官後,感染疾病,隨後逝世。但是盧照鄰的詩歌在今天看來是絕佳的名句,盧照鄰擅長詩歌和四六文,在四言和六言的絕句屢創佳作,被後人所傳頌。盧照鄰在四十歲後,因為身體抱恙,去官後就搬到了龍門山,但是最終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投水而死。

盧照鄰的詩,以歌行體最為擅長,盧照鄰的七言古詩《長安古意》就與駱賓王的《帝京篇》齊名,都是在初唐時期很優秀的詩歌作品,也是傳頌到現在的文學經典,其中便有不少盧照鄰名句。盧照鄰的詩多是描繪京城長安的現實生活場景,揭露了權貴階層驕奢的生活以及小人物的掙扎心理,描繪了作為普通人的眾生對這樣金光閃耀的生活的羨慕和嚮往之情,但是在詩句之間也流露出了自己政治道路坎坷,懷才不遇,遇人不淑的悲涼情景。盧照鄰名句中最著名的便是“得成比目何辭死,願做鴛鴦不羨仙。”盧照鄰名句傳唱度極高,家喻户曉,人盡皆知。在今朝,這樣的佳句還值得世人的學習和讚歎。

盧照鄰名句朗朗上口,不少佳句廣為傳頌。盧照鄰的詩對初唐時期的古詩和文風有較大的影響,他的詩多是簡樸但發人深省。盧照鄰名句滿天下,也是世人常常學習的文學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