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雪景怎麼拍才好看學會這幾招就等下雪了

  怎麼拍好雪景是個超級無比大的話題,詳細得講可以寫本書了。先貼點照片,再分享經驗。

  在這裏我們分享一些拍攝中的經驗。這段文字也是收錄在我的《旅行攝影聖經》(完美隨行版)裏面。

  1. 為什麼雪景總是灰濛濛的?

  為什麼雪景總是拍出來灰不拉嘰的呢?還記得雨天的情景嗎?其實這兩者的情況差不多,都屬於能見度低、反差低、不通透的畫面。這時如果曝光和選景做得不到位的話就很容易拍到灰濛濛的照片。

  SONY A900、16-35mmF2.8ZA、F5.6、1/250S、ISO200、+1.7EV、日光白平衡、德國富森

  拍攝雪景,曝光補償一定要增加,而且要大幅度地增加。這張照片加了1.7EV,雪的顏色已經比較正常,但畫面依然有點灰。這是因為當時是陰天,本身光線就比較弱。另外,主要景物離得遠,畫面就容易顯得灰。

  SONY A900、16-35mmF2.8ZA、F5.6、1/250S、ISO200、+1.7EV、日光白平衡、德國富森

  還是在同一個地方。當我們在畫面前景增加了斜向走勢的欄杆,雖然沒有改變曝光參數,但畫面的反差和層次會比上一張更好些。

  秘籍放送:找到深色物體做前景

  然後還要注意,不要離得太遠拍攝,這樣在焦點到鏡頭之間會有大量的雪花飄舞,尤其是當雪比較密的時候,畫面的反差和清晰度會被雪花大大降低,導致畫面看起來非常灰,而且沒有焦點。

  SONY A900、70-200mmF2.8G、F6.3、1/10S、ISO100、-0.3EV、自動白平衡、上海

  拍攝距離遠,雪又密,畫面裏積累了過多的雪花飄過的軌跡,導致畫面比較灰,而且清晰度看起來不高。解決的辦法是靠近一些縮短相機與被攝主體之間的距離。

  2. 多白才算白?

  雪景要狠狠地加曝光補償,恩,這個好記。不過到底加多少才算比較合適呢?一般要看雪地在畫面中所佔的比重,比重越大,加的越多。其次是要考慮雪地需要保留多少細節?細節要多,曝光就不能加得太過份。

  SONY A900、70-200mmF2.8G、F11、1/500S、ISO100、+2EV、日光白平衡、瑞士少女峯

  雪坡上一道道滑雪後的痕跡非常有趣,為了保留這些痕跡,我在曝光時選擇了+2EV的補償。如果加的更多,雪地就變成沒有任何紋理的平面了。

  當然也有例外情況。如果雪剛下,或者地面温度高,儘管雪很大,但還是不能很快積起來,這時白色的雪還比較少,倒並不一定需要增加曝光。還是要看畫面中深色物體與淺色物體之間的比例。

  SONY A900、70-200mmF2.8G、F7.1、1/15S、ISO100、-0.7EV、自動白平衡、上海

  曝光補償的增減關鍵看畫面中淺色物體與神色物體之間的比例,而不是下雪一定要增加曝光。圖片中大片的深色背景就必須降低曝光。

  3. 為什麼藍了?

  有時雪地怎麼拍出來會是藍色的呢?這個問題牽涉到白平衡的設置。在太陽底下,要獲得正常的曝光,我們可以選用日光白平衡。不過把日光白平衡放到陰影下去拍攝時,就會產生陰影部分偏藍的現象。如果要獲得正常的色彩效果,可以選用陰影白平衡,當然,此時的自動白平衡大多也能發揮不錯的作用。

  當畫面中即有陰影下的部分,又有太陽光下的區域,就要看你打算以哪塊區域的色彩為準,做相應的白平衡設置。要麼陽光下的區域色彩正常,陰影偏藍。要麼陰影色彩正常,陽光下的偏黃。要做到兩邊都正常是不可能的。

  SONY A900、16-35mmF2.8ZA、F10、1/160S、ISO100、日光白平衡、瑞士少女峯

  為了強調雪地陰影的氣氛,我特意選用了日光白平衡來拍攝,陰影下的區域就會嚴重偏藍,遠處的雪山色彩正常。這樣的畫面比較接近當時肉眼的觀感。

  秘籍放送:日光白平衡最好用

  4. 怎麼又黃了?

  晴天的光線是最好處理的,怎麼拍都好看。陰天如果還有霧的話,真的容易顯得灰暗。在下雪時,天空也時常是灰濛濛的。我的經驗是與其拍到個灰呼呼的畫面,還不如搞點顏色出來。這種光線下相機的自動白平衡常常會表現得有點黃,倒是正好可以利用一下。

  SONY A900、16-35mmF2.8ZA、F7.1、1/60S、ISO200、+1.7EV、自動白平衡、德國富森

  雪後陰天又遇大霧,這真是個糟糕的天氣。當時試了好幾種白平衡設置,最後發現還是自動白平衡時略帶一點黃色調的畫面來的舒服。

  秘籍放送:白平衡為色調服務

  5. 為什麼下雪的時候畫面上都是“亮點”

  有時我們希望記錄下雪花漫天飛舞的景象,如果用了閃光燈拍照就很有可能像下圖一樣拍到許多亮斑。這些都是離鏡頭比較近的雪花被閃光燈照得太亮後留下的影像,會很影響畫面效果。正確的做法是關閉閃光燈,用慢一些的快門速度拍攝,或者略微提高一些 ISO 值。最佳的做法是使用三腳架,用慢速快門來記錄雪花飄落的軌跡。

  用慢速快門表現雪花飄落的情景,雪花會被拉成絲狀。多慢合適?要看雪花降落的速度,一般 1/60-1/2 秒都可以嘗試,雪花速度越快,快門速度就可以相應高一些。否則就要用比較慢的快門速度來達到虛化效果。此時,必須使用三腳架才能拍到清晰的照片。如過能用快門線 + 反光板預升的功能會讓照片更加清晰。

  SONY A900、70-200mmF2.8G、F5、1/40S、ISO100、自動白平衡、上海

  當時雪花飄落的速度非常快,我決定用略快一些的快門速度來拍攝。這樣的快門速度也有助於在白鷺動的時候多拍到一些清晰的照片。要獲得清晰的雪花飄過的痕跡,背景要選擇顏色比較深的,這樣才能把雪花襯托出來。

  秘籍放鬆:用慢門表現雪花飛落的軌跡。

  6. 征服雪山

  除了普通的雪景之外,我們也許會有機會到雪山上一探究竟。在征服雪山的同時也要記得拍點照片下來哦。這可是不可多得的經歷。爬雪山時要輕裝上陣,不要帶太多的器材,否則會影響行動。

  SONY A900、70-200mmF2.8G、F8、1/250S、ISO320、日光白平衡、美國 阿拉斯加

  將鏡頭對準同行的登山者,連同雪山一起拍攝下來。構圖的時候不要把人物拍得太大,因為我們的重點不是人,而是在這個環境中的人是怎麼活動的。要控制好環境、人物、背景之間的比例。

  秘籍放送:自己先別喘

  7. 以小見大

  在拍雪景的時候,也可以找一些小細節來表現雪的魅力。比如冰稜、雪花、雪的紋理等,只要你把自己的眼睛變成放大鏡,就能發現很多有意思的畫面。

  SONY A900、16-35mmF2.8ZA、F5.6、1/100S、ISO100、+2.3EV、日光白平衡、瑞士少女峯

  户外是雪後陰天,最糟糕的天氣了。白茫茫的一片,又是大風,遠處什麼都看不見,什麼都拍不了。回到屋內,看到窗户上的積雪很像一座雪山,上面是漫天大雪的樣子。拍攝的時候要去除窗框之類的一切雜物,讓畫面顯得純粹抽象。

  8. 雨雪天器材的防護

  雨雪天氣在器材使用方面要小心一些,不拍時最好把鏡頭蓋蓋上,可以把相機藏在防水的外套裏面,或者專門用個塑料袋套起來。如果你的器材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就更好了。

  專用防水套,整個相機都可以被包裹起來,只露出鏡頭、取景器,適合在雨雪天氣使用。

  我也曾試過未做任何防護措施,直接把相機淋在雪裏拍攝。回去用乾的軟布擦乾相機和鏡頭表面,再用高壓氣罐吹出按鈕縫隙裏的水。

  如果從寒冷的室外回到室內需要非常小心。温差加上潮濕的空氣會讓器材表面結霜,不管器材是否防水都不是件好事。應付的辦法是進屋前用塑料袋把器材密封起來,進入室內後直至器材恢復到室温後再打開。沒有温差就不會凝結冰霜。

  9. 為什麼雪天我的電池跑的那麼快?

  雪天氣温比較低,會造成電子設備的電池活性降低,結果就是好像電池沒用多久就沒電了。怎麼辦呢?如果你只有一塊電池,那就把相機塞進外套裏,需要拍攝的時候才拿出來。如果你有兩塊以上的電池,可以把備用電池貼身放,等機身那塊電池顯示沒電了,就換上熱乎乎的那塊,如此交替反覆,可以用很長時間。

  我實際的經驗,當在零下 5、6 度到零度左右的氣温似乎不會對鋰電池產生太明顯的影響。如果到零下 2、30 度的話要小心一些,幾塊電池輪替捂熱拍攝的方式還是最有效的。閃光燈使用的 5 號鎳氫電池要小心一點。

  10. 服裝問題

  首先是分清楚這裏到底是乾冷還是濕冷。其實濕冷環境更加讓人覺得寒冷,一些北方人零下二、三十度都沒什麼感覺,但到了南方零度就能把他們打垮。所以先不要被具體的温度嚇倒,搞清楚乾冷和濕冷再決定穿多少衣服。

  就我最近幾年多次去北極的經歷來看:

  1.普通城市裏穿的羽絨服、衝鋒衣在低於 -30 度的地方統統沒什麼用,大概連 -20 度都夠嗆。裏面多穿幾層?只能説對付,行動不便,對排汗也很不利,也就限制了攝影師的活動。

  2.羽絨服一定要重磅的,並且具備防風面料。因為温度極低的地方大多是乾冷,體感並沒有那麼誇張的冷,哪怕只穿內衣 + 抓絨都可以在零下十幾度的室外待上十幾二十分鐘,不是還經常有人脱光衣服拍照留念或洗芬蘭浴之類的嘛?這些都沒問題,但如果有風,衣服又不抗風的話,那體感一下子就掉到冰窟了。

  3.能對付 -30 度以下的羽絨服只有極地款重裝備。我在 -40 度的時候還開雪地摩托,還要再加上 -10 度的風速才是實際温度。是 800 蓬還是 900 蓬關係不大,重要的是充絨量 + 防風面料。一件衣服抵得上一牀羽絨被的充絨量,能不暖和嗎?

  4.裏面穿一件普通抓絨,再裏面就是保暖排汗內衣。在寒冷户外拍攝,如果出汗再冰上的話會非常受罪,一件好的排汗內衣很重要。上身三層即可。

  5.褲子按雪褲 + 保暖排汗長褲的方式配置,如果非常冷,可以多加一條普通的抓絨褲。不要選衝鋒褲,太薄了,沒用。也不要選牛仔褲,你會發現大腿就像暴露在外一樣流失熱量。

  6.鞋子一定要高幫的,我穿了保暖户外鞋去北極,被當地人説,你那不行。扔給我一雙裏面有氈的長統靴子,可以扛 -60 度!

  7.襪子選擇户外羊毛襪 + 户外襪,羊毛襪的保暖性很好。

  8.臉要戴頭套,俗稱打劫帽。開雪地摩托一定要戴雪鏡。戴眼鏡的朋友最好是換隱形眼鏡,再做防護。拍攝時可以把雪鏡拿下來。

  9.一般户外品牌賣的抓絨帽、毛線帽、內帶抓絨的毛線帽,在這麼抵的温度下都不太行。尤其是沒有做過防風處理的,風鑽進來太受罪。皮帽子是個很好的選擇!

  10.手套戴兩層,外面厚的滑雪手套,防風防水保暖。裏面薄手套,拍攝時把厚手套摘掉即可。

  雪景拍攝技術小結:

  1. 增加曝光補償

  2. 日光白平衡與自動白平衡

  3. 用慢速快門拍攝雪花軌跡

  4. 找深色背景襯托雪花

  5. 注意尋找細節

  6. 保護好相機和電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25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雪景怎麼拍才好看學會這幾招就等下雪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