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的定義有很多描述,綜合的説法是:“發生在中小學幼兒園及其合理輻射地域,學生、教師或校外侵入人員故意攻擊師生人身以及學校和師生財產,破壞學校教學管理秩序的行為。”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校園暴力分為不同的類型。
1、 以校園暴力發生的地域不同,可分為校園內暴力和校園周邊校園暴力;
2、 以校園暴力實施主體的不同,可分為學生實施的校園暴力、教師實施的校園暴力、校外人員 實施的校園暴力;
3、 以實施者性別的不同,可分為男生實施的校園暴力和女生實施的校園暴力;
4、 以校園暴力是否為校方或司法機關所發現為標準,可分為明性校園暴力和隱性校園暴力。
目前我們更多談及的是以未成年學生為加害人和被害人的校園暴力控制,使得本來應該美好的校園成為暴力的場所,這是令人悲憤的社會現實。
根據暴力的手段大致可分為 6 個類別:關係暴力、語言暴力、肢體暴力、性暴力、反擊型暴力、網絡暴力。
1、 關係暴力:最為常見的,容易被忽視
關係暴力是對某個人排斥和拒絕,使他脱離小圈子,或者是切斷他的社會連結,讓他覺得被孤立。這種暴力通常通過語言暴力進行表達,比如説散佈謠言、冷嘲熱諷。女孩子更多通過關係暴力達到傷害同學的目的。
2、 語言暴力:肉眼看不到傷口,心理傷害大
語言暴力的威力有時不亞於肢體暴力,通過語言來刺傷別人,使別人精神壓力增大,語言上的欺負、譏笑、貶損、詆譭、造謠,會讓人的心理嚴重受挫和扭曲,喪失自我感。而且語言暴力通常是肢體暴力的前奏。
3、 肢體暴力:最令人恐懼
肢體暴力通常出現在權力不對等的學生身上,一些人長期欺負、虐待、毆打弱小者,比如搶奪同學的物品、勒索同學的錢財、拳打腳踢砍傷打殘,給同學的身體留下明顯傷痕,恐嚇同學不能告訴家長和學校。
4、 性暴力:涉及性與性別的侮辱和侵犯
性暴力包括性騷擾;有關性或身體部位的黃色笑話、評論和取笑,比如“波霸、飛機場、矮冬瓜”;對性別取向的取笑,比如“娘娘腔、男人婆”;傳播令人厭惡的與性有關的紙條或流言,比如説“某某和某某相好,説某某有很多異性朋友”;身體上的侵犯行為:以性的方式摩擦或抓別人的身體,強迫別人進行非自願的性行為,比如觸碰別人的下體、屁股、胸部、脱褲子、掀裙子、偷看上廁所和換衣服。
5、 反擊型暴力:被害人和加害人只有一線之隔
長期受到暴力控制的學生,在得不到學校和家長的有效援助下,迫不得已的反擊行為,對實施暴力者進行打擊報復,或者進行威脅恐嚇。也有一些被害人會轉向去欺負比他更為弱小的人。
6、 網絡暴力:速度快、管道多、殺傷力大
互聯網給人提供了便捷的交友和聊天渠道,由於網絡的隱匿性強和傳播範圍廣,利用網絡散佈流言、攻擊辱罵同學、發佈暴力欺侮同學的視頻和照片、向同學示威炫耀自己的能力。
以上 6 種暴力類型並不是單獨出現,有可能會混合在一起出現加害人和被害人的關係中。
學生受到了暴力對待,首先選擇了忍氣吞聲的處理方式,其次才想到要告訴家長,本來應該是優先考慮向老師和校方求助的,反而是到了最後關鍵時刻才不得不開口,彷彿向學校尋求保護是一種下策。
很多時候是因為老師和校方的對校園暴力的認識不足,僅憑淘氣或惡作劇來裁定學生的行為性質,傾向於譴責弱勢一方,這就導致了學生對老師和校方的負面理解“告訴了老師也沒有用。”“老師不會管的,説不定這個事説出來之後,對方會報復我。”
控制校園暴力,是家庭、學校、社會和政府的共同責任,學校有第一責任主體的特殊地位,加強學校管理和提高教師素質,以及建立預防校園暴力的綜合體系都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