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市蜀山區龍居社區的幼兒園畢業班小朋友,在志願者幫助下,學習用舊日曆紙包書皮、整理書包,迎接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記者 楊竹 攝
面對孩子升學 家長焦慮來自何處
“我女兒上大班時周圍不少同學就已經會寫名字、會做10以內加減法、認識拼音了,而我們按部就班什麼文化課知識也沒學。今年9月她就要上小學了,孩子媽媽擔心她‘零起點’上學不適應,所以暑假裏給她突擊提前學起了一年級語文、數學知識。這些內容學校不是要教的嗎?有必要提前學嗎? ”合肥市民馬先生有點疑惑。“我所瞭解的周圍同年齡段的孩子,很少有不打算上幼小銜接課程的,所以幼小銜接班一定要上。 ”孩子媽媽説。她聽説一年級課程教學進度很快,如果上小學之前不給孩子報班,孩子就會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成績就會很差。為了要不要給女兒進行幼小銜接輔導,這對夫妻發生了分歧。
據記者調查,大部分家長其實並不希望幼兒過早接觸拼音和算術知識,只是擔心周圍孩子都學了,自己家沒學會落後;或擔心小學一年級教拼音、計算教得很快,如果幼兒園階段不學,一年級就會很吃力。這部分家長往往都是被環境影響而選擇提前學。也有少部分家長是希望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主動提前學。還有一部分家長則是明確反對提前學課業知識,表示願意把精力投入在文化課以外的興趣培養上。
面對家長的擔心,幼兒園大班大多開設了幼小銜接課程,但是這些課程之間也存在差異。家住合肥市經開區的樊女士告訴記者,她家孩子在上幼兒園時,老師在大班的最後一個學期的幼小銜接課程裏,會教一些拼音、寫字和數學入門知識;而同在一個區的另一所幼兒園的幼小銜接課程則沒有教授這些知識,主要是帶孩子做一些數字拆分、時間訓練等遊戲。
校外的教育培訓機構也敏鋭地注意到幼小銜接的市場行情,“幼小銜接曾經是暑期教育培訓最熱門的板塊之一。 ”合肥某培訓機構負責人表示。但是近幾年,幼小銜接教培機構行業狀況不如以前,“一是很多幼兒園自己就開設了幼小銜接班,導致培訓機構招生困難,競爭壓力很大。二是越來越多的家長有自己的想法,開始自己着手進行幼小銜接了。我們機構從去年開始就不開設幼小銜接班課程了,現在開放的課程主要以關注兒童專注力為主。 ”該負責人説。
盲目不當銜接 帶來的問題會更大
事實上,不恰當的幼小銜接方式也會產生一定危害。安徽師範大學教育專家吳玲認為,5歲至6歲兒童骨骼比之前堅硬了些,大肌肉動作(如手臂動作)比較協調,而小肌肉動作(如手指、手腕動作)顯得笨拙,如果這個時候讓大班孩子長時間寫字,骨骼很容易發生變形。
盲目幼小銜接還可能帶來更心理上的深遠影響。 “拿學習拼音來説,從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來看,第一單元開始就是先識字,之後再學拼音,孩子都會覺得學習並不是一件難事。這樣教學的目的就是從熟悉的事物和生活入手,減緩銜接的坡度,緩解學習語文的壓力,讓孩子明白拼音只是幫助我們識字、閲讀和表達的枴杖。而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孩子提前學習拼音升入小學後,覺得自己反正學過了,上課時就不太用心聽了。更讓老師頭疼的是讀音不標準,書寫不規範甚至握筆書寫姿勢錯誤的現象很突出,這時候想糾正就比較困難了。”蕪湖市綠影小學副校長賈紅娟説。她表示,被逼迫提前學習的效果並不好,還可能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針對幼小銜接易出現的問題,省教育廳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併發布了《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攻堅行動的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幼兒園要做好入學準備教育,小學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落實國家課程遊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等實施方式,強化兒童的探究性、體驗式學習,切實改變忽視兒童自身特點和接受能力的現象,堅決糾正超標教學、盲目追趕進度的錯誤做法。同時,強化園校聯合教研,增進家園(校)協同有效溝通,加大對校外培訓機構、小學、幼兒園違反教育規律行為的治理力度,開展專項治理。此外,全省要建立16個幼小科學銜接省級實驗區,96所試點幼兒園、32所試點小學。各市要推薦1個縣(市、區)作為省級實驗區,並在實驗區內推薦6所幼兒園、2所小學作為省級試點園(校)。 2021年秋季學期開始先行試點推進幼兒園入學準備和小學入學適應教育。
我省多地也在推進科學幼小銜接上進行探索。阜陽市潁州區搭建幼小協同的有效機制,合力打造科學銜接的教育生態,遴選確定了北城小學、文峯小學等一批學校進行試點探索。與此同時,潁州區還組織幼兒教師定期參觀小學一年級的教學活動。活動中,幼兒園教師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特點,從幼兒的心理年齡特點、幼小銜接課程、家園指導以及班級管理等方面進行分享。 “有些孩子提前學習了拼音、數字的知識,上課的時候就不願意再認真聽講,容易習慣性走神。反而是那些沒過早接觸課本知識的孩子,因為抱着自己不懂要學習的心態,反而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直線上升。 ”阜陽市北城小學教師劉婉倩從自己的工作經驗出發,分析幼兒入學後面臨的常見問題。她認為,大家在實際教學案例中更加深刻體會到幼小銜接的重點不應該放在知識的灌輸上,更應關注學習習慣的培養。
合肥市青年路小學在應對幼小銜接問題時,針對低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學校“投其所好”,為一年級小朋友開展精彩紛呈的活動:如傳承文化篇,承載“祖國發展我成長”的新中國曆程的復興號列車模型,吸引小朋友登臨列車,打卡拍照;愛我校園篇,用吉祥物人偶娃娃歡迎小同學,用巧手實踐拼校徽,用走紅毯的方式讓入學充滿儀式感;禮儀教育篇,開展走好人生第一步的軍訓活動,以古代蒙學點智啓慧禮來薰陶童蒙等,入學課程的設計和開發兼具科學、趣味、互動和體驗。 “我們一年級的教學,會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請家長們放心。 ”青年路小學副校長範麗娟説。
“零起點”不代表“零關注”銜接要講科學
在採訪過程中,很多長期工作在教育一線的專家表示,家長重視幼小銜接是好事,但一定要有正確的心態和更科學的方法。
“我們進行‘零起點’教學,不代表家長就可以‘零關注’。”範麗娟説。她告訴記者,在一二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教授課業知識的背後更多是思維習慣和學習習慣的訓練,而不是比誰認的字更多、寫得更快更好、會做的題更復雜。 “所以,家長應該把幼小銜接的關注點放在習慣培養上。 ”範麗娟表示。
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與成長,家長首先需要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研究發現,幼兒園大班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已開始接近小學生,好學、好問是求知慾的表現,有時會體現在孩子的一些淘氣行為中,如:把玩具汽車拆開,看看裏面有些什麼,它為什麼會動,為什麼會發出聲音。家長應該保護兒童的求知慾。不要因嫌麻煩而拒絕回答孩子的提問,對類似拆壞玩具的行為也不要簡單地訓斥了事,而應該加以正面引導,滿足他們渴求知識的願望。而且,大班孩子抽象概括能力開始發展,已開始掌握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能對熟悉的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開始能夠控制自己,做事顯得比較有主見。
為幫助家長更好做各學段科學銜接,省教育廳近日組織一批教育專家錄製了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專題講座視頻,通過電視頻道和網絡推出。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由於大腦神經活動興奮水平較高,孩子會表現出跳躍性思維、話多、坐不住、安靜不下來的情形,注意力持久時間較短。”吳玲在講座裏舉出的這個例子,讓很多家長都非常認同。她在視頻裏告訴大家:6歲至8歲的孩子身體發育處於平穩時期,大肌肉動作的協調性比幼兒期有了很大發展,但小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還較差。所以,一年級的孩子寫作業時,父母會覺得孩子寫得很慢,而且也不那麼工整,這其實是正常的現象。 “聽了這些講座後,原本焦慮的心情平復了很多,我們現在在考慮如何更科學地去引導孩子順利過渡。 ”合肥市民馬先生説。
面對幼小銜接階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的特點,“只要學習成績好,其它都在其次”的想法是錯誤的。家長不應該唯成績論,更應該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個積極向上、對學習保持興趣的孩子,學習上也不會差。因此專家建議,家長們不要用“上小學”或“上中學”來嚇唬孩子,家長要主動配合學校,做好銜接工作,減少孩子入學後的擔憂與不安。良好習慣一旦形成,會讓孩子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