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一首膾炙人口的《好漢歌》,把施耐庵所寫《水滸傳》中108位好漢替天行道的草莽英雄形象體現的淋漓盡致。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其在文學藝術上的價值是值得為人樂道的,但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現實中真正的水泊梁山只是一場曇花一現般的農民起義罷了,遠不如施耐庵所寫的那樣轟轟烈烈。
從宋徽宗趙佶即位開始,這個歷史上有名的享樂天子就沒怎麼幹過正事,玩文的能琴棋書畫,玩武的能吃喝嫖賭,有這麼一個皇帝在前邊帶頭嗨皮,手底下的大臣又能好到哪裏去?大臣們紛紛以宋徽宗趙佶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想盡辦法投其所好,藉此來得到封賞。
其中又以蔡京、朱勔、童貫等六人最為“出類拔萃”,深受趙佶喜愛。由於這六人以及其黨羽頻繁搜刮民脂民膏,使得廣大百姓飢寒交迫,常常食不果腹,所以他們又被當時的人們親切的稱呼為“六賊”。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習慣於花天酒地的北宋朝廷統治者們下令將梁山泊歸為“公有”,原本靠打魚採藕為生的漁民百姓必須按船繳納賦税,這讓原本生活悽苦的梁山泊附近的百姓們雪上加霜,可謂是真正的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有壓迫就有反抗。於是,十一月,宋江集結了一批不滿宋廷腐敗的漁民共36人揭竿而起,將起義的大旗插在了梁山之上。這裏的宋江是山東鄆城縣水堡鄉宋家村人,也正是施耐庵《水滸傳》中所寫天魁星宋江的歷史原型。
有帶頭者就有跟隨者。自宋江帶人起義後,陸陸續續又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漁民百姓加入起義軍中,他們操起平時耕田打漁所用的鋤頭,鐮刀,船槳,柴刀,與前來鎮壓的宋軍展開英勇的鬥爭,每逢攻打下一個州城,這些窮苦出身的起義軍們就會開倉放糧,救濟百姓,所以深受百姓們的愛戴,起義軍的規模再次壯大。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江起義的消息傳到京城,竟沒有引起宋徽宗趙佶的注意,只是下了道旨,讓各個地方的宋軍聯合剿滅之,由於宋軍久不經戰事,缺乏訓練,戰鬥力極差,所以宋徽宗趙佶的這道旨意非但沒有解決掉宋江這夥起義軍,反而給人家送了人頭,裝備,更讓人家打響了名頭,起義軍人數又翻了一番,先後攻打了青州、濟州、濮州、鄆州,並將活動範圍由山東擴大到河北各地,縱橫數百里,如入無人之境。
與此同時,浙江的起義軍頭領方臘也率起義軍四處攻打城池,搶佔山頭,而且動靜鬧得比宋江還要大,如果説宋江是在佔山為王,以匪自居,那麼方臘的意向更像是要顛覆整個國家,大有一副星星之火要燎原的架勢。
直到這時,宋徽宗趙佶才後知後覺,覺得自己要是再不作為,這個皇帝的板凳就要坐不住了。於是他開始召集大臣商量對策,哪知這些大臣們平時討好他一個比一個有想法,如今説到鎮壓叛軍一個個的猶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腳踹不出個屁來。
就在宋徽宗趙佶鬱悶之時,一個叫侯蒙的大臣上書出了個建議:“如今宋江與方臘兩路起義軍風頭正盛,而宋江又是以36個漁民為班底打下一片地盤,想來這個人是有些頭腦的,不如我們招安他,讓他和方臘狗咬狗,如何?”
宋徽宗趙佶一聽,覺得這個辦法有門兒,值得一試,於是便讓這個侯蒙前去招安,結果這個侯蒙半路上染病嗝屁了,招安之事無疾而終。
招安未能成行,宋江率領的起義軍卻像氣數已盡了似的,莫名的就不再攻無不克,反而四處碰壁,先是打沂州,被嚴陣以待的沂州知州蔣園所敗。然後1121年初,宋江又率領起義軍挺進江蘇地區,遇到沭陽縣尉王師心率領的軍隊,起義軍受到阻擊,戰敗逃走。諸如此類的敗仗還有很多,雖然起義軍在宋江的帶領下傷亡不大,卻沒了最開始的勢如破竹之勢。
直到宋徽宗下詔給剛剛以徽猷閣待制出任海州知州的張叔夜,讓他設法招降宋江等人。張叔夜趕到海州時,正好碰上宋江率軍攻城,張叔夜將計就計,在海州以懸賞宋江等起義頭領為由,招募了敢死隊1000多人,在近城設伏,又令小股宋軍前去引誘宋江起義軍,宋江不慎中計,被張叔夜敢死隊以及數倍於已的宋軍團團包圍,陷入兩難境地,最終招架不住,戰敗投降,宋江起義到此為止。
現實中的宋江是因宋廷壓迫而率軍起義,又因戰敗而不得不被迫投降,與《水滸傳》中的宋江主動接受招安的做法可以説是大相徑庭。而且文學藝術中的108位好漢也是杜撰虛構的,現實中只有36個不願被壓迫剝削的普通漁民奮起反抗,他們不是三十六天罡,他們甚至沒有名字,更沒有響亮的綽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