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正式印發,對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作了重點部署,為國際教育指明發展方向。如何紮根中國大地,培養國際化人才,是我國中小學校長應深入思考的問題。9月26日,清華附中與中國教育在線聯合主辦的“中西融合,迎接未來——新時代校長領導力高峯論壇”在清瀾山學校舉行,專家學者、中小學校長匯聚一堂,共話基礎教育階段的國際化人才培養。
會上,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以《國際化教育挑戰與思考》為題作主題報告。
陳志文提出,疫情爆發前,出國留學增長頹勢就已經很明顯,即將見頂。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山頂的拐點提前到來,讓梯字型曲線改為三角形曲線,出現了明顯拐點。造成出國留學增長乏力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複雜的,包括伴隨中國的發展,00後留學意願開始下降,留學鍍金價值越來越小,中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以及國內生源持續下降的危機等等。
他強調,尤其在目前這種特殊背景下,很多人改變或動搖了出國留學的想法,國內的國際化教育已成為一個主要需求,如部分新型中外合作辦學已開始改變中國高校的格局。陳志文認為,教育上尤其國際化教育必然形成國內大循環,相關的政策在推進,大家也在積極地建言獻策來辦好國際化教育,這不僅是教育需求,從國家人才培養的角度,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陳志文同時提出,教育的國際化,或者説中國的國際化教育還面臨艱鉅挑戰,包括課程與教師本地化、中國化,政策法規與意識形態的挑戰,如影隨形的功利化挑戰以及對西方教育的標籤化、簡單化理解等等。他強調,拿來的前提是全面深刻的理解,是理解精髓,理念,結合自己的文化、體質,融合落實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而不是抄作業。西方教育有很多優勢優點,要放在文化與制度的體系下,才能深刻理解西方先進教育理念的適用性與匹配性,這也是我們學習的前提。
“如果説未來還是中國的機會,那麼做好自己,在中國芯的基礎上,取長補短,最後形成中國經驗,中國模式”!陳志文表示,在全球化和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教育有着文化溝通載體和橋樑的重要作用,當我們足夠熟知了解別人,才不會發生誤判。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強化國際化,要繼續堅定地把我們的國際化教育做好,造福中國的同時造福全世界、全人類。
陳志文特別強調,我們務必高度重視中小學生留學問題。基礎教育階段出國留學弊遠遠大於利,需要高度警惕,謹慎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