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本之爭,兄弟情深還是侄子最親,到底讓誰來繼位

太子者,國之本也。已經四十多歲了,還沒有親生兒子的漢成帝,自知身體一天不如一天,開始考慮接班人問題了。
公元前9年,漢成帝下詔讓中山王劉興、定陶王劉欣,這兩個世上跟他血緣關係最近的劉姓人,來長安朝覲。
其中,劉興是漢成帝同父異母的兄弟,劉欣則是漢成帝異母弟劉康的獨生子,這時,劉康已經去世多年了。
作為家裏的獨苗,劉欣他奶奶傅太后對他這次出遠門特別不放心,就帶着太傅、丞相、中尉三個人陪着孫子去了長安。
國本之爭,兄弟情深還是侄子最親,到底讓誰來繼位
而中山王劉興呢,因為社會經驗比較豐富,就只帶了太傅一人。幾個人見面後,漢成帝就問劉欣為什麼要帶那麼多人來?
劉欣回答:“漢朝禮法規定,諸侯王朝見天子,可由國中二千石以上的官員陪同。他們仨都在二千石以上,所以就讓他們都來了。”
漢成帝一聽,覺得劉欣回答得有理有據,不錯不錯。然後,漢成帝又問劉興:“你只讓太傅一人陪着來,有什麼禮法依據?”
劉興心裏話,老子又不是未成年的小屁孩,讓那麼多人陪着幹嘛!但是這話只能在心裏腹誹,不能拿在桌面上説啊!於是就未作答。
漢成帝有點不高興,問你話呢,把臉扭向一邊算怎麼回事,眼裏還有沒有我這個皇帝?畢竟是有求於人,漢成帝也沒當場發作。
國本之爭,兄弟情深還是侄子最親,到底讓誰來繼位
漢成帝又讓劉欣背誦《詩經》,劉欣不僅把關關雎鳩什麼的背得滾瓜爛熟,還能夠一一解釋,漢成帝一看,孺子可教也!
漢成帝又讓劉興背誦《尚書》,劉興又背不上來。為什麼背不上來呢?咱們換位思考一下,其實很容易理解。
舉個例子,雖然大鵬的兒子才9歲,但兩卷《笠翁對韻》那是張口就來;回過頭來再看大鵬,也就記得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了。
但是你能説,我的學問就不如我兒子嗎?肯定不能這樣簡單理解,但是,漢成帝不懂這個啊!他心裏就有點看不起劉興。
國本之爭,兄弟情深還是侄子最親,到底讓誰來繼位
他心想,雖説《尚書》確實比《詩經》難背一點,但是,你也比劉欣大着十好幾歲呢!這麼多年都活到狗身上了!
後來,劉興又陪同皇上哥哥吃飯,漢成帝已經撂下筷子,不吃了,劉興還在滋嘍一口酒,吧嗒一口菜的大吃二喝。
劉興吃完後起身告退,襪帶鬆開了也沒有察覺。漢成帝因此看不上劉興而欣賞劉欣,多次當眾稱讚劉欣有才。
劉欣他奶奶傅太后為了讓孫子當上太子,也四處活動,私下裏賄賂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倆以及驃騎將軍王根。
皇后趙飛燕、昭儀趙合德以及驃騎將軍王根也想留條後路。於是,他們在漢成帝面前輪番稱讚劉欣,勸漢成帝立他為太子。
國本之爭,兄弟情深還是侄子最親,到底讓誰來繼位
公元前8年,漢成帝召丞相翟方進、御史大夫孔光、右將軍廉褒、後將軍朱博、驃騎將軍王根進宮,討論劉興、劉欣兩個人誰更適合繼承皇位。
除了孔光外,其餘四個人都認為:“劉欣是皇上的親侄子。《禮記》上説:‘昆弟之子,猶子也。為其後者,為之子也。’劉欣適合立為嗣子。”
孔光説:“依照禮儀,立嗣應以血緣關係為依據。比照《尚書·盤庚》記載的商朝君王的傳位方式,理應兄終弟及。中山王是先帝的兒子,皇上的親弟弟,應該被立為後嗣。”
孔光這麼説有沒有道理呢?有的!兄弟之間的血緣關係,肯定比伯伯和侄子之間要近得多,要不人家怎麼説,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呢!
國本之爭,兄弟情深還是侄子最親,到底讓誰來繼位
中國歷史上也有這樣的例子,宋朝的趙匡胤死後,儘管自己有親生兒子,還是將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為的就是鞏固國家政權。
但是,漢成帝不想這麼辦,他看不起兄弟劉興,認為劉興沒有才能,不適合接班;再者,兄弟二人的牌位不能一同進入宗廟。
其實,他這個説法也屬於強詞奪理,因為呂后去世後,功臣集團造反,就以漢惠帝無子嗣為由,迎立了漢惠帝的弟弟劉恆。
國本之爭,兄弟情深還是侄子最親,到底讓誰來繼位
所以大鵬認為,除了這兩點,漢成帝不想讓兄弟劉興繼位,還有幾個上不了枱面的原因,比如説:
劉興的舅舅都很有本事,一旦劉興登基,馮家肯定會搶了王家的風頭,自己的母親王政君、自己的幾個舅舅,肯定要受排擠。
而把劉欣過繼過來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一是劉欣是過繼過來的,要喊王政君一聲奶奶;二來傅家也沒什麼可用之才。
國本之爭,兄弟情深還是侄子最親,到底讓誰來繼位
還有一點就是自己雖然死了,但是宮裏還有趙飛燕、趙合德兩大美人呢,小叔子劉興與嫂嫂們一見面,後果不堪設想。
而讓劉欣即位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一是歲數上有差距,劉欣未必看得上趙飛燕;二來趙飛燕畢竟是是劉欣名義上的媽。
為了讓王家過得去,為了不讓頭上有點綠,漢成帝下詔立定陶王劉欣為皇太子。為了安慰劉興,又給他增加了三萬户采邑。
國本之爭,兄弟情深還是侄子最親,到底讓誰來繼位
上文也説了,劉欣是劉康的獨生子,漢成帝過繼了劉欣,就沒人給劉康燒香了。於是,漢成帝又下令立楚思王劉衍之子劉景為定陶王,承嗣劉康。
事實證明,漢成帝的如意算盤打錯了,他只考慮自己如何如何,根本沒為江山社稷着想,結果他死後十五年,王莽篡位了。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8 字。

轉載請註明: 國本之爭,兄弟情深還是侄子最親,到底讓誰來繼位 - 楠木軒